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访俄:走向成熟的中俄关系
作者:冯绍雷;于大波;刘东凯 日期:2004.09.30 版次:51
温总理访俄:走向成熟的中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
应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3日至25日对俄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温总理这次访俄,对全面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对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专家将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编者
温家宝总理日前对俄罗斯的正式访问,是在当前中俄两国间关系处于一个关键时刻的一项国务活动。无论是就两国间关系目前所达到的高度和进展速度,还是就两国间关系所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磋商加以解决这两方面而言,此次访问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也引起了民间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这并不出人意料。
温总理访俄的结果显示,中俄双方不仅表现出继续推进和深化双边关系的强烈意愿,而且已经或正在就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解决取得共同意见。
温家宝总理对俄罗斯人民在别斯兰人质事件中所遭遇的不幸所表示的深切同情传达了中国人民对艰难转型中的俄罗斯人民的真挚关切。
同时,温总理与普京总统的正式会见,以及为普京总统即将访华所作的安排,也从政治最高层传递了一个信息:不管中俄关系遇到什么困难,无论是政治领导层还是两国人民都将尽一切努力推动两国关系顺利发展。
温总理此行取得的工作成果是以一系列双方所确认的条约为法律基础的,这包括:两国总理审议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2008)》,并将于10月两国元首会晤时加以批准;正式开通两国总理直通保密电话,这将大大有利于加强政府互信和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两国总理所签署的有关本次会晤的公报、有关中国向车臣提供教育援助、有关规范中俄贸易秩序、有关支持开展机电产品贸易、有关两国加强金融合作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目前中俄关系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支持俄罗斯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俄双方互相承认对方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并且顺利结束关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中俄双边谈判。这不光体现了中国是支持俄加入世贸组织的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展示了未来国际市场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加强合作的前景。
中俄经贸关系 合作潜力非同寻常
中俄经贸合作的成就,如温总理所说:发展快、领域广、潜力大。过去5年,双边贸易年增20%;今年有望接近或突破200亿美元的大关;双边公报上确认了2010年双边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这远远超过了两国学者在讨论中预计2010年可达600亿至800亿双边贸易总额的目标。同时,在能源、基础设施、高技术合作、机电产品等领域所进行的合作和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潜力是在中俄与其他国家交往中少见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普京近年来大力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而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重新振兴,两国间发展战略的相互关联性为两国的合作作了一层很好的铺垫;第二、两国不仅在边远和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合作展现良好势头,而且两国在各自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也已经实质性起步。上海和圣彼得堡作为友好城市,近年来在合作开发方面,特别是在由上海的大企业牵头,推动圣彼得堡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业建设方面已经达成了重大的合作意向。第三,颇受国人关注的中俄两国投资和贸易安全问题,已经有了进一步合作,可望在不远的将来签署《中俄两国政府关于鼓励和保护相互投资协定》,并使贸易环境逐步改进。
中俄能源合作 取得三点新的认识
近期来最为媒体关注的中俄能源合作,通过温总理的访俄,也可以取得以下几点新的认识:
第一、俄方领导人再三表示:“俄方作出的与中国发展能源合作的决定始终未变”。温总理也确认:“对于俄罗斯确定管道方案时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表示理解。但是我们相信,无论将来管道方案如何设计,俄罗斯政府和企业都会优先考虑将石油管道修往中国。”上述言论表明:中俄双方合作原则未变;具体的管道走向问题,在探明储量、搞清生态环境、形成俄方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发展计划,并且仔细估量多方需求之后,才能最终确定。
第二、尽管尤科斯公司在温总理访俄前夕中断通过铁路向中国供油,但中俄双边公报中确认:“愿在互利基础上支持通过铁路扩大从俄向中国运输原油,”并且双方将确定签署扩大两国原油贸易的政府间协定。
第三、中俄双方在除了石油之外的天然气和核能合作方面也表示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中、俄、韩关于科维克金凝析气田的国际合作可望在中俄政府的推动下得到保障。尽管日前发生了一些技术问题,但中俄两国职能部门在进一步发展核能方面仍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意向。最近俄方官员还对中亚等地的多边能源合作向中国提出合作建议。
移民管理方面 显示客观务实迹象
除了能源合作,中俄间的移民管理问题曾一度成为媒体的关注焦点,虽然温总理此行的会谈结果并未显示在该领域有太多的涉及,但也出现了一些客观务实的迹象。
俄方高层人士,如普京总统办公厅的外事主管官员谢尔盖·普里霍奇柯最近在讲话中表示:关于中国向远东地区的移民问题,“不应对此加以夸张,就像俄媒体通常所做的那样。充其量说,中国公民经常性地在俄罗斯居住的总人数不超过15-20万,而俄罗斯官方登记的数字更少,不过是3.5万人。”
对于一些不负责任的俄媒体夸大中国对俄移民人数的信息,普里霍奇柯的意见可以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纠正。
中俄人文交往 总理着意夯实基础
中俄间的人文交往是当前中俄关系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一位俄罗斯驻华高级经贸官员最近曾表示,中俄间的贸易比其他伙伴国要少8-10倍,但如果中俄间人文领域的交往能够发展,那么不光中俄双方物质性投入会大大地减少损耗,并且能够大大地提高效益。
一般意义上说,双边关系中的人文交往涉及教育与文化合作。广义地说,涵盖整个中俄双边关系中的人际交往、个人接触乃至于精神与思想方面的交流。上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尽管并不是当下中俄关系可以简单类比的历史现象,但是当时中苏间人民的深厚友谊是由两国最优秀的知识精英和青年代表来奠定基础的,相比之下,难怪有人会认为,“当前中俄人文交往是最不容乐观,而最需要大大加强的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乃是苏俄文化的浓重影响,这种两国间、两个民族间曾经有过的精神交往的历史痕迹,难以磨灭。对俄罗斯人来说,即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交恶之际,一大批汉学家仍潜心研修中国文化。正因如此,唐诗宋词、梅兰芳齐白石才成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的美好形象。从这个意义上看,温总理此行大力推动中俄青年精英的交往,势必为长远的中俄关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多边视野细看 中俄关系意义广泛
中俄合作的一个新领域,是如何通过多边合作的空间来进一步寻找和推动发展双边关系的契机。
我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周边地区正在逐渐形成一个由中国参与的“多边合作圈”。从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共同组建的“上海合作组织”,到中、印、俄之间正在学者间开始磋商的中印俄三边合作伙伴关系;从“10+1”中国与东盟正在紧张推进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到围绕着朝鲜问题的“六方会谈”。中国正在努力学习通过多边合作机制,来构筑一个公平合作,尊重主权,互利共赢的周边国际环境。
更进一步地说,中俄间合作还是欧亚大陆内部有待推进的更为广泛意义上多边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欧亚大陆内部的欧洲、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其他地区与国家之间囿于历史与地理条件,其内向的相互关系一般地说反而不及各自海外关系来得紧密。从长时间看,现在到了一个使欧亚大陆各国现已存在或潜隐着的互补性恰当地得以体现和实施的时候了;在当今欧亚大陆内部复杂形势之下,欧亚大陆各国在维护与发展各自海外关系的同时,花力气加强内部合作也是自我保护、驱灾避难的一个合乎情理的自然反应。
从这个角度看,中俄间的交往就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意义与作用。
相关链接
温家宝总理会见中俄青年代表 谆谆嘱托 殷切期望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是世界的希望。以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为依托,鼓起理想的翅膀;以中俄世代友好为目标,传递友谊的火炬。24日晚,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百名青年代表团团员和俄罗斯青年代表中间。谆谆的嘱托和殷切的期望如同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每一位青年代表的心房,中俄友谊之树焕发出新的生机。
金秋时节,中俄两国青年相聚在莫斯科。这是一次青春的相聚,一次友谊的盛会。24日,友好交流活动达到了高潮。中俄青年代表们身着节日盛装,早早来到位于莫斯科河畔的总统饭店,共同期待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傍晚时分,当温家宝总理和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步入会见大厅时,掌声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望。人类文明的火炬总会传到青年的手中,社会进步的责任必将历史地落在青年的肩上。一个重视未来的国家和民族,总是寄希望于青年。一对友好邻邦,也把世代友好寄希望于青年。”温家宝总理概括道,这就是中俄两国政府开展青年友好交流的目的和深远意义。
正是从中俄世代友好的战略高度出发,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去年底商定将2004年确立为“中俄青年友谊年”。人们高兴地看到,中俄青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中国百名青年代表团访俄后,俄罗斯百名青年代表团也将于10月同普京总统一道访华。温家宝对中俄青年代表们说:“青年是友谊的使者。让友谊的火炬在青年中手手相传,是中俄友好合作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
“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两国青年之间的友好交往正在奏响新的乐章。
于大波刘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