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主义”概念的考察
● 2000年12月28日,俄罗斯国民经济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克罗茨沃克冒着严寒来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在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分析讲演中,他用得比较多的词汇为“资本主义”,认为俄罗斯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体系。对这种资本主义,他也作出了自己的价值评判:俄罗斯的“改革”并不是改革,而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从一种比较好的社会系统向以前的资本主义系统的倒退。①无论我们对这一观点赞同与否,有一点可以肯定,俄罗斯已经在进行着一场变革,正在走向“资本主义”,尽管也可以不用这一名词来指称。这样,历史和现实为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因此,很有必要对“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作一学理上的考察。自14世纪在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以来,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资本主义终于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诸国成为了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体制。如何指称这样一种社会体制,在不同意见的纷争中,大家基本上接受了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来进行概括,尽管这一概念出现得较晚,并在后来被赋予了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②实际上,西方学术界很多学者始终不停地在学理上对“资本主义”以及这一社会体制进行界定,力图在学术的理解中更能精炼和准确地反映现实存在的这一社会体制,因此,梳理这些学者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将会对我们正确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大有裨益。一讲到资本主义,不能不涉及到“资本”这一概念,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详细考察了这一概念的演变。他指出,资本(源自拉丁语Caput一词,作为“头部”的意思)于12———13世纪出现,有“资金”、“存货”、“款项”或“生息本金”等含义,它最早在意大利流行和逐渐成熟,到14世纪时,这一概念已被普遍使用。1399年2月20日,弗朗赛思科·达蒂尼从普拉托写信给他的一位客户:“当然,如果你愿买些天鹅绒,你得先就资本和利润作出担保,其余则悉听尊便”。资本一词及其确指的实在可在锡耶纳的圣纳迪诺(1380———1444)布道词中见到:“这种敷衍不息的赚钱手段,我们通常称之为资本”。资本一词从意大利出发,接着在德意志和尼德兰广为传播,最后到达法国。1606年,《法语宝鉴》一书已收入“资本”一词。以后,资本一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福尔邦曾用过“生产资本”的说法,魁奈曾经断言“任何资本都是生产工具”。在日常用语中,也开始有这样一些非常形象的用法:“伏尔泰先生自从到巴黎后,不惜动用资本”。意即一味拼体力。特隆香大夫曾指出,他的朋友倒是“希望他仅靠利息生活”,即要他量力而行。由此可见,“资本”一词在当时的流行程度。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实是理解“资本主义”的重要内容或逻辑的起点,当代历史学家沃伦斯坦正是沿着这一思路来界定“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他认为,“资本主义”一词是由“资本”而来,资本是理解资本主义的一个关键因素。什么是资本,一般说来,资本不过是积累的财富。但从历史资本主义的角度来看,资本具有更特有的含义,它不只是一批可供消费的货物、机器,或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对物质的占有权。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只有当过去的积累被用来进行更多的积累时,它才成为资本。因此,自我扩张成为资本的首要目标或首要意图。正是持有者的这种无休止的、奇异的自顾自的目标,即积累更多的资本,以及资本持有者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与其他人建立起来的关系,被称之为资本主义过程。正由于此,资本主义必须对社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必须把一切商品化,即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在此之中,它不仅涉及生产过程,而且涉及分配过程、投资过程,把以前不由市场进行的活动转变为通过市场来进行。在追求更多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家总是力图在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把越来越多的社会过程加以商品化或市场化。由于资本主义是自顾自的过程,结果必然是,从本质上说,没有任何社会交易能够被排除在这个过程之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82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 以说,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冲动是把万物商品化,实际上,也是社会的市场化。③沃伦斯坦的观点并不新奇,早在18、19世纪的一些思想家就已提出过类似的看法。而在马克思看来,理解“资本主义”的着眼点不仅在于其商业活动和对利润的追求,不在于市场的发展,一切要服从于市场的法则,它只是资本主义的基础,而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性。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应该从生产关系来入手,资本的本质显然是关系,而且只能是关系。这种关系,马克思称之为雇佣劳动关系。由此,马克思对资本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他认为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资本必须与劳动力相结合。在这里,有两个前提条件必须引起注意,一是资本的交换自由,二是劳动力的流动自由,劳动者必须与他的劳动条件相分离。他说:在他们那里,货币和商品,既不是生产工具和生存手段,也不是资本。他们想将其转化为资本,但这种转变本身只有在如下情况发生时才得以产生:两种极度不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面对面的交易和进行结合。一方面,货币、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的所有者,迫切需要通过购买他人的劳动力来增加自己所处置的价值量;另一方面,自由劳动者,即出卖自身劳动力的人或劳动力的出卖者必须能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正是由于商品市场的这种两极分化,才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因而,马克思的分析并不关注商品市场得以稳定和扩张的必要条件,而是集中分析劳动者从独立向商品化即自由雇佣劳动力的转变过程。④从这一视角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意味着市场上物质产品的交换方式,更意味着劳动力的交换方式,当一个社会能把物质产品的交换方式切换到劳动力的交换方式,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胜利。所以,准确的讲,资本主义是在19世纪才取得了胜利。即当资本与劳动形成一种交换关系,劳动者从属于资本家,完成了这一从物到人的历史性转变,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社会方式,雇佣劳动关系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时候,这样的社会才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正是由此,马克思从资本与劳动力的结合上来理解资本主义,把握着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运动,资本通过购买和使用劳动力来达到其获得利润和增殖的目的。如果说这个社会是一个资本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也同样是一个分裂的社会,作为主体的资本家和作为客体的无产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和在多方面的巨大分野。无产者出卖着自己的劳动力,忍受着资本的剥削和压迫(包括资本家和机器),他们没有权利、自由和平等。因此,无产阶级必须起来革命,摧毁资本套在自己身上的镣铐,迎来自身的彻底解放。⑤1902年,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桑巴特出版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书,从理论和历史的视角来解释“资本主义”,他的解释在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桑巴特认为:所谓资本主义是指一种一定的经济制度具有如下的特征:它是一种交换经济的组织,在此项组织中通常有两个不同的人口集团对峙着,即生产手段的所有者和无产的工人,前者具有指导权,为经济主体,后者为经济客体,他们必须通过市场才得以相互结合,实现生产活动。并且,这种经济组织受营利原则与经济合理主义的支配。营利原则指的是,在它的支配下,经济的直接目的不再是仅仅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而是货币的增殖,这种目的设定是资本主义组织所特有的。经济合理主义即从原则上调整一切行动,使之尽可能地切合目的。它表现为,经济行为要有计划;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手段来实现目的;在经济行为中要有计算,要对一切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数字统计和计算,并将这种计算总括为一种有意义有编制的数字体系。⑥马克斯·韦伯曾对资本主义下过这样的定义:凡是利用企业方法以满足人类团体所需要的产业之地方,即有资本主义,而不管其需要的内容是什么。说得更具体一点,一种理性的资本主义经营就是使用资本核算制度的经营,换言之,也就是根据近代簿记与收支平衡的结算方式来确定其收益能力的一种经营。为此,他提出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先决条件。从这些条件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1,占有一切物质的生产手段(土地、设备、机器、工具等),这些都成为可由独立经营的私人企业所处置的财产,这是现代才有的现象。2,市场之自由,即在市场上没有任何对贸易的不合理限制。3,合理的技术手段,归根结底就是最大可能程度的计算,此即意味着机械化,这是资本主义式会计制度的前提。这不独用于生产及商业,所有为了准备及运送货物的开支,无不适用。4,有可以算计的法律和规则。想要合理地经营资本主义形式的工业组织,就必须有可以预先算定的判断及管理。5,自由劳动力之存在。他们不但在法律上可以自由地———而且在经济上亦被迫———在市场上不受限制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6,经济生活的商业化,亦即企业之股份权与财产权通常都以商业化的工具(证)来代表。简言之,对于各种需要的满足,必须有可能完全以市场机会与纯利的计算为基础。⑦二谈到“资本主义”,不能不提到法国历史学家布92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罗代尔,他对资本主义作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与很多学者一样,布罗代尔也是从“市场经济”入手来分析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和这种社会体制。⑧因为市场经济是这一社会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市场社会”。对于市场,布罗代尔把它细分为两类来进行分析,一是底层市场,二是高层市场。所谓底层市场,就是遍布于社会各地的市场,如乡村或城市中的集市、店铺、小商贩和各种小市场等,布罗代尔将它形象地称为“社会的毛细血管”,承载着市场交换的基本任务,是社会和任何个人都须臾不可离开的。在市场交换中,底层市场一般具有这样的特性,它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换,参与的人数很多,交换的内容较多,交换的频率也较快,交换的半径较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换,其交易的价格是由双方约定而成,并认可成交。因而在这里不存在任何欺骗和作弊,交换的公正性也就寓于其中,并成为其基本的特性。另一方面,由上述内容所决定,底层的市场交换还具有这样鲜明的特性,即公开性和竞争性。任何一项商品只要畅销,马上便会有很多人在市场上进行出售,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任何商人都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利润,利润的区间已是非常之小。正是由于底层市场的这些特性,布罗代尔常常也把它称之为“公共市场”。高层市场是指市场交换的高级形式,它包括期货交易、股票市场等交换形式,它充任着社会的“动脉和静脉”。与底层市场的特性相比,高层市场的特性为:它参与的人数少,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换,交换的频率更快,市场半径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可避免的导致少数人可以控制与操纵交易,从中作弊,并很容易获得巨额利润。因而,不象底层市场,高层市场是一个不公平竞争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竞争的市场,是一个垄断的市场。布罗代尔也把它称之为“私有市场”或“反向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布罗代尔在分析了两种市场的特性之后明确指出,真正的“资本主义”就出现在高层市场,它表现为,垄断、欺骗、作弊、没有竞争、高额资本、高额利润等。这些就是布罗代尔所说的“资本主义”。通过这种分析,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作了区别,发生在底层市场的交换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那些交换的特性是真正的市场交换,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而在高层市场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不应称作为“市场交换”,或市场经济中的交换,那才是“资本主义”。18世纪以前,高层的市场还未发育成熟,其规模较小,远远不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它还不能构成为占居主导地位的经济“运行方式”。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社会的转型时期,还不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当这样一种经济行为达到很高的深度和很强的穿透力,能把整个“经济世界”覆盖并联结成为一个网络时,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社会,而这要到19世纪才完成。其标志是,市场经济与工业主义的结合。它意指工业革命后现代大工业方式的建立,彻底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正是在被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我们看到了如同布罗代尔所指出的那些特性:垄断、欺骗、作弊横行于世。布罗代尔始终坚持,“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不是一个概念,“市场经济”本身不能直接等同于“资本主义”,全算在“资本主义”的帐上。自由竞争、公开性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是其内在的本质体现。而“资本主义”则是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而形成,并走向了与之相反的一面。布罗代尔指出:“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中脱胎出来(和吸取营养)的资本主义(过去的和今天的资本主义及其不同程度地带有垄断性的各个阶段)并不完全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⑨由此,布罗代尔揭示了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自由竞争与垄断形成的关系,回答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在他看来,真正的资本主义是投机、垄断、作弊和欺骗等,它与自由竞争的市场完全不同,它一直作为“反市场”而存在。通过对两种市场的分析,布罗代尔陈述了资本主义是在市场中或借助于市场外的各种力量而形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资本主义既包容市场,同时又反对市场,它们就是这样相生相克。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市场的自由发展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市场经济正常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条件应该归属于市场,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因此,当我们说,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时,我们正在迎来的是市场的自由、公开和公正,社会的自由和公平。正是如此,布罗代尔力主市场的发展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的胜利也并不是资本主义的胜利。诚如布罗代尔观点的支持者,美国历史学家沃伦斯坦所说:“市场(布罗代尔意义上的市场)的胜利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标志,相反,它转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标志。”⑩三综观各家之定义,无不指出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特征及其基本要素,资本、市场、工人、资本家等,资本主义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些要素当中,无论0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是马克思还是其他思想家都不否认“市场”这一基础的存在,并且都把“市场”看成为这一社会的特性,看作为上演“资本主义”各种活剧的平台。如果我们把上述思想家所定义的社会称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话,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它称作为“市场社会”。事实上,我们依然始终绕不开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社会体制的确立、机制的运行、社会生活的方式等一切无不受到市场法则的制约。举例来说,这些法则包括面向市场的营利观念,复式薄记与计算精神,产权观念与产权安排,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当然同样也包括作弊与欺骗,垄断和投机。例如早在17世纪时,荷兰的一些商人在仓库里就囤积着可供全国10至12年消费的小麦,还有其它一些物品。同样,这一时期投机之风盛行,在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郁金香的价格被哄抬到惊人的程度,一个鳞茎的郁金香售价竟达2500荷兰盾,但随着不久,这股投机热突然消失,许多人为此破产乃至自杀。17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也是历史上较为典型的投机事件。这种市场法则,如果从价值取向上进行评判的话,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事实上,我们无法象布罗代尔那样,把好的一面算作“市场经济”的法则,把坏的看成是“资本主义”。但不管怎样,沿着上述的思路,我们还可以对资本主义进行这样的提炼与概括:第一,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不仅体现在资本与劳动力相结合而产生的雇佣劳动关系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同时,它也包括着在生产、分配、投资等方面相互连接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在空间与时间上来看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关系实际上都通过市场这个中介得以联结和进行着各种组合。同样,我们不仅要将资本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关系,还要看到这种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探讨它何时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当这种社会关系摧毁、克服、改造了一切与之不符的各种社会关系时,我们才可以说资本主义取得了胜利,资本主义得以确立。从历史进程来看,市场或者说资本主义具有着巨大的扩展能力,市场交易的半径在不断扩大,从乡村集市到远程贸易,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从一国到另一国,从最早起源的西方到东方,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庞大的世界体系。为什么资本主义具有如此大的扩展能力,撇开市场扩张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之外,这种扩展还来自于企业家的内在欲望和冲动。它表现于行动中,也体现在精神观念上。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工作不仅是使市场得以开拓,资本得到不断累积,而且更是把这些工作看成是一项事业,这是他的天职。 因此,这就涉及到资本主义的观念、精神或价值取向问题。这也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的第二个向度。对此,马克斯·韦伯在其名作《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作了详细的分析。人们常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市场社会”,随着市场的扩展,交易半径的日益扩大,形成庞大的市场体系后,必定要有支持其具体运作与不断运动的方式和基础,这就涉及到资本主义的技术特性。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这样分析过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认为有:1,资金的广泛流通,剩余资本通过私人贷款方式彼此无往来。2,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佣,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耳目之程度。3,技术上支持因素通盘考虑,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他还说,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然依赖法治维持。 根据他所说,我们依次可以将这些技术手段划分为:金融业、保险业等服务体系的建立,企业管理及经济部门的管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法律服务体系的建立,以便遇到合同或经济交往中的纷争时得到公正的解决。因此,这些技术特性也可称之为“市场经济的公正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愈益需要一种社会体制的支撑,需要确立起社会的公共规则,即制度上的保证。所谓制度,其含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当是理解资本主义的又一重要内容。这种制度体系包含着多种规则,如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制度,经济上用于确立个人权利和收益的产权制度等等。在对制度的理解中,还须注意这样两个概念: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前者指一系列用来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规则;而制度安排则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 它可能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也可能是出于自愿的合作或政府性的安排。这些制度体系确立起了个人、单位、政府、民间组织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利、责任、义务等方面的天然边界与限制范围,也确立起了他们对这些规则的一致认同和自觉服从。因为作为规则,它是普遍的和公共的,而不是狭隘的与偏私的,它通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不仅只适用于某个领域;它要求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遵守,而不是把它适用于某些个人或群体。在任何一个社会,一旦从底部的市场经济运行跃升为社会制度规则体系确立的时候,它不仅保证了资本主义有序的发展,也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制度建构的层面,演进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体系。记得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在二十世纪,人类1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的本质并不在于他是一个理性的动物,或是政治性的、邪恶的,或是思想性的动物,而在于他是一个工业动物。人之所以为现代人不在于他的道德、知识、社会或美感上的属性……他的本质存在于他为工业社会作出贡献,并从中获益的能力。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个人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它不只意味着一种社会关系扩展到地区、国家,它还包括着把每个个人卷入到这一体系,对它表示认同,并按照它所要求的规则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方式适应与符合这一生产关系的运作。因为任何个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除了故意的敌视和反叛外,它将面临着要么离群索居,或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要么融入社会,而融入社会也就意味着你在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上与社会保持着一致。因此,理解资本主义还须从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方面去理解。人们常把资本主义描写为是一种消费的、奢华的和虚伪的,每个人都是戴着假面具而生活的社会,而前资本主义的社会是朴素的、节俭的和真实自然的社会。从这一区别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是不同的生产关系运作,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体制的差异,同样,我们从这里也分明可以看到,这一差异也正是每个人的行为参与的结果。市场资本主义在改造着社会,也改造着人,同样,人也以适应市场资本主义的理念和行为在建构起市场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还可以从这一角度去理解资本主义,把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转型看作为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社会是由人构成,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聚合与体现,抽掉了人而去谈某种社会关系或资本主义关系将像没有王子的哈姆雷特。无论从那个侧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概括,有一点可以肯定,市场与资本主义从来就是密不可分,但有市场经济的地方,未必就一定能成长起资本主义,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看作为是一种社会体制的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与资本主义又是大为不同。在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最终成长起资本主义,必须要有一种社会性的大突破,实现市场经济与工业主义的结合,实现市场运行与社会体制的结合。这种突破率先在西欧各国取得成功,而在中国则没有实现,至于其中的原因在此不作探讨。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果说市场交换属于社会运行的底部基础的话,那么,它的运行和扩展能力要求确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在这一体制确立后,我们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并且,其扩展能力又得到了大大增强。所以,资本主义不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而是社会的总体体系。它以其内在的冲动而对社会的一切进行彻底的改造,它要把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卷入进这个体系,以它为中心整合着社会的各种资源、关系,重新建构了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以及不同于以往的价值体系、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如同法国大革命要塑造“新人”一样,资本主义也在塑造全新的人,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也在创造着崭新的民族、崭新的国家。
注 释: ①见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亚欧研究中心编《动态与分析》2001年第1期。②详见布罗代尔和内森·罗森堡、小伯泽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三联出版社1993年版,《西方致富之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③沃伦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部分。④⑤详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⑥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05-206页。⑦马克斯·韦伯《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118页。⑧详见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⑨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641页。⑩许宝强等编《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详见马克斯·韦伯《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9年版。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32页。 阿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2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真正的资本主义是投机、垄断、作弊和欺骗等,它与自由竞争的市场完全不同,它一直作为“反市场”而存在。通过对两种市场的分析,布罗代尔陈述了资本主义是在市场中或借助于市场外的各种力量而形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资本主义既包容市场,同时又反对市场,它们就是这样相生相克。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市场的自由发展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市场经济正常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条件应该归属于市场,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因此,当我们说,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时,我们正在迎来的是市场的自由、公开和公正,社会的自由和公平。正是如此,布罗代尔力主市场的发展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的胜利也并不是资本主义的胜利。诚如布罗代尔观点的支持者,美国历史学家沃伦斯坦所说:“市场(布罗代尔意义上的市场)的胜利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标志,相反,它转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标志。”⑩三综观各家之定义,无不指出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特征及其基本要素,资本、市场、工人、资本家等,资本主义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些要素当中,无论0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是马克思还是其他思想家都不否认“市场”这一基础的存在,并且都把“市场”看成为这一社会的特性,看作为上演“资本主义”各种活剧的平台。如果我们把上述思想家所定义的社会称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话,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它称作为“市场社会”。事实上,我们依然始终绕不开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社会体制的确立、机制的运行、社会生活的方式等一切无不受到市场法则的制约。举例来说,这些法则包括面向市场的营利观念,复式薄记与计算精神,产权观念与产权安排,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当然同样也包括作弊与欺骗,垄断和投机。例如早在17世纪时,荷兰的一些商人在仓库里就囤积着可供全国10至12年消费的小麦,还有其它一些物品。同样,这一时期投机之风盛行,在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郁金香的价格被哄抬到惊人的程度,一个鳞茎的郁金香售价竟达2500荷兰盾,但随着不久,这股投机热突然消失,许多人为此破产乃至自杀。17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也是历史上较为典型的投机事件。这种市场法则,如果从价值取向上进行评判的话,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事实上,我们无法象布罗代尔那样,把好的一面算作“市场经济”的法则,把坏的看成是“资本主义”。但不管怎样,沿着上述的思路,我们还可以对资本主义进行这样的提炼与概括:第一,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不仅体现在资本与劳动力相结合而产生的雇佣劳动关系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同时,它也包括着在生产、分配、投资等方面相互连接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在空间与时间上来看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关系实际上都通过市场这个中介得以联结和进行着各种组合。同样,我们不仅要将资本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关系,还要看到这种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探讨它何时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当这种社会关系摧毁、克服、改造了一切与之不符的各种社会关系时,我们才可以说资本主义取得了胜利,资本主义得以确立。从历史进程来看,市场或者说资本主义具有着巨大的扩展能力,市场交易的半径在不断扩大,从乡村集市到远程贸易,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从一国到另一国,从最早起源的西方到东方,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庞大的世界体系。为什么资本主义具有如此大的扩展能力,撇开市场扩张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之外,这种扩展还来自于企业家的内在欲望和冲动。它表现于行动中,也体现在精神观念上。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工作不仅是使市场得以开拓,资本得到不断累积,而且更是把这些工作看成是一项事业,这是他的天职。 因此,这就涉及到资本主义的观念、精神或价值取向问题。这也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的第二个向度。对此,马克斯·韦伯在其名作《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作了详细的分析。人们常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市场社会”,随着市场的扩展,交易半径的日益扩大,形成庞大的市场体系后,必定要有支持其具体运作与不断运动的方式和基础,这就涉及到资本主义的技术特性。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这样分析过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认为有:1,资金的广泛流通,剩余资本通过私人贷款方式彼此无往来。2,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佣,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耳目之程度。3,技术上支持因素通盘考虑,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他还说,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然依赖法治维持。 根据他所说,我们依次可以将这些技术手段划分为:金融业、保险业等服务体系的建立,企业管理及经济部门的管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法律服务体系的建立,以便遇到合同或经济交往中的纷争时得到公正的解决。因此,这些技术特性也可称之为“市场经济的公正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愈益需要一种社会体制的支撑,需要确立起社会的公共规则,即制度上的保证。所谓制度,其含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当是理解资本主义的又一重要内容。这种制度体系包含着多种规则,如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制度,经济上用于确立个人权利和收益的产权制度等等。在对制度的理解中,还须注意这样两个概念: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前者指一系列用来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规则;而制度安排则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 它可能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也可能是出于自愿的合作或政府性的安排。这些制度体系确立起了个人、单位、政府、民间组织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利、责任、义务等方面的天然边界与限制范围,也确立起了他们对这些规则的一致认同和自觉服从。因为作为规则,它是普遍的和公共的,而不是狭隘的与偏私的,它通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不仅只适用于某个领域;它要求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遵守,而不是把它适用于某些个人或群体。在任何一个社会,一旦从底部的市场经济运行跃升为社会制度规则体系确立的时候,它不仅保证了资本主义有序的发展,也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制度建构的层面,演进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体系。记得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在二十世纪,人类1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的本质并不在于他是一个理性的动物,或是政治性的、邪恶的,或是思想性的动物,而在于他是一个工业动物。人之所以为现代人不在于他的道德、知识、社会或美感上的属性……他的本质存在于他为工业社会作出贡献,并从中获益的能力。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个人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它不只意味着一种社会关系扩展到地区、国家,它还包括着把每个个人卷入到这一体系,对它表示认同,并按照它所要求的规则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方式适应与符合这一生产关系的运作。因为任何个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除了故意的敌视和反叛外,它将面临着要么离群索居,或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要么融入社会,而融入社会也就意味着你在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上与社会保持着一致。因此,理解资本主义还须从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方面去理解。人们常把资本主义描写为是一种消费的、奢华的和虚伪的,每个人都是戴着假面具而生活的社会,而前资本主义的社会是朴素的、节俭的和真实自然的社会。从这一区别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是不同的生产关系运作,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体制的差异,同样,我们从这里也分明可以看到,这一差异也正是每个人的行为参与的结果。市场资本主义在改造着社会,也改造着人,同样,人也以适应市场资本主义的理念和行为在建构起市场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还可以从这一角度去理解资本主义,把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转型看作为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社会是由人构成,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聚合与体现,抽掉了人而去谈某种社会关系或资本主义关系将像没有王子的哈姆雷特。无论从那个侧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概括,有一点可以肯定,市场与资本主义从来就是密不可分,但有市场经济的地方,未必就一定能成长起资本主义,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看作为是一种社会体制的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与资本主义又是大为不同。在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最终成长起资本主义,必须要有一种社会性的大突破,实现市场经济与工业主义的结合,实现市场运行与社会体制的结合。这种突破率先在西欧各国取得成功,而在中国则没有实现,至于其中的原因在此不作探讨。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果说市场交换属于社会运行的底部基础的话,那么,它的运行和扩展能力要求确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在这一体制确立后,我们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并且,其扩展能力又得到了大大增强。所以,资本主义不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而是社会的总体体系。它以其内在的冲动而对社会的一切进行彻底的改造,它要把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卷入进这个体系,以它为中心整合着社会的各种资源、关系,重新建构了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以及不同于以往的价值体系、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如同法国大革命要塑造“新人”一样,资本主义也在塑造全新的人,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也在创造着崭新的民族、崭新的国家。
注 释: ①见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亚欧研究中心编《动态与分析》2001年第1期。②详见布罗代尔和内森·罗森堡、小伯泽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三联出版社1993年版,《西方致富之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③沃伦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部分。④⑤详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⑥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05-206页。⑦马克斯·韦伯《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118页。⑧详见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⑨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641页。⑩许宝强等编《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详见马克斯·韦伯《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9年版。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32页。 阿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2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真正的资本主义是投机、垄断、作弊和欺骗等,它与自由竞争的市场完全不同,它一直作为“反市场”而存在。通过对两种市场的分析,布罗代尔陈述了资本主义是在市场中或借助于市场外的各种力量而形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资本主义既包容市场,同时又反对市场,它们就是这样相生相克。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市场的自由发展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市场经济正常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条件应该归属于市场,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因此,当我们说,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时,我们正在迎来的是市场的自由、公开和公正,社会的自由和公平。正是如此,布罗代尔力主市场的发展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的胜利也并不是资本主义的胜利。诚如布罗代尔观点的支持者,美国历史学家沃伦斯坦所说:“市场(布罗代尔意义上的市场)的胜利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标志,相反,它转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标志。”⑩三综观各家之定义,无不指出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特征及其基本要素,资本、市场、工人、资本家等,资本主义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些要素当中,无论0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是马克思还是其他思想家都不否认“市场”这一基础的存在,并且都把“市场”看成为这一社会的特性,看作为上演“资本主义”各种活剧的平台。如果我们把上述思想家所定义的社会称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话,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它称作为“市场社会”。事实上,我们依然始终绕不开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社会体制的确立、机制的运行、社会生活的方式等一切无不受到市场法则的制约。举例来说,这些法则包括面向市场的营利观念,复式薄记与计算精神,产权观念与产权安排,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当然同样也包括作弊与欺骗,垄断和投机。例如早在17世纪时,荷兰的一些商人在仓库里就囤积着可供全国10至12年消费的小麦,还有其它一些物品。同样,这一时期投机之风盛行,在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郁金香的价格被哄抬到惊人的程度,一个鳞茎的郁金香售价竟达2500荷兰盾,但随着不久,这股投机热突然消失,许多人为此破产乃至自杀。17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也是历史上较为典型的投机事件。这种市场法则,如果从价值取向上进行评判的话,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事实上,我们无法象布罗代尔那样,把好的一面算作“市场经济”的法则,把坏的看成是“资本主义”。但不管怎样,沿着上述的思路,我们还可以对资本主义进行这样的提炼与概括:第一,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不仅体现在资本与劳动力相结合而产生的雇佣劳动关系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同时,它也包括着在生产、分配、投资等方面相互连接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在空间与时间上来看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关系实际上都通过市场这个中介得以联结和进行着各种组合。同样,我们不仅要将资本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关系,还要看到这种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探讨它何时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当这种社会关系摧毁、克服、改造了一切与之不符的各种社会关系时,我们才可以说资本主义取得了胜利,资本主义得以确立。从历史进程来看,市场或者说资本主义具有着巨大的扩展能力,市场交易的半径在不断扩大,从乡村集市到远程贸易,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从一国到另一国,从最早起源的西方到东方,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庞大的世界体系。为什么资本主义具有如此大的扩展能力,撇开市场扩张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之外,这种扩展还来自于企业家的内在欲望和冲动。它表现于行动中,也体现在精神观念上。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工作不仅是使市场得以开拓,资本得到不断累积,而且更是把这些工作看成是一项事业,这是他的天职。 因此,这就涉及到资本主义的观念、精神或价值取向问题。这也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的第二个向度。对此,马克斯·韦伯在其名作《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作了详细的分析。人们常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市场社会”,随着市场的扩展,交易半径的日益扩大,形成庞大的市场体系后,必定要有支持其具体运作与不断运动的方式和基础,这就涉及到资本主义的技术特性。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这样分析过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认为有:1,资金的广泛流通,剩余资本通过私人贷款方式彼此无往来。2,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佣,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耳目之程度。3,技术上支持因素通盘考虑,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他还说,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然依赖法治维持。 根据他所说,我们依次可以将这些技术手段划分为:金融业、保险业等服务体系的建立,企业管理及经济部门的管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法律服务体系的建立,以便遇到合同或经济交往中的纷争时得到公正的解决。因此,这些技术特性也可称之为“市场经济的公正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愈益需要一种社会体制的支撑,需要确立起社会的公共规则,即制度上的保证。所谓制度,其含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当是理解资本主义的又一重要内容。这种制度体系包含着多种规则,如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制度,经济上用于确立个人权利和收益的产权制度等等。在对制度的理解中,还须注意这样两个概念: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前者指一系列用来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规则;而制度安排则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 它可能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也可能是出于自愿的合作或政府性的安排。这些制度体系确立起了个人、单位、政府、民间组织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利、责任、义务等方面的天然边界与限制范围,也确立起了他们对这些规则的一致认同和自觉服从。因为作为规则,它是普遍的和公共的,而不是狭隘的与偏私的,它通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不仅只适用于某个领域;它要求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遵守,而不是把它适用于某些个人或群体。在任何一个社会,一旦从底部的市场经济运行跃升为社会制度规则体系确立的时候,它不仅保证了资本主义有序的发展,也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制度建构的层面,演进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体系。记得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在二十世纪,人类1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的本质并不在于他是一个理性的动物,或是政治性的、邪恶的,或是思想性的动物,而在于他是一个工业动物。人之所以为现代人不在于他的道德、知识、社会或美感上的属性……他的本质存在于他为工业社会作出贡献,并从中获益的能力。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个人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它不只意味着一种社会关系扩展到地区、国家,它还包括着把每个个人卷入到这一体系,对它表示认同,并按照它所要求的规则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方式适应与符合这一生产关系的运作。因为任何个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除了故意的敌视和反叛外,它将面临着要么离群索居,或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要么融入社会,而融入社会也就意味着你在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上与社会保持着一致。因此,理解资本主义还须从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方面去理解。人们常把资本主义描写为是一种消费的、奢华的和虚伪的,每个人都是戴着假面具而生活的社会,而前资本主义的社会是朴素的、节俭的和真实自然的社会。从这一区别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是不同的生产关系运作,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体制的差异,同样,我们从这里也分明可以看到,这一差异也正是每个人的行为参与的结果。市场资本主义在改造着社会,也改造着人,同样,人也以适应市场资本主义的理念和行为在建构起市场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还可以从这一角度去理解资本主义,把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转型看作为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社会是由人构成,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聚合与体现,抽掉了人而去谈某种社会关系或资本主义关系将像没有王子的哈姆雷特。无论从那个侧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概括,有一点可以肯定,市场与资本主义从来就是密不可分,但有市场经济的地方,未必就一定能成长起资本主义,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看作为是一种社会体制的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与资本主义又是大为不同。在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最终成长起资本主义,必须要有一种社会性的大突破,实现市场经济与工业主义的结合,实现市场运行与社会体制的结合。这种突破率先在西欧各国取得成功,而在中国则没有实现,至于其中的原因在此不作探讨。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果说市场交换属于社会运行的底部基础的话,那么,它的运行和扩展能力要求确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在这一体制确立后,我们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并且,其扩展能力又得到了大大增强。所以,资本主义不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而是社会的总体体系。它以其内在的冲动而对社会的一切进行彻底的改造,它要把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卷入进这个体系,以它为中心整合着社会的各种资源、关系,重新建构了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以及不同于以往的价值体系、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如同法国大革命要塑造“新人”一样,资本主义也在塑造全新的人,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也在创造着崭新的民族、崭新的国家。
注 释: ①见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亚欧研究中心编《动态与分析》2001年第1期。②详见布罗代尔和内森·罗森堡、小伯泽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三联出版社1993年版,《西方致富之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③沃伦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部分。④⑤详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⑥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05-206页。⑦马克斯·韦伯《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118页。⑧详见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⑨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641页。⑩许宝强等编《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详见马克斯·韦伯《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9年版。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32页。 阿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2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真正的资本主义是投机、垄断、作弊和欺骗等,它与自由竞争的市场完全不同,它一直作为“反市场”而存在。通过对两种市场的分析,布罗代尔陈述了资本主义是在市场中或借助于市场外的各种力量而形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资本主义既包容市场,同时又反对市场,它们就是这样相生相克。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市场的自由发展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市场经济正常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条件应该归属于市场,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因此,当我们说,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时,我们正在迎来的是市场的自由、公开和公正,社会的自由和公平。正是如此,布罗代尔力主市场的发展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的胜利也并不是资本主义的胜利。诚如布罗代尔观点的支持者,美国历史学家沃伦斯坦所说:“市场(布罗代尔意义上的市场)的胜利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标志,相反,它转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标志。”⑩三综观各家之定义,无不指出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特征及其基本要素,资本、市场、工人、资本家等,资本主义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些要素当中,无论0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是马克思还是其他思想家都不否认“市场”这一基础的存在,并且都把“市场”看成为这一社会的特性,看作为上演“资本主义”各种活剧的平台。如果我们把上述思想家所定义的社会称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话,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它称作为“市场社会”。事实上,我们依然始终绕不开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社会体制的确立、机制的运行、社会生活的方式等一切无不受到市场法则的制约。举例来说,这些法则包括面向市场的营利观念,复式薄记与计算精神,产权观念与产权安排,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当然同样也包括作弊与欺骗,垄断和投机。例如早在17世纪时,荷兰的一些商人在仓库里就囤积着可供全国10至12年消费的小麦,还有其它一些物品。同样,这一时期投机之风盛行,在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郁金香的价格被哄抬到惊人的程度,一个鳞茎的郁金香售价竟达2500荷兰盾,但随着不久,这股投机热突然消失,许多人为此破产乃至自杀。17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也是历史上较为典型的投机事件。这种市场法则,如果从价值取向上进行评判的话,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事实上,我们无法象布罗代尔那样,把好的一面算作“市场经济”的法则,把坏的看成是“资本主义”。但不管怎样,沿着上述的思路,我们还可以对资本主义进行这样的提炼与概括:第一,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不仅体现在资本与劳动力相结合而产生的雇佣劳动关系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同时,它也包括着在生产、分配、投资等方面相互连接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在空间与时间上来看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关系实际上都通过市场这个中介得以联结和进行着各种组合。同样,我们不仅要将资本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关系,还要看到这种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探讨它何时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当这种社会关系摧毁、克服、改造了一切与之不符的各种社会关系时,我们才可以说资本主义取得了胜利,资本主义得以确立。从历史进程来看,市场或者说资本主义具有着巨大的扩展能力,市场交易的半径在不断扩大,从乡村集市到远程贸易,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从一国到另一国,从最早起源的西方到东方,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庞大的世界体系。为什么资本主义具有如此大的扩展能力,撇开市场扩张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之外,这种扩展还来自于企业家的内在欲望和冲动。它表现于行动中,也体现在精神观念上。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工作不仅是使市场得以开拓,资本得到不断累积,而且更是把这些工作看成是一项事业,这是他的天职。 因此,这就涉及到资本主义的观念、精神或价值取向问题。这也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的第二个向度。对此,马克斯·韦伯在其名作《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作了详细的分析。人们常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市场社会”,随着市场的扩展,交易半径的日益扩大,形成庞大的市场体系后,必定要有支持其具体运作与不断运动的方式和基础,这就涉及到资本主义的技术特性。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这样分析过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认为有:1,资金的广泛流通,剩余资本通过私人贷款方式彼此无往来。2,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佣,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耳目之程度。3,技术上支持因素通盘考虑,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他还说,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然依赖法治维持。 根据他所说,我们依次可以将这些技术手段划分为:金融业、保险业等服务体系的建立,企业管理及经济部门的管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法律服务体系的建立,以便遇到合同或经济交往中的纷争时得到公正的解决。因此,这些技术特性也可称之为“市场经济的公正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愈益需要一种社会体制的支撑,需要确立起社会的公共规则,即制度上的保证。所谓制度,其含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当是理解资本主义的又一重要内容。这种制度体系包含着多种规则,如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制度,经济上用于确立个人权利和收益的产权制度等等。在对制度的理解中,还须注意这样两个概念: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前者指一系列用来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规则;而制度安排则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 它可能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也可能是出于自愿的合作或政府性的安排。这些制度体系确立起了个人、单位、政府、民间组织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利、责任、义务等方面的天然边界与限制范围,也确立起了他们对这些规则的一致认同和自觉服从。因为作为规则,它是普遍的和公共的,而不是狭隘的与偏私的,它通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不仅只适用于某个领域;它要求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遵守,而不是把它适用于某些个人或群体。在任何一个社会,一旦从底部的市场经济运行跃升为社会制度规则体系确立的时候,它不仅保证了资本主义有序的发展,也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制度建构的层面,演进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体系。记得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在二十世纪,人类1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
的本质并不在于他是一个理性的动物,或是政治性的、邪恶的,或是思想性的动物,而在于他是一个工业动物。人之所以为现代人不在于他的道德、知识、社会或美感上的属性……他的本质存在于他为工业社会作出贡献,并从中获益的能力。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个人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它不只意味着一种社会关系扩展到地区、国家,它还包括着把每个个人卷入到这一体系,对它表示认同,并按照它所要求的规则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方式适应与符合这一生产关系的运作。因为任何个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除了故意的敌视和反叛外,它将面临着要么离群索居,或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要么融入社会,而融入社会也就意味着你在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上与社会保持着一致。因此,理解资本主义还须从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方面去理解。人们常把资本主义描写为是一种消费的、奢华的和虚伪的,每个人都是戴着假面具而生活的社会,而前资本主义的社会是朴素的、节俭的和真实自然的社会。从这一区别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是不同的生产关系运作,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体制的差异,同样,我们从这里也分明可以看到,这一差异也正是每个人的行为参与的结果。市场资本主义在改造着社会,也改造着人,同样,人也以适应市场资本主义的理念和行为在建构起市场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还可以从这一角度去理解资本主义,把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转型看作为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社会是由人构成,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聚合与体现,抽掉了人而去谈某种社会关系或资本主义关系将像没有王子的哈姆雷特。无论从那个侧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概括,有一点可以肯定,市场与资本主义从来就是密不可分,但有市场经济的地方,未必就一定能成长起资本主义,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看作为是一种社会体制的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与资本主义又是大为不同。在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最终成长起资本主义,必须要有一种社会性的大突破,实现市场经济与工业主义的结合,实现市场运行与社会体制的结合。这种突破率先在西欧各国取得成功,而在中国则没有实现,至于其中的原因在此不作探讨。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果说市场交换属于社会运行的底部基础的话,那么,它的运行和扩展能力要求确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在这一体制确立后,我们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并且,其扩展能力又得到了大大增强。所以,资本主义不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而是社会的总体体系。它以其内在的冲动而对社会的一切进行彻底的改造,它要把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卷入进这个体系,以它为中心整合着社会的各种资源、关系,重新建构了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以及不同于以往的价值体系、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如同法国大革命要塑造“新人”一样,资本主义也在塑造全新的人,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也在创造着崭新的民族、崭新的国家。
注 释: ①见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亚欧研究中心编《动态与分析》2001年第1期。②详见布罗代尔和内森·罗森堡、小伯泽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三联出版社1993年版,《西方致富之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③沃伦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部分。④⑤详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⑥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05-206页。⑦马克斯·韦伯《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118页。⑧详见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⑨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641页。⑩许宝强等编《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详见马克斯·韦伯《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9年版。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32页。 阿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23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