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罗巴断裂带 ——对瑞典拒绝欧元的一种读解
9月14日,瑞典全民公决拒绝加入欧元区。结果公布后,欧盟委员会在接受事实的同时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明相信瑞典政府确保加入欧元区的努力会继续下去。德国外长菲舍尔则声称,欧盟将不得不采取新措施应对这一结果。瑞典究竟为何拒绝欧元,这一举动对欧盟未来走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4年,瑞典宣布加入欧盟时,曾经举行过有关接受欧元的公民表决。当时,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得到了议会的支持,通过了加入欧盟和接受欧元的决定。彼时,此事引发的争议也不是不激烈:赞成者认为加入欧盟、接受欧元将引领瑞典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反对者则既担心此举将动摇天主教会在瑞典的主导地位,致使“娼妓毫无顾忌地涌入境内”。
十年之后的争论自然是另一番光景了。
公决前,力主加入欧元区的总理佩尔松公开承诺,一旦通过表决,政府将向选民提供1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和低廉的抵押贷款。但是,分析普遍怀疑佩尔松的许诺缺乏现实基础。佩尔松也曾警告,如果拒绝欧元,瑞典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排除在欧元区之外。而瑞典人显然也没把他的警告当回事。公决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瑞典人对欧盟的态度。以最近几年瑞典与欧盟的经济关系为例,瑞典对欧盟的投资份额从6%下跌到3%;其经济情况明显好于欧元区:失业率低于后者,增长率则高出。这种经济落差表明,欧元区要增加吸引力应使 区内经济发展超过周边。
问题不仅在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北欧福利主义的传统显然也影响了公决的结果。调查显示,欧元反对者包括大量妇女、年轻人以及低收入的工人,情况与1994年类似。与1994年不同的是,当下欧洲正经历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国政府所面临的改革压力与日俱增。欧元区主要国家正紧锣密鼓地推出一系列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各国工会在强大的政府压力下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出让利权。习惯了高福利、高就业的瑞典人自然对此望而却步,甘心居一隅,静观事态的发展。
根据一份瑞典分析报告,和十年前一样,反对加入欧元区的瑞典人普遍担心,加入欧元区将使“民主与民族国家的主权受到损害”。显然,这里所谓瑞典式的“民主与民族国家主权”与北欧人二战以来的“福利梦”紧紧相关。瑞典人一向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具有完美福利制度保障的“民族家庭”,也相信只有在国境之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平等、公正与福利。另一方面,瑞典人对“民主与民族国家主权”的留恋多少也与正在欧盟内部出现的“大小”、“新老”之争有关。就在几天前,在意大利湖畔城市斯特利沙举行的一次欧盟成员国会议上,欧盟小国大大宣泄了一番对法德等大国的不满。这些国家认为,法德一方面“指定”了要求欧盟各国严格执行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另一方面又违反规定,以致欧洲经济的衰退。斯特利沙会议中的紧张气氛多少显现了正在加紧制订中的欧洲宪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年4月,欧盟内部还出现了七小国抗议削减欧盟委员会人数的事件。在这些小国看来,削减人数无疑是要削弱小国的影响力。
也许,正如戴高乐所言:“只要但丁还说意大利语,只要巴尔扎克还说法语,只要莎士比亚还说英语,那么欧洲就只能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欧洲”。瑞典拒绝欧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非欧元区国家(包括英国和丹麦)对欧元的不信任,多少将影响欧盟的整合进程。也难怪《纽约时报》的专栏评论员阿兰·柯威尔会幸灾乐祸:“瑞典公决不光表明欧元,也表明欧洲本身地位的下跌。关于欧洲统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本身就是令人置疑的。”
但是,即使是对欧元持悲观态度的欧洲学者也仍然相信,无论下一轮公决有多远,加入欧元区将是瑞典,也是英国、丹麦等国的最后选择。欧洲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一体化进程,和各国人民的艰辛努力,已经预示着这样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