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2010“梅氏”外交:多合作、少对抗、全方位
俄2010“梅氏”外交:多合作、少对抗、全方位
核心提示
对俄罗斯来说,“亲西”还是“向东”从来都不是一个单项选择题。“梅氏外交”新特点更多体现为重构一个更多合作,更少对抗,更加实用、灵活、均衡的全方位外交。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
俄罗斯高调介入亚太,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密切相关。“梅氏外交”的变化,体现了俄罗斯试图通过与西方建立现代化联盟,推动全面现代化的战略考虑。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庞大鹏
新闻背景
进入2010年以来,梅德韦杰夫所主导的俄罗斯外交,日趋呈现与“普京外交”不同的发展轨迹。进入2010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与西方(美欧)呈现“全面回暖”态势,一度被认为是俄正再次“倒向西方”。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亚太外交活跃——对日强硬、对朝鲜半岛积极,俄印军售活跃、俄中能源合作成熟……舆论分析认为,梅氏主政下的俄外交,正呈现出“软中有硬,硬中有柔”的新特点。
与普京时代相比,梅氏外交发生了哪些变化?过去2010年俄外交有哪些亮点?梅氏外交变化的幕后,反映了怎么的执政理念变化?为此,我们特邀两位俄罗斯问题专家进行剖析,解读俄外交的最新发展轨迹。
亮点
俄西外交:全面回暖
一改强硬对抗
本报讯 2010年下半年以来,俄美关系并未因间谍风波转向,延续了俄美6月“汉堡外交”的回暖态势。11月,俄与北约共建反导系统的共识,更被认为是俄西关系缓和的又一标志。至此,有人指出梅氏外交正“转向”,俄罗斯正在重回西方怀抱。对此,接受本报采访的两位专家认为,俄罗斯再次“倒向西方”之说有失偏颇。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认为,俄外交“转向”问题,的确是近来媒体关注的热点,俄与西方关系的好转似乎为“转向论”提供了不少证据。但类似“西靠”或与之相反的“东移”二分法式的线性观察,都忽视了俄外交的全方位性与复杂性。对俄来说,“亲西”还是“向东”从来都不是一个单项选择题。事实上,俄罗斯从叶利钦执政后期就开始奉行“东西兼顾”的全方位均衡外交。“亲西”与“向东”永远只是俄外交的手段而已,而不是其终极依赖目标。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庞大鹏认为,俄与欧美关系的回暖,实则为各方“互有需求”。对俄罗斯来说,改善与西方关系是为梅德韦杰夫的“全面现代化”内政服务,其外交遵循了“借西方实现现代化”的新思路;对欧美来说,地区安全、能源安全、伊朗核问题等都有求于俄罗斯。若硬要说“倒向西方”,只不过也只是停留在“战略意图设想”层面。庞大鹏认为,双方关系全面回暖,并不意味着俄外交重新“倒向西方”,俄与欧美之间一贯拥有的不信任、地区安全、发展理念等结构性矛盾,依旧困扰着双方关系的实质性发展。
亮点
独联体外交:刚柔并济
稳固了“安全圈”
本报讯 在强化与西方“友好”同时,俄罗斯对其地缘政治核心利益区——独联体,2010年也牢牢把握了主导权,一改过去独联体闹独立、投靠西方的格局,巩固了俄罗斯的“安全圈”。
过去的2010年,俄罗斯一改2008年俄格战争后的被动局面,东欧、中亚的“颜色革命”日益褪色,形成了有利于拓展外交空间的良好周边环境。2月,“亲俄派”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一改俄乌紧张关系;4月,吉尔吉斯斯坦街头运动赶走亲西的巴基耶夫,俄吉关系改善赢得主动; 12月,独联体首脑会议召开,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正式建立,经贸合作趋向正规。
庞大鹏指出,2010年俄罗斯对独联体的外交手法,可谓是“刚柔并济,游刃有余”。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通过“刚柔并济”式的外交,正逐步“收拢”独联体国家,在与西方的关键博弈中占据主动。当然,也必须看到,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欧洲的疆界被压缩到300多年前,于是俄也有类似的彷徨:它是否应永远尊重独联体独立?还是通过经济、政治和军事一体化,逐渐使之与俄重新联合恢复俄帝国?俄与西方关系的根本分歧即在于此。
亮点
亚太外交 灵活务实
中俄能源合作
本报讯 进入下半年以来,亚太地区热闹非凡,俄罗斯也不甘寂寞。梅德韦杰夫登上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俄反潜机飞临美日史上最大规模演习上空,都被认为俄外交趋于强硬。此外,举世瞩目的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中也闪现着俄罗斯的影子。
庞大鹏指出,俄罗斯过去1年的亚太外交“灵活务实,高度活跃”。他认为,俄罗斯高调介入亚太事务,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密切相关,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牵制美国构筑亚太战略同盟的作用。杨成则认为,俄对朝鲜半岛、日本、美日同盟的“示强”表明,俄罗斯外交的一贯逻辑是:永远视情而定其外交政策走向,唯一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其大国地位和影响力,是否有利于国内政局的演变。
杨成指出,2010年俄亚太外交的亮点是中俄能源合作。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从石油到天然气,从煤炭到核电,从下游到上游,中俄能源合作正在向纵深发展。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能源合作曾出现“一头热”不同,当前中俄能源合作已进入一个“双向驱动、稳步加速”的全新阶段。当然,他也提醒,能源合作深受双方利益博弈、国际市场、经济环境、双边关系等影响,过去中俄原油管道迟迟未有突破的现实表明,不能无条件地盲目乐观,要充分认识双方的利益差异,正视潜在冲突与风险,巩固正形成的长远的、综合的、多元的战略合作格局。
点评
梅氏外交“借力西方”
实用、灵活、均衡
本报讯 对梅式外交的新变化,杨成从外交理念的不同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就外交哲学而言,普京主要从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的视角出发,而梅式更侧重于从世界经济、金融体系变化的视角出发;普京主要强调西方大国对俄发展的限制,故主张“以牙还牙”的强硬路线,而梅式则侧重于“落实现代化日程表”,发展与西方的互利关系。总结看来,“梅式外交”新特点更多体现为重构一个更多合作,更少对抗,更加实用、灵活、均衡的全方位外交。用一个最简短的词形容的话,这就是“非传统”——即梅式不再简单地追求俄历史传统中孜孜以求的大国势力均衡,而是试图构建更具包容性、合作性的“非传统”的对外关系结构。
庞大鹏则认为,尽管“梅普配”共事基础依然牢固,但梅式与普京治国理念的看法有所不同,梅式更认可欧美民主模式,普京则更强调“主权民主”,这种不同也折射在了外交领域,使梅式外交更趋于平和、适度与理性,这既是外交风格的变化,也是外交实践的调整,而这种变化更易被西方所接受,俄美关系也因此呈现合作大于竞争、实质性接触大于传统性遏制的特点。(毛玉西)
来源:广州日报,201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