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际关系理论服务中国外交
用国际关系理论服务中国外交
——记“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全国学术研讨会
■文/本报记者李念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该如何发展与提升?如何为处于战略机遇期内的中国外交服务?日前,一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与交锋。
本次研讨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的多学科互相渗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俞新天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和范式,阐述了文化价值观对国际行为体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以文化建构国际关系的命题。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陈启能研究员从区域文明史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文明如何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和一种研究方法,为国际行为体的外交实践提供思考和借鉴。华东师大童世骏教授则通过分析当代哲学家、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代表哈贝马斯对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不同态度,诠释了从理论批判的角度思考当代世界的意识形态批判应该采取何种形式。同时,研讨会还加强了对国际关系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分析,突出了中观层面理论的探讨,如华东师大冯绍雷教授的转型时代制度变迁思考,以及复旦大学王义桅博士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分析,都深化了对国际关系理论自身的研究。
研讨会着重讨论了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第一,关于美国霸权的理论思考。美国霸权是否真的走向衰落了?想方设法维持霸权是否能够摆脱霸权周期的“怪圈”?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变能否以和平方式实现?回答这些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思考和判断。上海社科院的黄仁伟研究员首先指出,运用西方理论来评估中国的崛起,必须建立一个国力评估的新体系。他同时强调应从现代化理论与发展战略来解释中国的崛起。清华大学楚树龙教授则从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时段来考察外交战略,认为随着中国因小康社会而产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中国的实力、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外交战略也将逐步演变。他强调,未来20年的总体外交思路将从主要为自己发展利益服务的“和平环境”战略,转向同亚洲和世界谋求“共同发展与安全”的战略。
第三,关于美欧关系走向的判断。学者普遍认为,欧美关系今后在某种程度上将左右国际局势的走向,欧盟独立防务的发展将大大减少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增大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性。在美国盛行单边主义政策的背景下,欧盟此举将有助于从外部对美国施加牵制。
最后,与会者达成共识:国际关系是复杂的,不能用单一的理论范式来解释;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有助于研究者汲取其他学科的营养;中国对西方的理论研究目前还处于了解和借鉴的阶段,惟有通过理性批判和兼收并蓄才能真正发展我们自己的理论;作为理论工作者,应研究探索国际关系理论最新成果,以此来为中国的外交实践服务。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东方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亚欧研究中心和俄罗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载于《文汇报》2003年12月13日)
http://www.whb.com.cn/20031213/gj/200312120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