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重唱”到“三重奏”?
伊拉克战争结束已大半年,我们仍无法定义它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
一年前的这个星期,欧洲25国的首脑聚会布鲁塞尔,协调对可能发生在伊拉克的新战争的看法。结果,我们知道,协调以前所未有的分裂告终。法国总统希拉克警告支持战争的欧盟准成员“闭嘴”,否则将丧失加入欧盟的“历史性机会”,与他立场一致的有德国总理施罗德。而英国作为美国的主要战略盟友,则力主战的中东欧国家,俨然有“新欧洲”领袖的风范。
一年后的今天,英法德三国首脑再会柏林,不是继续战和的争辩,而是要弥合一场战争可能带来的隔膜,这隔膜正在吞噬欧洲一体化的原动力,也损害了三国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和美国一道,英国患上了没完没了的伊拉克后遗症,一出“情报门”更挫伤了年轻的首相布莱尔。
另一方面,在美英取得伊拉克的军事胜利后,法德的国际影响力难免下降,他们竭力推动的欧洲联合也因制宪的搁浅而显得危机重重。尤令三国首脑不安的是欧洲滞缓的经济发展。据欧盟统计局的最新报告,2003年欧元区经济增长仅为0.4%,欧盟15国的平均年增长也只有0.7%。随着5月1日新成员的入盟,欧盟今后的经济发展和决策机制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欧洲的传统大国,英法德之间的协调就成了必须,没有三国合力推动,“欧洲的未来”只能是又一个蔷薇泡沫。
据悉,三国领导人将讨论制宪的问题、建立快速反应部队的事宜,以及造成先前分歧的伊拉克问题及中东事务。在法德方面,半个世纪以来,它们一直是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力量,其战略利益与欧洲联合密不可分。眼下,欧洲一体化正在不进则退的边缘,而单凭法德两国之力却已无法将联合进程推动下去,无论是建立欧洲独立防务,扩大欧元区,整合新老欧洲,还是推动欧洲宪法的通过,它们都需要英国的合作。
此外,欧洲一体化究其全过程,始终在美国的默许下进行。没有这一基本背景,欧洲的联合无异于天方夜谈,对此法德不会看不到。而要修复伊拉克战后大西洋两岸的关系,英国首相布莱尔自是居中协调的不二人选。如此种种,欧盟旧日的法德轴心已不敷所用,法德不得不考虑将欧洲领导核心的圈子扩大到法德英三家。在英国,伊拉克战争后,布莱尔便开始了恢复与欧洲大陆国家传统关系的努力。
事实上,就任以来,布莱尔始终寻求一种界于美英联盟与欧洲联合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不难理解,一个与欧洲大陆国家关系良好,并且取得更大发言权的英国,其对美国的影响力自然相应增加。而且,布莱尔也并非像有些媒体形容的那样对欧洲联合漠不关心。
虽然与法德主导的一体化模式相比,布莱尔更倾向于首先推动欧洲市场化改革,但他强调,改革应该在欧盟的层面上加以推动,而伊拉克战争后的欧洲格局造就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法国与德国比过去更加倾向于接受推进经济改革”。此外,就布莱尔本人的政治抱负而言,他有意成为下一任的欧洲理事会主席,亲自推动欧洲宪法的实施,以实现其“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理念。而要做到这一点,他需要建立与希拉克和施罗德的良好关系。
事实上,英法德“三重奏”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奏响。一个引人注目的篇章是三国外长对伊朗核问题的联合调解,使后者同意签订核不扩散条约的附加议定书。此外,三国的国防部长还在去年底达成了一份共同决议,提出共同建立一支独立运作、同时又与北约保持关系的快速反应部队,实质上推动了1998年法德关于欧洲独立防务的倡议。值得一提的还有,三国在内部政治改革方面的合作,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社会安全与移民的共同机制等。
上述问题都将在3月的欧盟首脑会议上进行讨论,三国无非是先行一步,以期形成共识带动欧洲合作。自然,英法德“三重奏”的响起,也引发了不少疑虑。意大利已经在一些欧盟中小国家的鼓动下,公开反对“三国主导”的欧洲局势。而德国的《南德意志报》2月12日的评论则认为:“华盛顿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它的亲密盟友布莱尔最近在做一些很奇怪的事情……他不但试图会晤利比亚当权者卡扎菲,还将于下周在柏林大张旗鼓地与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施罗德和希拉克会面。”
其实一切并非离奇,只要考虑到欧洲联合的疲劳症候,考虑到美欧关系的各种曲折,考虑到今后一两年欧洲首脑们将要面临的大选。在这些问题上,合作显然是比对抗更好的方式,当然这样的合作仍必须照顾大洋对岸美国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