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尼拉兵变看东盟国家社会转型之艰难
7月27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生了兵变军人占领马卡蒂金融区的突发事件。虽说是“突发事件”,但对于一个近十六、七年中几乎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兵变的国家来说,无论是官府还是平民百姓多少有点见怪不怪,安之若素了。然而,如果仔细分析这次兵变发生的由头,人们又不得不深深感叹菲律宾作为其中之一的东盟国家努力多年的社会转型之艰难。
从经济上看,马尼拉兵变之发生多少于与菲律宾当前所面临的糟糕经济状况有关。大约是从2001年年中开始,东盟国家普遍陷入了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第二次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增长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与97年金融危机时的情况不一样,此番危机已不是出现在金融与房地产业,而是由于出口受到外部需求萎缩的冲击,尤其是信息技术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锐减。就菲律宾而言,电子产品(其中三分之二是零部件)占出口总值的60%以上,美国 又是它电子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经济的回升乏力自然对东盟贸易伙伴产生严重影响。
在2001年年中以来,其余东盟国家应对经济衰退都有所成效,在刺激国内需求、推动出口方面都有所起色,金融形势也有所好转。然而,惟独菲律宾的经济形势却痼疾难愈。其一,在东盟各国银行坏帐普遍减少的情况下,菲律宾商业银行的呆坏帐比例却依然上升,去年4月水平为18·2%。其原因之一,是菲律宾迟迟未组建公共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银行不良贷款。其二,在东盟普遍推行财政刺激改革的情况下,公共债务迅速上升,菲律宾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达70%。2002年后尽管菲政府努力削减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但财政赤字依然进一步扩大。其三,虽然其它东盟国家也有失业与贫困问题,但是菲律宾最为突出,失业率为10%,其次才是印尼与泰国。在财政紧缩的背景之下,菲律宾的军事预算有所缩减,军中产生了不满情绪。看来,低迷的经济局势很难不成为动乱的温床。
就政治形势而言,又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先就对外政策来说,在9·11之后国际局势急剧变化,东盟国家对外关系也相应发生调整的背景之下,菲律宾又是表现得最为显眼的一个。
在9·11之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的关系,企图通过反恐对亚太、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实行战略控制。由于东南亚地区恐怖活动的异常活跃,该地区一度成为美国反恐的第二战场。在美国开辟反恐第二战场的过程中,菲律宾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坚定地支持美国反恐战争的国家。早在9·11事件之后的两个月,2001年11月,在第7届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是菲律宾率先提出建立菲、马、印尼三国反恐联盟,经过磋商三国就签署多边反恐合作协定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2002年1月中旬美国反恐专家和特种部队,与菲武装部队进行代号为“肩并肩”的联合军事演习,打击反政府武装。根据美、菲协议,美方有600名军人在菲参加联合军事演习,负责反恐训练和后勤保障。据报道,实际参与人员超过这一数字。专家们认为,虽然美军在菲律宾并不拥有传统的基地,但它正利用一系列联合训练在那里获得永久的地位。
阿罗约政权的特殊之处在于打从她一开始建立,就受到美国直接的支持。阿罗约与克林顿前总统的同学关系再加上埃斯特拉达的腐败名声,直接促使美国在埃斯特拉达和阿罗约之间选择了后者。虽然,阿罗约总统在国内民族情绪高涨的背景之下,也曾采取措施使与美国的反恐合作降温:比如,在“美菲访问部队协议”中明文规定来菲参加演习的美军停留时间不能超过4个月;同时,菲政府也一直考虑更换军事演习地点,以免激怒棉兰佬地区曾遭美军屠杀的穆斯林,但是菲律宾居民对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始终持有深重的不满情绪,尤其是阿罗约政府与军队内部越来越多的人批评阿罗约总统推行的亲美路线,看来这是引起7月27日兵变的一个比较直接的原因。
就菲律宾国内政治而言,此番兵变显然还有意阻止阿罗约总统可能的于明年参选连任。作为动员人民向阿罗约总统示威的最好理由,便是高层的贪污腐败和久未改善的国内治安。
如果超出菲律宾问题的范围,关注一下整个东盟国家几十年来努力学习西方民主、推行改革的艰难历程,人们不由为迄今仍存的腐败成风、军人干政等积习依然横行而扼腕。恐怕9·11之后的形势发展只会加深而不是改善上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