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前的热身,还是新模式的诞生 —对俄罗斯政商关系的一种观察
整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的演进历史,相当集中地体现在饶有特色的俄罗斯政商关系之中。今年入夏以来,普京总统与“尤科斯”公司的猫捉老鼠游戏,也大体上可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加以解读。
1991年底苏联突然解体以及随之而来的“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引发了前苏联传统的政企关系的大雪崩,成千上万的原来一切听命于政府的国有企业,经过所谓“私有化”的革命,在大多数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被无情地抛到了“市场”之上。其结果,在千百万劳工阶层生计受到猛烈冲击,万般无奈地听任命运的摆布的同时,一批“新俄罗斯人”应运而起,借私有化之机,从原来的前苏联政府官僚、共青团干部摇身一变而成为“企业管理精英”,掌握了相当部分俄罗斯企业的资产与命运。到90年代中期,经过兼并重组,一批新兴的大型企业集团初露头角。当时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工业企业与转制后的金融业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为一批集中了大量资产的金融工业寡头集团。
1996年俄罗斯的总统大选是转型期俄罗斯政商关系的一个转折点。羽毛已丰的金融工业寡头已经明确意识到唯有掌握影响政治的渠道才是其未来生机所在。而当时受到力量雄厚的共产党人挑战的叶利钦急需寻找政治与经济资源,才能确保赢得大选。于是,政商结合成为90年代俄国转型政治的一大特色。在大选中作出“贡献”的寡头,自然在日后政治经济安排中觅得“红利”,比如,如今已是臭名昭著的别列佐夫斯基,96年后曾被委任为权力巨大的处理独联体事务的总统特别代表和地位显赫的国家安全会议的副秘书。
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普里马科夫担任俄罗斯总理期间,是俄罗斯政商关系的一次逆转。鉴于当时相当槽糕的经济政治状况和每况愈下的民众对叶利钦本人的支持率,叶利钦不得不暂时同意由中-左倾向的普里马科夫来整治残局。但是,普里马科夫的施政方向,实际上,其一是要“剥夺剥夺者”,也即要以牙还牙改变不公正的私有化造成的资源分配结果;其二,是要“改善国家管理”,而矛头却暗指包括叶利钦在内的高层。叶利钦事后在回忆录中曾有记载,他当时就对普里马科夫的政治抱负不放心。
90年代末期,从普里马科夫下野到普京当政,理应说是政商关系的一次回归。甚至,别列佐夫斯基等叶利钦时期起家的寡头还峙功邀赏,希望在普京治下能够得到关照。显然,对于寡头而言,普京是一个更难对付的强劲对手。普京的厉害之处并不单单在于他能够“该出手时就出手“,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商界巨头,如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掀倒在地,包括今天的”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尝到了普京铁碗的滋味;而且普京深知寡头问题盘根错节十分复杂,他在经过较为全面的考量之后,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治寡头问题。首先,他并不一般地反对寡头的存在,在百业待兴的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由金融工业集团所聚集的财富与资金是当下俄罗斯极其稀缺的资源。但是普京明确反对寡头从政,竭力斩断寡头影响政治的渠道。其次,普京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疏远、贬斥金融工业集团中的兴风作浪者,而对于愿意与政府合作者,则示之以利。再则,普京还力图通过一些影响巨大的“民间组织”,比如,由当年安德罗波夫私人秘书阿尔卡季伏尔斯基担任主席的全俄工业家企业家协会,以及由普里马科夫担任主席的全俄总商会来钳制这些金融工业集团,也即一方面通过向这两个重要的“民间组织”释放政府管理资源以提高他们的威望与权能,同时,力图将寡头纳入这些“民间组织”的管理系统之内,通过企业之间的横向制约来平衡寡头的影响。不能说,这些年来,普京治理寡头毫无成效,至少,打从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逐出国门之后,普京身边还真是清静了一段。
然而,此番霍多尔科夫斯基与普京顶牛,则说明俄转型政治经济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大概,俄金融工业集团在聚敛了巨额财富之后,要其清心寡欲绝对不谋求政治上的发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真正是地大物博的俄罗斯其经济上的自然垄断现象,也许比任何国家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再则,俄罗斯的寡头们与一般新兴工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暴富的土财主们有一个较大的区别,也即俄金融工业集团的头儿脑儿们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比如,别列佐夫斯基本人是一个有相当高学术造诣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古辛斯基是一个有名望的导演,而霍多尔科夫斯基则曾经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富有创意的共青团干部,他们深知俄官场系统的腐败,某种程度上,远不把官场放在眼里。即使象普京总统这样的有民众支持、又有政治谋略的领导人,要真正制服寡头,恐怕还须假以时日。
值得欣慰的是,近日内莫斯科传来政府与寡头之间重又进入和解的消息:也即国家反垄断委员会已于8月14日批准了“尤科斯”与“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合并案。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成为俄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私营石油公司,石油开采能力将达230万桶之多,俄政府要求合并后的新公司必须尊循三个条件:新公司不应禁止其他石油公司进入该公司占优势地位的市场;在具备相应技术的背景下,新公司应允许原料持有者在自己的工厂对原料进行加工;在建设新的输油管道时,新公司应允许其他公司参与。
看似政府对寡头有所制约,但事实上却已相当难以掌控。据说,政府曾规定合并后的新公司在联邦一级的开采与加工石油能力不超过25%,但在此同时,美国雪夫龙石油公司却愿意以60多亿美元巨资收购合并后的新公司的股份。在这样强有力的外资支持之下,无疑又为俄政府与寡头的较量平添苦难。
如果考虑到明春的总统大选,除了俄共,没有什么有份量的反对党挑战的背景之下,寡头们是否与现政府合作,显然也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当然,从更长远的背景看,普京是否着意于营建一种具备俄国特色的新型政商关系,这大概是要历史学家才能对此作出判断了。
载于《东方早报》2003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