2022年第一期周边研究沙龙成功举办
来源:俄罗斯与世界观察
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3qiAjTcTomabFmNGxy5Lw
8 月 30 日,上海市高校智库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 “周边中心”)成功举办了 2022 年度第一期 “周边研究系列沙龙”(线上),本期沙龙主题为 “新时代的周边研究如何更好作为”。来自华东师大文科院、周边中心的近 40 位领导、研究员和部分学生出席了本次沙龙。
在工作交流环节,华东师大文科院刘进老师通报了三方面的情况:一是 2021 年周边中心的智库成果采纳等情况;二是我校 2021-2022 年完成的有关国际关系和周边国家的稿件的一些特点和要求;三是 2021 年以来文科院在智库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推进周边研究的相关设想。周边中心科研主管姚昱教授就下半年拟举办的各期沙龙主题和相关计划进行了简要通报。
沙龙主题发言环节由周边中心人事主管刘军教授主持,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沈志华教授,研究员余伟民、李巍、梁志、张昕等 6 位作重点发言。大家的共识是,当前国际和周边形势巨变,要求周边研究更大作为,尤其是充分发挥周边中心基于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贯通的跨学科优势特色,更好地服务 “两个大局”。与会专家重点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周边中心的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建言献策。
冯绍雷主任结合当前国际局势的变动与国内外舆情的变化特征,重点指出智库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考验。他认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声音中坚持研究的科学性,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增强学科间的联动性很重要。冯绍雷主任指出,华东师大有良好的文史哲积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促进学科间有效沟通,这对推进周边中心高端智库建设大有裨益。
沈志华主任指出,国际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需要研究的支撑。他指出,周边中心特色鲜明,既有相当深厚的历史研究积累,还在大力培养优秀人才,这些都是周边研究更有作为的基础。沙龙作为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可以帮助研究者在执着专业进益的基础上,收获学科间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同一个问题,从不同专业和理论视角出发的思维碰撞是有价值的。此外,他认为,区域国别研究,既强调各专业的配合,要求各方的专业功底扎实,也需要研究工作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余伟民教授提出大变局下的周边研究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就宏观而言,周边涉及国家和地区众多,需要借助系统性思维去考察,尤其要侧重于观察地区结构的变动。系统和结构的流动性,使得区域国别学者更难把握研究对象发展的趋势,需要理论工具的介入,不过理论方面的创新目前做得不够。就微观层次而言,余教授特别强调行为体的具体行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以美国俄苏问题专家斯蒂芬・科特金出版的专著《斯大林:权力的悖论(1878-1928)》举例说明。
梁志教授结合自身从事历史研究与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的经验,指出区域国别研究的综合型学科特征,要求实现自我转型,尤其是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他认为这样的转型至少需要 3-5 年的时间,期间更离不开学科间的互动交流,智库建设为学者们提供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平台。
李巍教授结合我国面临的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并以人民币国际化、供应链、国际国内双循环构建、国内消费投资等方面的案例,指出越是复杂严峻的环境,越要求研究人员对事实和理论工具的使用要慎之又慎,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因果关系,也需要把握好层次要素,从个体到部门,从区域看到宏观、超宏观。
张昕研究员从新时代、周边、智库三个关键词谈了个人看法。他认为,体系的不确定性要求研究者打开理论的工具箱,有意识地兼顾人、地方、国家、全球等多层次的考察,扩展研究对象的边界。同时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需要开拓更多呈现形式,承上的同时,多面向公众,传播政策知识,发挥大学智库的独特价值。
在讨论环节,章百家、姚昱、徐显芬、贝文力、阎德学等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作了深度交流。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外交史研究专家、周边中心特聘研究员章百家先生指出,国内将基础研究和现实研究结合起来的综合性研究并不多见,华东师大周边中心在明确智库定位的基础上可以大有作为。
“周边研究沙龙” 是周边中心策划的系列主题活动,旨在促进中心内外的跨学科交流和智库建设。
机构简介
上海市高校智库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简称 “华东师大周边中心”)成立于 2012 年,最早是根据教育部 2011 计划精神,由华东师大牵头,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共同创建的创新型研究机构。2013 年,华东师大整合本校国际关系和世界史优势学科资源,共创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贯通的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实行双主任制。同年 9 月,入选首批 18 家 “上海高校智库” 成员。2016 年,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18 年,入选 CTTI 高校智库百强 A + 级榜单(包括多家国家高端智库在内的全国 25 家智库入选 A+)。2019 年,顺利通过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第一期(2013-2018)建设整体验收,被确定为一类上海高校智库(全市 30 家)。连续两年(2018-2019)在 CTTI 智库报告 “区域研究与国际关系领域智库评分” 中位列总分第一的领先优势。
中心将区域国别研究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协同研究基础上,以丰厚的历史档案与扎实的田野研究为基础,重点聚焦俄罗斯与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以跨学科周边研究服务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三大领域和研究方向,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术与咨政成果,其中部分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大量咨询报告被省部级及其以上部门采纳,其中多篇获得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批示。中心承接并完成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课题;提供多项启民新媒体推广作品;每年定期举办 “瓦尔代” 中俄论坛、学术精英讲习班等学术活动。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两地设有海外工作室,专门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复合型智库精英人才。
撰稿 | 张慧敏(周边中心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