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小规模战争”:美伊冲突之教训
2006年12月8日下午,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知名学者、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研究专家布兰特利·沃马克先生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为“Democracies and Small Wars: the Lessons of the US-Iraq Conflict”(民主与小规模战争:美伊冲突之教训),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视角新颖,内涵深远,对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国际问题大有裨益。布兰特利·沃马克先生的讲座深受听众喜爱:不仅仅全场座无虚席,而且提问积极踊跃,问与答交相辉映,全场气氛热烈。在讲座结束之际,在座听众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布兰特利·沃马克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荣誉兼职教授,他已经来过我院做过几次讲座,每次都带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也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同的收获。他专注于国际政治中的非对称关系与中越关系研究。这次,他在讲座中客观地分析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总结了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教训,认为美国当局不能重蹈伊拉克战争的覆辙。关于民主与和平以及民主与外交政策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存在很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民主可以避免战争;另一种观点认为民主不一定带来和平。演讲者以理论阐述为切入点,再结合实例分析,主要从三个视角(民主与和平的关系、民主与战争的关系、民主与小规模战争之间的关系)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核心内容如下:
首先,民主与和平的关系,先谈民主对和平的积极影响。很显然,民主的政体有利于和平。他指出,在发达国家中,尤其对那些未处于危机之中的发达国家而言,民主本身是政府形式的组成部分。对内,这样的政体趋向于采取保守的政策维持现状和既得利益,而非急于获得新利益、并为此冒险去打破现状;对外,则尽力避免卷入国际冲突以维护已有的利益,“珍珠港事件”中日美双方哪方处于进攻姿态是一目了然的,也反映出美国当时不愿介入国际冲突的心理。那么,问题在于如何解释美国侵略伊拉克战争的行径?布什政府反复强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基地组织和全球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并以此作为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合法性基础。诚然,作为一个民主和政治自由的国家,美国的官方政策,尤其是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政策自然会招致媒体、反对党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和谴责,而这无疑会对执政党造成压力。反对党为了维护自己政党的利益(如拉选票和赢得选举等),会紧紧抓住执政党现行政策的失误不放,迫使其调整政策或者将其赶下台,而反对党上台后会为了“标新立异”对现行政策做适当调整。因此,媒体和反对党的施压一方面能够限制政府权力,另一方面可能带来领导权的变化和政策的变化。美国国内政治权力的变化将会迫使美国调整对伊政策。
其次,民主与战争的关系,这里谈的是民主对和平的消极影响。一国的民主制度与选举、国内的权力构成密切相关。因此,通常而言,民主在国内引起的关注程度要比在国外高得多。以美国为例,外国国民毕竟不是美国公民,不能参与美国国内的政治投票,所以被排除在美国的民主之外。民主是对内而言的,对外可以是专制、甚至暴行。美军在伊拉克造成大量平民的伤亡、基础设施的毁坏就是典型事例。尽管如此,布什总统在为类似的暴行做苍白无力的解释时,一贯以基地组织和萨达姆.侯塞因的滔天罪行做掩护,可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民众轻信这套说辞。再加上新闻报道是有选择性的,可以遮掩一些不利于政府的事实,可以有失公正。所以说,民主对阻止战争的作用是有局限的,民主不必然带来和平、可能引发战争,也可能使战争持续下去。美国发动的侵略越南、伊拉克的战争都是这种情况。
最后,民主与小规模战争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小规模战争”是指大国与小国之间的战争,即不对称的战争;此类战争对大国来说不是问题,对小国而言却是灾难。民主政权更可能介入小规模战争(与实力相匹敌的大国之间的战争相比)---因为这是强国对弱国的战争,发动战争承担的风险小,付出的代价小,更有把握打赢。但是,在美伊战争中,美国对本国的军事实力、作战能力和赢得战争过于自信。伊拉克的确无力回击美国的军事打击,但它可以抵制,而且抵制从未停止过。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战争的“开始”。持续的抵制必然造成驻伊美军的伤亡,驻伊美军伤亡数字的递增增加了美国民众的挫折感和厌战情绪;而民意不可小视,因为民意会影响领导人的选举结果。布兰特利·沃马克先生提醒美国政府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能重复犯伊拉克战争的错误;布什政府成功地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是不但没有赢得这场战争,而且身陷其中。美国给伊拉克造成严重的破坏;美国没有胜利。持续的和平不是通过战争、而是通过尊重相互的主权和自治权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