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世界多数的多重方面:实践与叙事」我院组织研究生参加第十二届中俄国际关系暑期学校
来源:华东师大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8A-_GM0k-YIqindxvvE3Iw
2025年7月1日至7日,我院组织博士研究生毕胜,硕士研究生吴俊蕾、毛婉蕊、赵卢钰赴莫斯科参加第十二届中俄国际关系暑期学校。本届暑期学校由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事务学院主办,以“世界多数的多重方面:实践与叙事”为主题,围绕全球多数、国际秩序、金砖国家与多极化等议题开展研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3位中国学生代表,与来自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技术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等高校的14位俄罗斯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暑期学校。
我院组织研究生赴莫斯科参加第十二届中俄国际关系暑期学校
7月1日上午,第十二届中俄国际关系暑期学校开幕式在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举行。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事务学院学术顾问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欧洲与世界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季莫菲·博尔达切夫主持开幕式。嘉宾们围绕当前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展开阐述,指出此次暑期学校为中俄青年学者创造了互学互鉴的宝贵机会,为拓展学术视野、增进跨文化理解提供了有益空间。他们寄语学员,期待大家立足学术前沿,以开放包容之姿研讨交流,贡献兼具思想深度与前瞻性的见解。
第十二届中俄国际关系暑期学校开幕式
华东师范大学俄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致开幕辞
冯绍雷教授与我院学生合影
为期7天的暑期学校邀请了来自中俄高校的专家学者,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谢尔盖·卡拉加诺夫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当代世界政治与欧洲现状”。他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权力结构的调整,指出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经历深刻危机,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冯绍雷教授的讲座题目为“论危机与秩序”。他主要讨论了危机与秩序的关系,并就近代国际史上的危机与世界秩序变迁、世纪之交以来全球转型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当代危机与秩序关联性的演进趋势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事务学院院长阿纳斯塔西娅·利哈切娃的讲座题目为“全球多数与全球化的未来”。她系统阐释了世界多数群体对重构全球化范式的革命性意义,指出传统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模式正被新兴经济体与非西方国家的协同力量重塑,强调全球供应链重组、区域一体化机制及多元文明价值体系将成为新全球化支柱。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欧亚研究中心主任伊凡·萨弗兰丘克的讲座题目为“世界多数在塑造世界秩序中的角色”。他聚焦世界多数群体对国际规则制定的权力再分配作用,特别强调非西方国家的秩序建构并非颠覆现有体系,而是通过增量改革推动国际秩序向多极共治演进。他还探讨了数据主权重构的本质意义,特别强调非西方学者需通过算法正义与认知防御,推动全球数据治理体系向多极共治范式演进。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欧洲与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苏斯洛夫的讲座题目是“金砖国家:新型国际体系的轮廓”。他认为世界已经进入混乱的多极化时代,全球治理面临缺失问题,并指出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与合作优势。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安娜·西特尼克的讲座围绕“全球大多数人群的社交平台”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潜力”两个议题,探讨了数字潜力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平台在塑造全球多数国家数字世界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数据殖民主义和文化私有化等问题对全球数字竞争的影响。达巍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国际秩序与多极化:机遇与挑战”。他介绍了国际秩序发生的变化,从所谓“自由国际秩序”的崩塌到民族主义秩序的归来,并对单极化、两级化和多极化进行比较,论述了多级化世界所面临的挑战。“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发展与支持基金会学术主任、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教授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以“世界多数的多重观点:一种资产还是负债”为题,讲述了他对于国际体系变迁、美国自身角色和国际秩序调整等问题的看法,他指出世界并不存在单一的发展模式,国际社会需要接受多元性,历史叙事的多元性也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讲座期间,学员们踊跃提问,围绕中美俄关系、全球南方局势、俄罗斯在国际秩序中的定位、俄罗斯在绿色转型中的角色以及二战历史认知差异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通过积极交流与互动,学员们不断拓宽思维视野,对相关领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专题讲座
暑期学校要求学员自由组队,围绕“全球食品供应链”“人工智能与大国竞争”“全球高科技领域的资源争夺”“战略海上航线安全”四个主题中的任意一个研究方向开展主题研究。各研究小组由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学员共同组成,学员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从研究主题的确立、报告的撰写到成果的展示汇报,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毕胜、毛婉蕊、赵卢钰三位同学参加的“人工智能与大国竞争”小组以“人工智能与大国竞争:技术保护主义与双重用途技术”为题,分析比较了中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不同模式和在关键技术领域中的博弈,并对两国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格局进行了预测。吴俊蕾同学参加的“全球高科技领域的资源争夺”小组以“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全球碎片化格局下的金砖国家合作”为题,介绍了稀土资源作为多领域关键原材料的战略价值,阐述了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波动对稀土资源的深刻影响,并强调了金砖国家作为资源大国的合作潜力和必要性。活动中还设置了“汇报演练”环节,专家们针对各组的初步成果提供专业指导和修改建议,帮助学员们完善内容。经过反复打磨,各小组最终呈现出内容较为充实的研究报告,体现了中俄青年学子合作与学术交流的成果。
我院研究生参与小组讨论
专家指导环节
按惯例,暑期学校还安排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学员们跟随志愿者参观了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图书馆、莫斯科市中心和全俄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通过沉浸式参访,深入感受俄罗斯的文化脉络,从城市景观到发展成就,学员们得以全面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变革。在文化之夜活动中,中俄学员表演了形式多样的节目,展现两国青年文化风采,促进情感联结与友谊加深。本次暑期学校还特别举办了采访交流环节,邀请来自中俄高校的5位学员围绕文化差异、心得体会、优化建议等内容展开对话。我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毕胜参与了此活动,分享了学术交流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体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不仅拓宽了学员的文化视野,也强化了中俄青年学术与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参加文化考察活动
参加文化之夜活动
参加访谈活动
经过多日丰富而充实的学术研讨、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体验活动,本届暑期学校在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圆满落幕。闭幕式上,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事务学院院长阿纳斯塔西娅·利哈切娃为完成全部课程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闭幕式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中俄国际关系暑期学校为第十二届,前十届均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事务学院合办,因疫情等原因暑期学校暂停三年,2024年恢复线下举办,参加主体更为多元。本次暑期学校不仅为学员提供了深入学习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的宝贵机会,更帮助大家在对话中理解差异,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培养了青年学子的全球视野与学术思辨力,同时,也让世界听到了蓬勃的青年声音。
文|吴俊蕾、毕胜、毛婉蕊、赵卢钰
图|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
核稿|鲁静
编辑|吴宗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