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织研究生参加圣彼得堡欧洲大学暑期学校
来源:俄罗斯与世界观察
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dG7mvzEp3CJGCcZnnA1ow
2025年7月28日至8月10日,圣彼得堡欧洲大学2025年暑期学校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博士研究生庄博雯、李坤璘,2025届硕士毕业生郭见田,博士后柯研参加。本期暑期学校的主题为“欧亚语境中的俄罗斯”(Russia in the Eurasian Context),来自中国、意大利、亚美尼亚等国的学员共同参加,就俄罗斯外交政策、欧亚地区历史等议题进行研讨。
圣彼得堡欧洲大学2025年暑期学校学员集体合影
开幕式于7月28日上午举行,圣彼得堡欧洲大学研究副校长、欧亚研究中心主任伊戈尔·霍达切克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他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暑期学校的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他希望学员们通过此次学习,加深对俄罗斯与欧亚地区历史与现实互动的认识与理解。
圣彼得堡欧洲大学研究副校长伊戈尔·霍达切克教授致开幕辞
在为期两周的学习中,来自圣彼得堡欧洲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分别主讲系列专题讲座。尼基塔·洛马金教授讲解了当前俄罗斯在世界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外交政策,以及二战期间爆发的列宁格勒围城战;亚娜·列克休季娜教授介绍了当前俄罗斯“转向亚洲”的过程与实践;马克西姆·季托夫研究员展示了俄罗斯可持续能源的发展与能源转型现状;鲍里斯·科洛尼茨基教授讲述了圣彼得堡在俄罗斯“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中的历史;奥列格·哈尔霍尔金教授通过介绍诺夫哥罗德公国历史,讨论了俄罗斯的共和传统;尼古拉·瓦赫京教授介绍了俄罗斯对远东以及“远北”地区的开发历史与当代实践;亚历山大·伊斯坎达里扬教授讲述了高加索地区政治的历史演进与俄罗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米哈伊尔·克罗姆教授介绍了莫斯科大公国作为早期现代国家的政治运作模式;阿列克谢·米勒教授介绍了“帝国”传统在俄罗斯民族建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以及现实政治对全球记忆文化的塑造;伊戈尔·霍达切克教授介绍了当代俄罗斯公共部门的历次改革;雅罗斯拉夫·斯纳尔斯基研究员展示了环境问题对当代俄罗斯政坛的影响。在讨论环节,学员们向专家们就讲座内容进行提问,并就有关问题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专家讲座
研讨环节
在学术展示环节,学员们分别展示了自己当前进行的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欧亚互联互通、高加索地区外交等议题。柯研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李坤璘展示了“不结盟运动”与中立政策的历史演变、当代挑战及未来方向,庄博雯展示了建构主义视角下中国、俄罗斯与东盟国家三边关系的困境与重构,郭见田展示了国际石油公司在伊朗、沙特两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学术展示
暑校期间,圣彼得堡欧洲大学组织学员在圣彼得堡市中心、大诺夫哥罗德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8月2日上午,学员们赴大诺夫哥罗德市,参观了大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宫等地,了解了大诺哥罗德市在俄罗斯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当地人民在历史上的生产、生活习惯。8月3日上午,圣彼得堡欧洲大学艺术与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瓦迪姆·巴斯带领学员参观圣彼得堡市中心,通过介绍建筑背后的历史,讲解政治变迁对建筑功能、风格的塑造作用。8月4日至5日,学员们分别参观了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冬宫博物馆。
实地考察
8月8日下午,闭幕式举行,伊戈尔·霍达切克副校长主持。学员们纷纷发表学习体会,并对暑校的组织者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诚挚感谢。霍达切克副校长为学员们颁发了证书。
我校学员与伊戈尔·霍达切克副校长合影
俄罗斯圣彼得堡欧洲大学是一所俄罗斯非国立高等教育机构,以“最具欧洲特色的俄罗斯大学”著称,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圣彼得堡市,成立于1994年。自1996年起,学校开始专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至今已开设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及专业课程,尤其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上海市和圣彼得堡市(时称“列宁格勒”) 曾于1988年12月缔结为友好城市。2024年5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欧洲大学欧亚研究联合工作室”在我校成立,设在中心。2024年9月,一名硕士生赴该校攻读博士学位。本次暑期学校,使得两校的合作进一步推进。
文:郭见田
图:庄博雯 圣彼得堡欧洲大学
核稿:鲁静
编辑:赵卢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