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教授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谈中俄印三边关系
1998年,印度试爆了原子弹,并声称此举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威胁,中印关系曾再次跌入低谷。在那几年中,俄罗斯内部也曾一度出现“中国威胁论”,欧亚大陆上三个面积最大国家之间的猜忌和防范令人有历史倒退之感。然而5年之后的今天,中、俄、印三国领导人频频接触,中俄、中印、俄印双边关系在相互理解、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三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声音。这样一种变化是很值得注意的。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头看,我们不难发现,中俄印之间过去的猜忌实际是伴随着国家实力的发展而产生的,面对中国邻居强劲的崛起势头,俄罗斯和印度的外交政策必然有一个适应选择的过程,而几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则让这种选择变得理智、明确和坚定。
华东师范大学的冯绍雷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今年三国领导人不断会晤、特别是瓦杰帕伊访华的情况看,中俄印之间的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展示出新的发展空间,三边合作关系进一步成长起来。
中俄印三国建立三边合作的构想,在90年代后期曾经流传一时,当时的俄罗斯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曾提出过类似的主张。2001年,三国间首次学者层次上的研讨会首先在莫斯科召开。冯绍雷教授参加了当年的会议,他回忆了当时所获得的印象,当时三个国家对待三边合作的态度在认真参与的前提下,也是各有特色的。俄罗斯最为积极活跃;中国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倾向于慎重推进;而印度当时比较强调局限在经济领域发展三边合作,同时也相当顾及美国的态度。会议结束仅仅一周,美国就发生了“9·11”恐怖事件,此后的世界局势有了很大改变。从“9·11”到伊拉克战争,在国际力量格局严重失衡的前提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越发严重,在新的形势下,各个大国都在考虑如何调整对外政策,以营造于己有利的局面。在这期间,中俄印三国对待合作的态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中俄、俄印之间深化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印也在这次瓦杰帕伊访华时确定要发展在“长期建设性伙伴关系”基础上的“新型关系”。冯绍雷说,这证明了三边合作的生命力。
“三个非欧美国家,三个转型中的大国,三个文明积淀深厚的大国——这种格局和组合是独一无二的,其独特性就是它的生命力,这种组合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潜力”,冯教授向记者重复了他两年前在莫斯科会议上的论断。“值得主义的是,三个大国主张世界多极发展,批评霸权主义的同时,都把与美国协调关系放在对外政策的重要地位,这表明中印俄三边合作可能在维护国际局势均衡发展方面起到特殊作用,与此同时,两年来它们又都在协调周边国家关系上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对地区稳定起到重大作用这种变化令人鼓舞,三方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客观地说,尽管三国目前的合作已经比从前有了较大发展,但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以经贸为例,2002年年度中俄之间贸易额是120亿美元,中印之间49亿美元,这中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提出,中俄贸易应达到200亿美元,中印贸易应达到100亿美元,正说明中国和上述两国的经贸联系完全存在着更大空间。在军事方面,俄罗斯和印度是传统的伙伴,已从单纯的武器交易上升到共同研发阶段;中俄军事合作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发展而有了很大进展;瓦杰帕伊访华时,中印双方确认了将加强军队互访。总的趋势是在向深化合作、密切联系的方向发展。
冯绍雷教授认为,中俄印三国各有所长,又各有特点,这就造成了一方面三国在发展取向、国家定位方面会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却正好有潜在互补的领域。比如,俄罗斯尽管处在转型过程中,内部存在诸多问题,但作为一个资源大国,它在某些方面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战略实力;中国人口众多,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健;而印度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中,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软件开发能力居于世界前列。冯教授认为,如果三个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往方面增大合作力度,加强互信,则三边关系会更加显示活力。
那么三国合作对于国际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冯绍雷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伊拉克战争后世界出现“美国vs欧亚大陆”的局面,欧亚大陆内部的协调非常重要。他说,第一,俄罗斯、中国、印度这三个国家同在伊拉克战争中与美国对峙的法国、德国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三个国家处于相对“侧面”的位置,对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既牵制,但也没有防碍这三国与美国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所以,这三个国家如果能够调整好各自立场,找到利益的共同点,那么对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会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三国是当今世界经济不稳定态势下尚能保持平稳并且相对较高速增长的重要国家,这一态势无疑是对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最后,它们的合作模式会给同样处于转型过程的国家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为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借鉴。不但如此,在经济高度发达、人们对思想与精神的需求不断上升、文化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三个文明古国的携手还可能具有更为深远的文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