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教授作客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节目 谈乌克兰危机走向
来源:俄罗斯与世界观察
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DN0dQ8xVgxzZiwbn2LayQ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周边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作客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节目,从白宫大吵看“人情政治”,谈国际博弈中的非理性变量。节目于3月9日在东方卫视播出。
从白宫大吵看“人情政治”:国际博弈中的非理性变量 | 深度
二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着全世界的面,大吵一架。进入第四个年头的乌克兰冲突,再度变得扑朔迷离。
吵翻之后,谈判如何继续?美俄深度捆绑怎样改写事态走向?泽连斯基的政治命运是否进入倒计时?华东师范大学冯绍雷教授、复旦大学赵明昊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朔教授参加东方卫视国际时评节目《环球交叉点》,深度解析这场牵动全球的复杂棋局。
真实的愤怒:改写俄乌剧本的暗线
国际政治常被视为理性计算与利益交换的冰冷棋局,但随着白宫世纪争吵的曝光,三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人性、个人好恶与情绪冲动,正在成为改写剧本的“暗线”。
华东师范大学冯绍雷教授在《环球交叉点》录制中多次提及“人性”的颠覆性影响。他尖锐地指出:“当演员变成总统、总统变成演员,镜头前的情绪宣泄远超利益计算。”
这场被全球媒体直播的争吵中,特朗普因泽连斯基未按美方要求穿西装而发难,副总统万斯翻出“泽连斯基曾为民主党拉票”的旧账,而泽连斯基则在镜头前强硬回击。
分析称,这种“真人秀式外交”暴露了国际政治的荒诞一面:“领导人既要扮演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又要应对个人尊严的挑衅,这种角色撕裂让理性谈判沦为情绪博弈。”
复旦大学赵明昊教授则从特朗普的性格特质切入,揭示了“人情政治”的操作逻辑。他援引特朗普传记电影《飞黄腾达》中的细节——特朗普的三大行事法则“进攻、否认、永不认输”,认为这种“表演型人格”已深刻嵌入美国外交。
例如,特朗普坚持要求泽连斯基公开感谢自己,本质是“将国家援助转化为个人功绩秀”;而特朗普对泽连斯基的厌恶,不仅源于政策分歧,更掺杂着对“拜登盟友”的敌视。
冯绍雷也认同这一观点,他称特朗普的打击是“捆绑式”:通过将泽连斯基、拜登与欧洲建制派塑造成“利益共同体”,特朗普既转移了国内舆论对协议不平等性的质疑,又巩固了“反建制派”选民的支持。
此前也有评论认为,特朗普擅长将国际关系‘饭圈化’——支持者被捧为‘盟友’,反对者则被捆绑成‘敌对阵营’,这种简单化叙事虽不专业,却极易煽动国内民粹情绪。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朔教授的观察更为现实:人情因素往往成为小国的“致命弱点”。他分析称,泽连斯基在白宫的强硬姿态,本质是“对国内民意的绝望自救”——若顺从签署矿产协议,可能被乌克兰民众视为“卖国贼”;但若彻底谈崩,又将失去美国援助。这种两难背后,是弱国领导人在大国夹缝中的“人格分裂”。
三位学者一致的观点是,人情政治的“非理性”恰恰映射了国际关系的本质复杂性,领导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缺陷甚至临时情绪,都可能改变历史走向。
俄罗斯的历史困局:东西文明夹缝中的地缘挣扎
在分析俄罗斯的强硬立场时,三位学者特别强调了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身份:既是欧洲的“他者”,又是亚洲的“陌生人”。这种身份焦虑贯穿其千年历史。而今天的乌克兰危机与美俄博弈,不过是这一历史困局的现代投影。
俄罗斯对西方的复杂情结可追溯至彼得大帝时代。彼得以铁腕手段推行西化改革,试图将俄罗斯打造成欧洲强国,但“开窗”的同时也埋下了矛盾的种子——精英阶层对西方的模仿始终伴随着底层社会的抗拒。正如冯绍雷在《环球交叉点》节目中所言:“俄国人总是在东西方文明的结合部徘徊,这种撕裂感从未消失。”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政府再次拥抱西方自由主义,却遭遇北约东扩与经济“休克疗法”的双重打击,最终催生了普京时代对西方既向往又戒备的深层心理。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激烈反应,本质上是历史经验的延续。
王朔在讨论中指出:“北约东扩踩中了俄罗斯的安全红线,这是地缘政治的必然报复。” 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与西方之间的“缓冲区”,而西方的“价值观外交”无视了这一地缘现实,最终引爆冲突。这种对抗不仅是军事博弈,更是文明认同的冲突——俄罗斯试图证明,其地缘安全逻辑仍能在现代国际秩序中占据一席之地。
俄罗斯的历史如同一部地缘挣扎的史诗,每一次西化尝试都伴随反弹,每一次扩张都埋下隐患。今天的俄罗斯仍困于东西文明夹缝,但其韧性不容小觑。
冯绍雷回忆他出席索契论坛,当时正值特朗普胜选,但俄罗斯精英面对国际变局“异常淡定”。这种淡定源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俄罗斯的生存之道,从来不是彻底倒向某一方,而是在动荡中保持战略自主。正是这种挣扎,定义了其独特的文明底色与地缘命运。
泽连斯基的命运:从“战时英雄”到“交易牺牲品”?
“乌克兰手中牌已不多,这份矿产协议,泽连斯基捏着鼻子也得签。”王朔坦言。自去年泽连斯基提出“以资源换支持”计划以来,美欧对乌矿产兴趣陡增。
然而,乌克兰的困境在于,其资源富集区多位于俄控东部四州,实际可支配储量存疑。赵明昊透露,美俄近期已私下探讨稀土合作可能,俄罗斯甚至将乌东矿产视为与美谈判的筹码,“乌克兰的资源牌正被大国分食”。
面对美国的强势,泽连斯基试图以“资源换安全”绑定欧洲。
2月26日,乌克兰与欧盟签署《重建投资基金协议》,但冯绍雷指出,欧洲的“温和姿态”难掩实力短板:“欧盟军费总和不及美国一半,战场炮弹供给量不足俄方十分之一。”
英国虽承诺提供贷款,但抵押条款暗藏风险。赵明昊提醒:“贷款需偿还,若乌克兰以矿产抵押,未来可能陷入更深的债务陷阱。”
对泽连斯基个人来说,政治命运也变得扑朔迷离。特朗普多次公开质疑泽连斯基的领导能力,并暗示“乌克兰需要新总统”。
“他被换掉的概率非常大,可能比预期更快。”王朔预测。随着乌民众对战争疲劳感加剧,泽连斯基支持率已跌破50%,而前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的民调高达70%。
反思延宕三年的乌克兰冲突,冯绍雷认为,“这不是单纯的‘弱国无外交’,而是小国如何在大国夹缝中寻求生存智慧”。乌克兰的教训在于,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忽视地缘缓冲逻辑,最终沦为大国博弈的战场。赵明昊则认为,美国“表演型帝国主义”思维与俄罗斯“安全缓冲带”诉求的碰撞,注定让乌克兰付出惨痛代价。
结语
第聂伯河畔的硝烟仍未散尽,而华盛顿、莫斯科、布鲁塞尔的谈判桌上,算盘声愈发清晰。
泽连斯基在镜头前的愤怒与妥协,特朗普“交易艺术”下的霸权逻辑,普京对战略纵深的执着,共同勾勒出一幅残酷的现代政治图景。
正如《环球交叉点》节目中嘉宾所言,“国际政治从不缺精明算计,但缺乏对文明复杂性的敬畏——这是乌克兰悲剧的根源,也是未来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
3月9日中午12:30分
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