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南平:希腊和法国在对赌 财政一体化只是梦想
来源:和讯网
转载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1-11-10/135092064.html
作者 姜婷婷
编者按: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先是导演公投闹剧失败继而在11月10日宣布辞职,以及意大利政局动荡致11月9日意大利国债收益率突破7%生死线,驱散了10月26日欧盟峰会三项协议为解决欧债危机带来的一线曙光,全球市场都在担忧欧债危机失控,最终致欧元区解体。和讯网遍访持不同观点的国内专家学者推出“欧元区路在何方”系列报道,和讯网11月10日推出系列报道之六“余南平:希腊和法国在对赌财政一体化只是梦想”。
出场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发展研究院欧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余南平、中欧陆家嘴(600663,股吧)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
北京时间11月10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正式宣布辞职,不过他强调,希腊将严格执行欧盟解决债务危机一揽子方案,尽所有努力留在欧元区。有外媒报道称,德国执政党希望使欧洲国家退出欧元区成为可能机制,德法官员也已经就一项计划进行了讨论,其内容是对欧盟进行根本性的全面整改,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且可能规模更小的欧元区,即“核心欧元区”。同时,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首次突破了7%的危险水平,被市场视为失去融资能力,总理贝卢斯科尼宣布“辞职救国”,意大利似乎难逃下一个希腊?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发展研究院欧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余南平在接受和讯网访谈时表示,希腊和德法在对赌,他们都明白,希腊无法承受退出欧元区的风险,而如果希腊选择退出欧元区,那么就会引发债务连锁性反应,这是欧洲央行目前的货币储备无法承担的市场崩溃性风险。他还指出,财政一体化只是欧洲人的一个梦想。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则对和讯网表示,目前来看意大利不至于失去融资能力,但是会增加融资成本,其经济明后年很可能都无法实现增长。意大利应采取自救并同时寻求外部援助。
希腊为何输掉与德法的豪赌?希腊不能承受退出欧盟的风险
希腊在德法强硬表态将暂停援助的压力之下取消了对欧盟援助的公投,余南平认为,这戏剧性的一幕可以显示出希腊和德法都在赌博,希腊急于通过公投来摆脱政府内部的危机,但他们明白,如果不接受欧盟的援助并退出欧元区,即使通过货币贬值,希腊也无法提高经济增长,因为其不是出口型国家,旅游收益一年的接待能力有限也不可能爆发性增长。同时,根据欧盟法案,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那就等于退出欧盟,而希腊从欧盟获得的好处远大于在欧元区(希腊从欧盟得到的好处包括共同的能源政策、结构性基金和区域基金的补贴、统一的市场以及结算上的便利等),这是其无法承受的退出风险,因此,余南平判断,希腊不会主动退出。
而对于德法来说,余南平分析,如果希腊真的退出,那么将会引发债务连锁性反应,从欧洲银行体系渗透到整个债券市场,从目前来看欧洲央行的货币储备无法承担市场这种崩溃性风险,虽然希腊所占欧元区的经济占比很小,但其债务给欧洲商业银行留下了7000多亿欧元的风险敞口,一旦希腊退出债务无法偿还,在目前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增加方案还未通过的情况下,没有资金可以堵住这一缺口,德法只有选择被动将希腊留在欧元区。但在还场豪赌中,德法毕竟手中还有更多的牌可打。
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11月2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挽救欧元要比挽救希腊更重要。近日,又有消息称,德执政党拟建欧洲国家退出欧元区机制。余南平表示,根据欧元区一致平等原则,德法并不能将希腊赶出欧元区。欧元区的解体意味着欧洲一体化巨大倒退,同时,对于建立“核心欧元区”的建议,他则认为,如果欧元区不完全解体,把弱国踢出去把强国留下,那么其经济总量会变小,而欧元理论上讲是人造货币,需要诸多前提限制来维系,但显然眼下现行机制出现了问题。他还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债务解决需要5至8年时间,其途径主要包括持续的紧缩和经济修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改造和降低债务水平。
上破7%生死线,意大利并未丧失融资能力?
11月10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正式宣布将辞职,意大利似乎也难逃“希腊式悲剧”。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于8日也表示,他将在意大利议会通过一项旨在稳定国内财政状况的法案之后宣布辞职。
与此同时,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也首次突破了7%的危险水平,此前,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都是在国债收益率“破7”后被迫寻求外部援助。
收益率7%何以成为债券市场的生死线?余南平解释,国家通过国债融资平均成本水平为4%,达到7%意味着融资成本急剧上升,经济增长率和税收水平无法达到其偿债能力,即便施行财政紧缩政策,省下来的钱都无法偿还债务利息。因此,他认为,意大利的债务问题可能无法自己解决,而从目前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扩大规模来看,也无法救助意大利近1.9万亿欧元的债务,欧盟显然没有做好救助意大利的准备,所以意大利的债务危机迫在眉睫。
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在接受和讯网访谈时则表示,目前来看意大利不至于失去融资能力,但是会增加融资成本。由于意大利政局当前不稳定,经济改革和赤字削减措施的方案实施难度较大,造成市场担忧。由于希腊的欧债危机导致市场恐慌心态,所以意大利当前形势严峻。
刘胜军分析指出,意大利一个国家的债务的总额已经是占到了欧元区整体的债务的1/4,是欧元区负债比例第二高的经济体,仅次于希腊。巨大的债务负担拖累意大利的经济增长,而鉴于意大利将采取紧缩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改革等方式来应对当前局面,其经济明后年很可能都无法实现增长。
刘胜军还认为,意大利应采取自救并同时寻求外部援助,意大利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第八大经济体,其各产业在欧洲占了很大一部分,处于重要位置,欧盟不会放弃意大利这个经济大国,所以,他判断,意大利应该不会像希腊那样存在退出欧元区的可能。
余南平则表示,意大利的人口基数庞大,实际上其产值只是小国水平,近年来经济竞争力并没有提高。财政紧缩政策只是表面现象,欧洲债务问题表面上看是福利开支过大,经济增长水平不足才是本质。他分析道,意大利的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一直不完善,由于其强大的工会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劳动力市场一直缺乏弹性,即企业的解雇成本过高,劳动生产效率低下,但劳动时间和薪酬制度却向效率高的国家看齐,经济增长跟不上福利提高的速度,最终只能用政府债务来弥补。而在货币一体化的背景下,之前有来自欧洲的结构性基金支持其高福利体制,从而推高了意大利的债务。
美国冷眼旁观 欧元区财政一体化只是梦想
余南平表示,财政一体化只是欧洲人的一个梦想,因为欧元区17国之间的福利制度和社会结构差异太大,而财政一体化的前提就是需要具备一个几乎接近的福利制度。欧盟在构建了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安全防务两根支柱之后,其包含福利一体化的内部事务作为第三根支柱并没有消除各国福利之间的差异性,福利制度构造过程中碰到很大障碍也没有明确进展。
余南平认为,建立统一的财政联盟,对于荷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及法国等福利制度比较接近的欧洲国家存在有可行性,但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在内的南欧地区则与其它国家在劳动生产力方面差距太大,于是就出现了强国补贴弱国的局面。
同时,他解释道,在西方民主制度下,选民对自身福利的诉求很高,他们并不在乎国家有没有进行一个正确的改革路线,而只关心福利有没有减少,因此投机的政治家都会选择通过许诺高福利的方式来赢得选举。于是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单一的国家老百姓在应对危机时会团结一致,而在欧洲,有了欧盟和欧元区这个巨大的靠山,民众就有一个心理依赖,出了什么事有整个欧洲顶着而不是一个国家,老百姓也有这个心态,我是欧洲人,出个事与自己无关,政府下台也不会破产,这种心态使得改革的动力不强。”他表示。
因此,余南平认为,欧元区在准入环节上就出现了问题,货币一体化走得太快,将没有能力加入的国家也拉入了欧元区,其中也有政治原因,可以说是推进人权和民主进程中付出的代价,埋下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风险,他分析道,南欧除了意大利以外,西班牙希腊都曾有传统专制的军政府执政历史,但在加入欧元区后并没有进行经济体制和劳动文化改革,而福利扩张远快于经济的增长,从而促使隐藏的经济风险爆发。
对于美国在欧债危机中的角色定位,余南平认为其是持有漠不关己的旁观者角度,从国际货币体系来说,美国具备最大的国际货币主导性,一旦欧元区解体,对美元来讲就出现了唯有美元的现象。欧美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竞争对手关系,但他们并不敌对。在目前美国自身债务问题缠身的情况下,他们没必要拿出钱来救欧洲,这也是为何在G20峰会上没有达成任何对欧债危机的救援协议。
余南平进一步分析道,从经济角度来说,美国希望改善贸易逆差状态,不希望特别强势的美元出现,但也不希望特别弱势的美元威胁到其政治地位,因此美国在不断权衡,不过,目前他们更关注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再加上欧美的政治盟友关系,从美国经济复苏的角度来讲,美国不希望欧洲出现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