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国际预测研究:观点、特征与问题
冷战后的国际预测研究:观点、特征与问题
本文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3期,冯绍雷。
【作者简介】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对国际局势变化进行分析和把握的现实需求日益增多,这促使国际预测成为学界一门紧缺而重要的知识门类。在预测国际形势未来走向的问题上,作者分别分析了基于思想史和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终结论”、基于世界体系理论的“周期性霸权论”、基于现实主义理论的“权力转移论”、基于体制转型对未来国家间关系的“制度影响论”以及“文明冲突论”和“大国兴衰论”等,认为国际预测的发展基本体现了国际社会的思潮变迁以及各种理论流派的争论。21世纪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一批相当有分量且由集体创作的国际预测作品开始出现,同时也反映出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其工作理念、组织方式和研究手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作者认为,国际预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要建立一门具有自己严密逻辑与范畴体系的学科知识,其基础显然还有待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国际预测研究的“多样性”和“进步性”两者间在理论上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其预测水平的提升有赖于理论与观念等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关键词】 国际预测;理论思潮;研究方法
国际预测是当前国际研究中的一项热门研究。在当前所处的国际格局转型期,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事态变迁与国际行为体力量的此消彼长自然而然地使国际预测研究成为各层次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参考的一项必要前提。冷战的结束导致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变迁以及一些国家在国内体制方面的深刻转型,这些变化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进而也使得国际预测研究本身面临着巨大挑战。包括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等这样一系列罕见的重大历史变化居然都是在不期而遇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不由得使人们对学界能否提供真正具有前瞻性的国际研究这一问题表示关切,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急切地寄希望于那些高质量的智力成果及时问世。从广义上说,几乎所有有关国际问题的研究(包括全球政治、大国关系、世界经济,也包括非传统安全意义上的气候变化、能源竞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为国际决策者提供预测的功能。从狭义上讲,国际预测又是一项专门研究国际社会未来的结构变迁与动态演进的知识门类。它既可以是分门别类地按各个知识领域对国际发展的未来做出预测(比如就经济、政治、军事、人口、教育、气候变化等各个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提出预测报告) ,又可以像罗马俱乐部的环境发展报告那样提出对未来发展的警醒,也可以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那样发布年度经济预测报告等。同时,狭义上的国际预测还可以综合性地反映若干年后整个国际社会发展的总体预测报告。比如,近年来连续在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现的一批由集体创作的综合性国际趋势研究报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研究方式包括广泛吸收各学科专家参与、设定较长的预测时段以及采用较新的预测研究手段等。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报告体现了国际预测的一些新理念。另外,许多国际战略研究家和国际问题领域的理论家也都为国际预测提供了诸多范例。这样一类的国际预测既是一种带有个性化思考的个体创作,又体现出了各自理论流派的内涵和国际思潮。许多综合性的国际预测报告往往以这些独立理论家和战略家的思想原则与方法作为其研究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