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讲坛第61讲: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及其前景
大厦讲坛(61讲):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及其前景
主讲人:陈元
主持人、评论人:冯绍雷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骤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先生作客华东师大大厦讲坛,为全校师生作了精彩的演讲。华东师大新逸夫楼座无虚席。陈元先生不仅仅是国家开发银行的领导,同时也是著名的经济、金融专家,发表过重要的学术著作。
陈元先生的讲演分为三个大部分:1.对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的认识;2.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与中国的机遇和挑战;3.开展国际合作的思路。
以下是陈元先生演讲的纪要。
1.对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的认识
美国的危机,波及了西方的市场,同时也向世界其它地区和国家蔓延。这场危机也预示着华尔街投行时代的终结。全球股市深度收缩;日本、俄罗斯等国曾因股市下降过大,而暂停股市交易;股市市值大规模蒸发;各国政府受到巨大影响:爱尔兰,法国经济陷入衰退,欧盟富裕的国家,如丹麦等,也出现了资金链薄弱的问题,冰岛等国的经济近于崩溃的边缘。这些现象的出现,又进一步造成了一系列恐慌的发生,这是自192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欧等国达成共同救市的共识,制定了最大的救市计划,并迅速采取了行动,目的是为了拯救银行,恢复市场信心。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市场经济国家被寄予了厚望,希望中国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希望中国能够提供反周期的动力。
这场危机同时也推动了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动与调整。
(1)全球化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多元化。这次危机动摇了美国经济的地位,同时西方陷入了信心危机。这些加快了多元化的进程。俄罗斯、印度、巴西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环节,日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对世界经济增长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
(2)美元地位受到挑战。主导着国际经济、金融地位的美元,是基于二战后所形成的美国特殊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美元成为西方金融体系的支撑,也拥有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布雷顿森林协议使得美元地位达到了顶峰,美元无可挑战。此后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复兴,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但是美元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改变,这是一个矛盾:即美国的实际经济实力与美元的货币地位不符合。如果说7年前的9.11是美国政治霸主地位动摇的开始,那么今年的金融危机则开启了美国金融衰退的进程。
这些变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
美国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信心不足,这比房贷问题更严重。房贷危机是从次贷开始的。次贷针对的是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贷款,美国的银行是不屑于做这块业务的,都是由房贷公司做的。当穷人住房贷款危机发生后,产生了同业间的信用紧缩,进而导致了信心不足,股市价格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现在的严重性在于,不管什么公司,何种业绩,股市价格一概下跌。因为是民众对整个经济没有信心,所以即便个别公司的业绩再好,其股市价格也下跌。
这场危机也迅速波及了欧洲、日韩、香港等,凡是西方银行体系所及之处,无不受到冲击。这些地方都出现了信心不足的问题。美国和西方政府的救市计划成了扭转危机的主体。美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等都投入巨资。美联储、欧洲各国央行,纷纷降息,刺激消费,改善和提高货币的流动性,甚至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到央行借贷款。这些措施使得信心有所恢复,但是不能过于乐观,因为问题并没有解决。同时应该看到,大规模的救市行动,加大了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的危险。
对美元地位的影响是,美国美元铸币税、垄断地位动摇。
欧元和日元对美元地位形成挑战。欧元整合了欧洲各种主要货币,直接形成了对美元的挑战,欧洲央行更是着眼于世界目标。日元由于其金融完全是跟着美国的,而且日本从来不挑战美元的地位,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把日元看为美元的盟友。但整体而言,西方金融机构内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日本在这次危机中,也收购了一些美国银行的部分资产。但是在今天,光是美日欧,已经不足以描述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了。
中国以城市化为增长动力,已经成为第四大经济体。2000-200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13.8%,仅次于美国。由于欧洲、日本的城市化、工业化相对成熟,其主要的工作是保持在世界经济中已有的地位和份额,但是增长的空间有限。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需要很多年,增长空间很大。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主要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发生在欧洲的工业革命,实现了3亿欧洲人口的城市化(今天的数字),带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解决了2-3亿人口的城市化;十月革命,完成了2亿人口的城市化;日本的明治维新,实现了1亿日本人口的城市化。中国需要解决的城市化人口数量相当巨大,是中国未来50-100年经济发展的动力。
现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中国生产、建设+美国消费、融资。也可以进一步表述为:中国城市化+美国融资=两大发动机。现在美国融资这个发动机进入调整阶段,会影响中国的建设和城市化,但是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基本面是稳定的。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迅速增长,也是一个亮点,连续七年超过世界增长率。当然主要是靠能源出口。世界能源政治与地缘政治紧密结合:主要是集中在里海地区。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俄罗斯等国的外汇收入急剧增长,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也加大了在该地区的投融资,但是该地区的对外依存度大,与国际共振现象明显。9月16日,世界油价下跌,俄罗斯股市被迫暂停,危及同时波及俄罗斯的金融和经济体系。这些反映体现出了存在着明显的共振。同时,俄罗斯和中亚地区还存在着通胀率高的问题。
亚洲经济区,过去是高度的美国化,现在逐步在中国化。美国化指的是美国在技术、市场、金融等高端领域进入亚洲经济;中国化体现为,中国在基础设施施工、农副产品等低端领域进入亚洲经济。在亚洲各国经济增长中,中国的痕迹和特色日益明显。但是亚洲经济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各国的管理能力。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的经济状况良好。
非洲经济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阶段。中国对非洲经济的拉动力远大于印度。中国是海外矿业资源的主要目的地和使用国。非洲的资源十分丰富。非洲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加速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先天性的原因,非洲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时间。
拉美经济中的美国化依然很强,美国的巨大需求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很大。但是应该看到拉美的经济版图与政治版图的不同。委内瑞拉的查维斯政府是激烈反美的,但是委内瑞拉与美国的能源贸易十分稳定,美国10-15%的石油来自于委内瑞拉。美国的危机,使得其经济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作用下降,拉美收益度也会减少。同时拉美反美的政治势力在逐渐上升。在90年代中后期,拉美出现了许多左派的政府。而中国与拉美国家在政治上互相支持。拉美国家也愿意与中国加深合作。委内瑞拉计划向中国出口的石油翻番。
澳洲经济主要得益于其资源禀赋。澳洲认为自己是亚洲的一个部分。澳洲要保持自己的发展与繁荣,必须要依靠矿产资源的出口。但是澳洲出现了铁矿业联合的趋势,联合定价。中国需要考虑开拓亚非拉能源市场。
2.分析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与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迅速发展,同时创新经济、虚拟经济发展。这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加大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目前的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也体现了这种分工的不平等现象。而其余小国的地位就更差。另外,也使得全球经济、金融极大的不稳定。所有公司资产,以股份形式在金融市场上流通,只要一家金融机构丧失支付能力,就会波及全体,并向其他国家传导。
经济发展的阶段:分为建设、产业和消费三个大的阶段。建设阶段也成为民生阶段,是经济的起步阶段,主要的经济活动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建设的任务很重,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建设的阶段。产业化阶段,是带动城市化发展,推动消费升级的阶段。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产业化阶段的后期。消费阶段,有形产业比重降低,服务业成为主体,美国经济就是高度消费的经济。美国最大的企业不是通用,也不是微软,而是零售业沃尔玛公司。
处于建设阶段的国家,存在着许多瓶颈问题,如市场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对于处在产业阶段的国家而言,资本市场是产业阶段的产物。但是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华尔街是代表。处于消费阶段的国家,需要有新的金融形态与之相适应。这次危机表明,华尔街不能满足消费阶段的经济,美国的金融形态没有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相应地演化。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个人与家庭不能像企业那样破产;民生与消费不能破底线。而美国政府忽视社会责任,把中低收入居民的房贷交给房贷公司来作,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而华尔街追逐利润的特点,使其也不会把民生看为重要。这次危机之后,华尔街势必要进行改革,即金融应该如何适应消费经济。美国中低消费家庭,主要是信用卡消费,负债率高,同时,美国政府也是高负债率,美元超发行,这就形成了两头高负债率的局面。这种局面难以继续,需要同时兼顾社会目标,需要有政府的干预。美国应该在盈利与市场普惠之间寻找平衡点。这次美国政府采取了快速的行动,美国政府在危机发生时立即出手接管,政府不能把几千万人口赶上街头。
对于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对中国的挑战是:需求减小,对于中国的出口不利。机遇是:将注重增强国内经济的自主发展,以城市化建设为发展的中心,统筹民生、基建、产业和消费几个方面。农民变市民的消费,将驱动大部分加工业的发展。中国仍处在以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处在产业的初级阶段,消费刚刚开始。中西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需求。国际上,美国和西方金融地位受挫,使其退让空间成为可能,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合作动力加大。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使得各国愿意找中国合作。
3. 开展国际合作的思路
开展国际合作,是要“主权+安全+发展”,但是同时也要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需要探索自己的国际合作的思路,这与西方曾经的掠夺行为有本质的区别。目标是实现全球经济化的均衡发展。中国开展国际合作需要投棋布子,要立足于雪中送炭,要有规划。我们需要改变以项目为中心的做法,要把项目融入整体规划之中。而规划的内容要包括所在国所关心的医疗、农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我们也需要积极开展金融顾问业务。
针对具体的国际合作,我们应该加大与第三世界在矿产、农业基础设施领域内的合作,以解决中国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同时也能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但是在矿产合作中,我们不一定是摘“熟桃子”,这方面风险大、竞争强。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在探矿、摘“生桃子”,世界上待探矿的“生桃子”更多。我们可以出资建立探矿基金。
农业合作,实际上也是很紧迫的。目前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使得多数国家靠进口粮食来维持供应。发展中国家现在最为关心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加大对发展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即满足了其国内的迫切需求,同时也能为中国拓展潜在的粮食进口的渠道。
存在问题是,我国金融资本在走出去方面,缺乏经验,落后于产业资本走出去的步伐。我们需要在很多领域进行积极的研究。
冯绍雷老师的评论:
陈元先生的报告所涉及的不仅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危机,更是从现代化发展的不同模态、模式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也反映了中国看世界的不同思路,即不仅仅是利益,而是盈利与普惠,要担当道义。这个报告,对于我们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课题与项目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余南平(国关院)问:1. 中国是否要在这次西方的危机的时候,对西方资本、银行进行抄底?2.中国的土地政策问题。
答: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谨慎,美国不会因为这次危机而垮台。世界经济的前景在中短期内暗淡。中国不一定要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体系中大额收购或抄底。现在中国只要几十亿美元就能把华尔街的一些投行收购。但是收购之后,仍然需要在当地运作。当然可以在这样的运作经营中学习如何提高自己。但是这样的想法,仍然属于把中国资本投入到西方金融中,从而获取部分利润的思路。我们的思路应该是朝着矿产等前进,这不需要那么多复杂的金融工具,但是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在走向新的改革。一家一户的经营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有经营权的改变。中国的农业结构需要调整,减少人数,增加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粮食生产的提高,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国家高度投入和补贴的结果。粮价必须稳定,否则会造成社会大乱。
王铁军(国关院)问:我们对资源的购买是越买越贵,定价权不在我们手中。国开行在这方面有无新的思路?
答:我们没有定价权是因为我们没有资源。国际能源价格的飞涨对我们损失很大。过去认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只要买来了就行了。现在不行。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蛋糕,很大一部分分给了世界上的资源国家。资源国家分为传统的和新兴的。传统的资源国家,包括阿拉伯等国家。新兴的资源国家有澳洲,巴西,俄罗斯等。中国必须在海外投资资源,特别是在拉美和非洲。
设计学院同学提问:您提及的城市化问题,是否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矛盾呢?
答:很好的问题。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城市化分为人口向大中城市的集中和就近城镇化。
2008年10月17日 新逸夫楼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