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王者归来 梅氏别无选择
来源:文汇报
转载链接:www.whb.news365.com.cn/hqsc/201109/t20110928_3145669.htm
普京王者归来 梅氏别无选择
——拨开梅普换位迷雾看普京不轻易动摇施政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心
日期:2011-09-28 作者:杨成 来源:文汇报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成
引言
普京“王者归来”。这一安排结束了外界关于俄罗斯政治未来的种种猜测,特别是西方原本期待的“2012梅普对决”已被和谐,势必成为未来多年克里姆林宫难以撼动的权力布局,俄罗斯政坛“普京单极”的政治格局似乎从制度上进一步固化。按照修正后的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六年计,假如2018年普京二度连任,他将有望超越勃列日涅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执政时间最长的俄罗斯(苏联)领导人,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在经过短短四年的“双头政治”后从此正式进入了“长普京时代”。
换位之举绝非作秀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媒体、学术界乃至相关大国对这种政治态势并不感到意外。在梅普换位的决定公布后,普京明确表示,“我现在要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们,我们几年前已就做什么和怎么做达成了协议”。梅德韦杰夫随后也承认,他与普京所做的事都遵循一个统一的既定战略。其潜台词似乎是这场权力转移的样板戏一切都在照既定的脚本进行,从未发生过“偏离”。只是更年轻、秉持更自由立场的梅德韦杰夫被西方视为更好打交道的对象而已,因此他们更愿意相信梅普矛盾重重且渐行渐远的“幻象”。当普京回归已成定局时,“梅普过去的紧张关系原来都是‘人为策划的政治剧’”就成了西方自嘲的主流话语。
或许,除了梅普两位当事人及其侧近人士能说得清四年来克里姆林宫政治运作的路线图外,其他人都无法准确把握个中细节与奥妙。但从公开的各种信息看,事实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如果一切都如普京所言,我们只能将“最佳导演”的荣誉称号送给普京这位大师,而最佳男演员非梅德韦杰夫莫属。在笔者看来,最可能的场景是,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的进程中俄罗斯政治精英经过了重重博弈并最终达成妥协。
关于2008年接过普京的枪的梅氏的政治定位,俄罗斯国内外政界和学术界评论很多。当时认为不外乎“普京的影子”、“软版普京”、“戈尔巴乔夫二世”、“双重沙皇之一”、“真正的领袖”等几种可能。认为梅氏将成为“真正领袖”推论的逻辑是,俄(苏联)政治文化的一个基本规律是继任者总是否定前任,从斯大林推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起,到普京背离叶利钦的路线止,权力的“否定之否定”始终在俄政治史上发挥作用。俄罗斯唯一的权力中心只能是克里姆林宫,普京离开了就是永远离开了,俄不可能走回头路。这种猜想假定,即便梅德韦杰夫本人对普京忠心耿耿,其侧近人士也会因新的集团利益而劝进。
在2007年俄罗斯杜马选举后,笔者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即梅德韦杰夫的政治定位是关乎俄未来走向的核心因素之一,其定位也不会与上述各种看法绝对对应,而很可能呈现一个“探索-定位-再探索-再定位”的动态变化过程,决定这种变化轨迹的关键在于俄历史上从未出现“双重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配置。俄以往的权力更替往往是战争、革命或者是政变的结果,即便是“接班政治”,梅氏上台也与俄整个20世纪的接班人模式形成了巨大反差。
当时本人的判断是,“梅普配”尽管解决了俄民众希望普京继续第三任的宪法难题,但尚未制度化,其稳定性有待观察。短期看,梅仍只能充当普京的影子,其对外表态中自由主义论调鲜明突出,但从实际内容看并未脱离普京路线的窠臼,与普京方针几无抵触。而普京也会强化自己与梅之间的关联,将二人的分歧降到最低。中期看,随着梅政治地位的日益稳固,梅将化身为“软版普京”,在坚持普京路线的前提下更突出执政理念的个人特征。此后,梅一旦自身权力得到巩固,将完全有可能会成为“双重权力中心”中相对独立的一极,与普京共同对俄发展施加影响。长期看,如果“否定之否定”的政治定律再度发挥作用,梅显然将成为“真正的领袖”,不排除推行类似于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使俄发展模式再度向“自由主义”方向回摆,尽管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且这一预测建立在梅德韦杰夫地位逐渐巩固的基础上。他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关键在于执政的前两年;普京能不能“永不凋谢”,关键在于后两年。
回头来看,2009年以后,梅德韦杰夫确实越来越多地与普京拉开了距离。甚至到今年初,两位领导人看起来都在为最高职位跃跃欲试。普京在四月的一次演讲中说道:“国家需要十年稳定、平和的发展期,要避免走各种极端,不要将构想欠佳的计划付诸尝试,避免因有时并不合理的自由主义主张或社会中的煽动言论而产生思维混乱。”而梅德韦杰夫五月份强调,“他(普京)相信现代化是一个平缓的、按部就班的过程。我认为我们拥有时机与能量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现代化,既不会对既有成就造成损害,又能达到良好的结果。”
拜登游说帮了倒忙
那么,为什么政治标签差异日益明显的梅普最终商定由普京出选呢?为什么明明不止一次抱怨总统职务带来较大压力,表示想过“正常生活”的普京,宁愿背负着被西方指责为“专制”、“独裁”的骂名,甚至在国内也有非议的情况下,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从名义到事实上的回归呢?这背后的主要逻辑仍然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正如法国一家媒体所评论的,普京认为梅德韦杰夫的资历和能力尚不足以带领俄罗斯这艘巨舰。
其一,梅德韦杰夫在总统任期过半后迅速成为普京体制的最大批判者,毫无掩饰地谴责严重的腐败现象,指责俄可能重陷勃列日涅夫式的“停滞”,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动摇了普京体制的合法性。其二,梅德韦杰夫要求官员不得出任大型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的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这直接伤及大批普京亲信的利益,由此引发他们的不满和反弹。其三,梅德韦杰夫在反腐败问题上就像闯进瓷器店的大象,几乎是孤军奋战,直接与俄上层政治精英群体迎头相撞,不利于俄国内政局的稳定。其四,作为“博客控”的梅氏主张互联网自由,要求取消对互联网的审查与监控。在西亚北非局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普京体制绝不容忍本国可能发生的类似动荡。其五,西方过多地将希望寄托在梅德韦杰夫身上。奥巴马、萨科齐等人都更喜欢与梅德韦杰夫打交道。尤其是美国副总统拜登专程访俄,游说普京放弃2012总统选举,主动让贤给梅氏。据亲普京的一位分析人士称,拜登当时威胁一旦普京参选并获胜,美国将采取诸如打压国际油价等手段给俄罗斯制造麻烦。拜登此举现在看来恰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而招致普京的反弹。有消息称,拜登访俄后,普京当局曾考虑推出第三个总统人选,由普京继续在幕后控制大局。现在看来,普京的决断直接跟其敲定的“普京计划”、普京道路有关,即其施政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轻易动摇。而梅德韦杰夫如果连任,他的施政极其可能带来与苏联晚期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似结果:本想重塑体制,无意中却破坏了体制的根基。
概而言之,普京选择重新出山在某种意义上与叶利钦在俄罗斯独立之初的做法类似,即一方面担心自己为俄罗斯精心设计的发展模式被“人为中断”,另一方面要保障其政治阵营内多数精英的集团利益。不同的是,叶利钦需要借助于私有化和民主化的大规模制度安排防止计划经济体制和共产党的复活;而现在的普京只需要一纸参选宣言就有了足够的杀伤力。
梅普分歧确实存在
普京越是强调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我们越需要逆向思考一下是否如此?尽管梅德韦杰夫和普京都反复声称两人之间在各个方面基本一致,只是领导人个性和风格的不同,但是抛开俄罗斯政治的表象,两人近两年来在政治思想方面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如果因为普京的一席话只谈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一体性,恐怕很难深入分析俄罗斯政治的实质问题。此次表面权力交接的不合理之处在于,梅德韦杰夫此时选择退出,让他辛苦树立起来的自由派和改革者的角色,在威信上和制度上都遭到了今后难以消弭的严重破坏,因为承认这一权力递嬗公式则意味着此前的种种言论都是“中听不中用”,作为新生代的政治家今后如何取信于民?即便是将来能出任新政府总理,也随时可以被更换,他毕竟无法拥有类似普京的声望,12年的变数太多了。
很久以前普京就曾指出:俄罗斯面临诸多挑战。如果能取得成功,最高层的权力组合将来就不会那么重要。共同的目标才是最根本的。普京团队将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团结,分担角色的方式是次要的。有分析称,财政部长库德林宣布不会加入梅德韦杰夫领导的政府,目的就是为了在普京再次当总统时能被提拔到总理的位子上。
由此可见,梅普的分歧确实存在。问题是这一次梅德韦杰夫别无选择。一旦普京有意重返克里姆林宫,他将毫无抵制手段。他没有得到绝大多数政治精英的支持,只拥有总统的行政权和身边的一小群知识分子。更关键的是,他未能赢得权力党的支持。而总统竞选是必须要获得党派提名的,身为俄罗斯最大党“统一俄罗斯党”领袖的普京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最后,普京一直保持着比梅德韦杰夫更高的民意支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