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掌权四年之手笔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始终坚持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对当代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动态的跟踪研究,《解放日报》国际部多年来对俄罗斯国内情况也进行跟踪报道,下面是《解放日报》国际部记者孙佳华根据冯绍雷教授观点整理的报道:
新闻回放与点评(解放日报2004年3月15日)
普京掌权四年之手笔
编者按:普京执政四年,俄罗斯大事不少。有的在意料之中,如:“除寡”,明显走在普京规划的治国道路之上;有的则出人意料,如:“人质危机”,屡屡构成对普京政权的挑战甚至威胁……回顾这些大事,也许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观察普京。
(点评专家为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
1、
除寡:2003年12月22日,俄首富、尤科斯公司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警车的押解下出现在莫斯科一家法院外。此事件在俄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俄办公厅主任被解职,俄股市和汇市也深受影响。
冯绍雷:俄罗斯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石油,但是由于寡头的存在,政府对石油的控制很成问题,而尤科斯与国外财团的亲密关系,使国有资源有被转移的危险。与此同时,俄民众对于寡头也有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对寡头实施了打击。从长远经济目标看,它为普京下一任期强化政府对战略资源的管理,自上而下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作了铺垫。
2、
油管走向:2001年7月,中俄签署了铺设俄罗斯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原油管道的原则协议。2003年1月,日本小泉政府提出建设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原油管道。俄方至今在两个方案中摇摆不定。
冯绍雷:俄罗斯远东能源管道牵涉到诸多复杂的大国间关系与国内敏感问题,不只是中俄的双边关系中的问题。然而,像远东石油管道这样的重大工程,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经贸合作的范畴,事关中俄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景,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发展稳定。因此,可以预期中俄双方将慎重地对待管道问题,并就内外各方面作出妥善安排。
3、
反战:2003年3月20日,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打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战前和战争开始后,以不同方式表示了对伊战的反对,并称伊拉克战争对包括独联体国家在内的世界其它地区来说都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冯绍雷:普京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既强调和平方式解决危机的重要性,又不直接反对美国,为可能发生的战争作自己的准备。尽量避免武力“倒萨”的态度其实是符合俄自身利益的立场。综合俄在能源问题上的直接利害,与伊拉克的传统外交关系,以及与欧洲联盟协调的考虑等因素,促使俄罗斯作出在对伊动武问题上加入法德阵营、提出与美国相左意见的选择。
4、
化解人质危机: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一家文化宫遭劫持,正在欣赏演出的700余名观众和100多名演职人员沦为人质。在相持59小时后,俄反恐人员成功解救大部分人质。
冯绍雷:成功解救数百名人质,使得本来对俄罗斯政局和对普京总统本人可能形成的威胁化险为夷,体现了普京政府领导下的俄特种部队的勇敢与智慧,为国际反恐斗争提供了胜利的经验。对于普京来说,尤其值得欣喜,因为俄罗斯各派政治力量在危难关头所表现出来的团结,显示出国家终于走上了政治稳定的轨道。这对于普京政府准备推动的新一轮经济政治改革来说,无疑十分有利。
5、
俄美关系:布什上台后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对“潜在对手”俄罗斯咄咄逼人,双方摩擦不断。“9·11”事件为美俄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俄美在反恐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两国关系迅速改善。
冯绍雷:“9·11”之后,普京抓住机遇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双方签订的《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美俄新战略关系联合宣言》,以及以“20国”合作机制为核心建立的俄罗斯—北约理事会,是美俄关系在“9·11”之后得到重要调整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也是被称作为“冷战结束”的历史过程延续了十二三年之后,以法律形式真正告一段落的历史性象征。虽然美俄之间无论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都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裁减战略核武器和俄罗斯—北约关系方面出现的重大转机,为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