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崛起与地缘政治
和平崛起与地缘政治
当下时论言“和平崛起” 的最大误区在于一厢情愿, 好像选择何种“和平崛起”方法的主动权尽在我手中。其实大谬不然。产生这种错误思路的原因主要在于对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误解,对地缘政治的不通。国内研究国际关系的最大弱点是对大国关系的互动趋势既无直感,又无预见力。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地缘政治” 的知识。所谓地缘政治(geopolitics)的判断能力是指对大国关系走向的及时预测能力。 这不是外交政策的一般跟踪分析所能做得到的。欧美各国都有专职机构,起用各方面的专家做此事。如美国国务院的“政策规划司”,或法国外交部的“政策预测司” 国内并无类似的以专家为主的机构。
先举一例,笔者自1999年以来在与国内同仁的交流中不断强调中国和欧盟关系的重大战略意义,并在一篇2000年的文章中指出今后数年对美国的最大战略牵制将来自欧盟国家。可是,直到去年伊战爆发之前, 绝大部分国际问题专家仍抱住过去的“西-西矛盾不会出大格论”不放。 究其原因,无非是对“跨大西洋关系” 的战后历史不理解。国内研究机构仍有苏联模式的阴影,研究美国,则全力侧重中美关系,而研究欧洲则只跟踪欧洲内部发展的进程。 孰不知“跨大西洋关系””乃当今国际关系体系中的提纲挈领的一对关系。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欧洲各国首府都是首要外交任务。 因此,西方很多外交决策取决于这对关系, 而“跨大西洋关系”亦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第一显学。中美关系要低几个层次。应该说,所谓“中国问题专家”无论在经费上,还是水平上都比跨大西洋研究的同行要逊色许多,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进不了内圈。 因此,通过美国的中国通来了解美国对外政策的真谛实在是过于牵强。
另举一例, 有一种说法谓“和平崛起”的要旨是借鉴成功经验, 摒弃失败教训。 也就是说效仿“大英帝国和平崛起”之经验, 吸取德国、日本的教训。近来有些学者鼓吹这种理论,其实后患无穷。此说看似有理,但实际上对英, 德, 日的崛起缺乏正确的理解。大英帝国南征北战经年,在扩张过程中毫不比德、 日逊色,但在地缘政治方面确实高出德、日一筹。 相反, 德、日在崛起之时也是慎之又慎的。德国统一后建立的俾斯麦欧洲政治体系就是一个和平崛起的杰作。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也无扩张的大动作。所以,片面地以英为鉴是一种容易误导的思路。
再举一例, 时下的一个时髦话题是中国应该从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受害者心态”中解放出来, 转向“大国心态”。此说本不无道理, 不过这里的所谓“大国心态”究竟要如何动作却语焉不详。 首先,对大国如何定义已成问题:应是“great power, 还是“big power”? 一般称其为“big country”则更是不可理喻。 其次, 如果说“大国心态”的体现是地区性的, 也就是说在亚太地区争取独大, 则于和平崛起有妨害作用。 反之, 如果“大国心态”反映在全球事务上, 则要求娴熟的地缘政治技巧。 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与发展是多国互动的结果, 是不以任何一国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和平崛起能否实现取决于对当前国际体系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 老是以为主动权在握, 实际上仍是小国寡民的心态。
伊战以来地缘政治的现实至少有两大根本变化:一是跨大西洋关系开始震荡;二是欧亚大陆已形成一条由三边和睦关系所组成的战略态势, 即欧盟对俄共同战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和欧-中战略协作关系。 从历史上看, 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一对地缘政治关系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时, 整个国际体系的基础就开始松动, 甚至塌方。 当然,各国在意识到国际关系体系发生质的变化有先有后, 主要取决于地缘政治的感觉如何。 应该说,伊战引起了地缘政治的大地震, 但震中不在中东,而在大西洋。 其次, 欧-亚大陆联成一片的战略现实是首次出现, 而欧亚大陆正是英国历史学家麦金德爵士所提出的“世界心腹之地”。 全球体系已开始出现重新组合的趋势。 从中国、 欧盟和俄国的角度来看, 多极世界不但是现实可能, 而且是21世纪国际和平的保障。 因此, 抓住这样一个地缘政治的机遇以欧亚大陆为依托, 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关键所在。
具体来说, 真正的负责任的大国心态要求中国从小国寡民的“中央王国”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 将亚太地区和欧亚大陆结合起来看中国崛起的和平战略。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分清两个地区的战略价值的孰轻孰重, 逐步地、有意识地降低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关注,降低对美国对外政策长期以来的过分依赖心理, 将精力放在亚欧战略协作上。 我认为,对亚太地区一定程度上的“善意忽略”(benign neglect)符合和平崛起的战略。 所谓“善意忽略”本是经济学的一个名词。 它不是指真正的忽略,而是指一种政策上的战略调整。 亚太地区战略冲突的机率太高,与其积极进取,不如无为而治,因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对美、日的挑战可暂时置之不理,避其锋芒。 同时背靠欧亚大陆, 积极促进中、俄、欧的战略协调。 中国提出的“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思想恐怕只有欧亚大陆有望作出积极和有效的反应。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已不是一个地区性的大国,不放弃地区性的狭隘战略观。 中国不可能成为和平崛起的世界大国。 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亚欧战略协调是制约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最有效的方法。
(作者: 相蓝欣博士, 美国国会图书馆亨利·基辛格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