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欧亚联盟”构想雄心勃勃
来源:文汇报
转载链接:http://whb.news365.com.cn/hqsc/201110/t20111010_3152474.htm
西接欧盟东扩之招 东拓邻国合作空间
普京“欧亚联盟”构想雄心勃勃
日期:2011-10-10 作者:杨成 来源:文汇报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成
引言
10月4日,前不久刚刚宣示准备重登总统宝座的俄罗斯总理普京公布了首个重大对外政策倡议,即呼吁建立由部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参加的国家间一体化联合体——“欧亚联盟”。普京强调,将于2012年1月1日启动的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不仅对这三国,而且对前苏联地区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他主张以海关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为基础组建的欧亚联盟奉行强大的超国家联盟模式。这篇被视为“后苏联空间一体化宣言”的文章已经引发了俄罗斯国内外的一系列热议。
尽管普京一再强调,“这不是以某种形式重建苏联”。但在西方看来,普京的第三任期可能意味着“帝国传统”和强势外交的重新回归。一时间,“新冷战”论调再次登上历史舞台。那么,普京何以提出“欧亚联盟”的宏大构想,其背后究竟包含着俄罗斯怎样的外交政策调整动向,这一一体化方案付诸实施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
普京对强国的热切期望
对于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外交行为,国际学术界多采用两种解释范式:其一是主张将俄罗斯外交视为正常的二流国家追求自身安全与发展的“后帝国”范式。其理论逻辑在于,俄正经历经济、政治、文化的三重转型,并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政治上有一定自由度,经济上有足够合作性为特征的新的制度安排。随着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不断深化,俄在全球体系中将得到重大利益,同时也势必要按国际公认的“游戏规则”办事。在俄对外投资和贸易的收益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俄会日益倾向于支持自由主义,帝国战略将不是俄界定本国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
其二是将俄视为一个不断追求建立准帝国的“新帝国”范式。其理论逻辑是,民族主义,尤其是以欧亚主义为代表的俄罗斯地缘政治观对俄国家利益的界定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俄当局认为本国所代表的独特文明形态以及拥有的特殊地缘政治地位决定了俄理应担负起与众不同的国际责任。按照此说,作为“新帝国”的俄罗斯通过与西方,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大国的复杂博弈巩固自身的大国地位,在此过程中将会主要关注同美国和其它潜在的地区竞争者之间的零和竞争关系。
普京上述雄心勃勃的“欧亚联盟构想”多被西方各界视为俄罗斯地缘政治传统中“帝国野心”的复活。即便是俄罗斯国内也有分析认为,这表明普京当局终于意识到俄重新崛起的挑战之所在并正在采取有实质意义的应对举措;作为大陆性帝国的俄罗斯从根本上有别于英美之类的海洋型帝国,构建更安全的空间对俄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笔者认为,“后帝国”和“新帝国”范式对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外交各自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又都存在着解释力不足的问题。俄既非完整意义上的甘于充当正常国家的“后帝国”,也不是致力于复活苏联的“新帝国”。俄一方面希望维系和加快融入国际社会,另一方面又要确保本国内部制度的安全;一方面帝国遗产仍在延续,俄要利用其维护和巩固乃至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又不愿一直背着帝国的包袱,力图在获得一定的规制权和保留自主权的前提上加入西方构建的国际体系。
不可否认的是,“帝国综合征”确实在俄外交中颇多体现,其最鲜明的特征就在于对周边秩序主导权的孜孜以求,只不过其内容被迫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而逐渐从全面主导过渡到重点把控,从追求全方位的整合演变为不同速率的一体化。“欧亚联盟”构想的提出正反映了俄对独联体政策的一种矛盾心态:俄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地位下降的风险迫使俄更要保持最低限度的地区影响力,但周边邻国对俄一贯的等级制心态保持警惕。为了缓解这一宣言的冲击,普京的新闻发言人佩什科夫特意解释,“欧亚联盟”的未来成员国将保持政治上的主权独立,但经济上将深度一体化。
无论俄对“欧亚联盟”做怎样的包装,普京在骨子里仍保持着对强国的热切渴望,传统的“帝国”要素依然会在俄对外政策上发挥作用并将首先反映在俄对“后苏联空间”的力量配置上。对普京当局而言,自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没有也不会有比发展独联体范围内的关系更为紧迫的对外政策问题,所不同的是俄的政策工具将可能日趋丰富和理性。
“欧亚联盟”与泛欧洲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欧亚联盟”构想还可能是俄新欧洲政策的关键环节。苏联晚期戈尔巴乔夫曾将建设欧洲“共同家园”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愿景。冷战结束以来,俄也一直谋求通过与欧盟的合作营建起全新的欧洲地区秩序,从而使俄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起“关键先生”的角色。普京任内一直致力于推动与欧盟,尤其是欧盟中的老欧洲国家的一体化,曾与欧盟达成建设四个统一空间的宏大目标,形成俄欧统一经济空间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普京此篇外交宣言延续了这一思路。他反复强调,作为“欧亚联盟”的核心国家,俄希望能在泛欧亚一体化的可能进程中担负起特殊的作用。他强烈主张形成中的“欧亚联盟”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极,并在欧洲和“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之间发挥有效的“纽带”作用。
普京此次的政策宣示表明,再度融入欧洲、推动欧亚大陆的整体一体化如果不是一个现实的目标,也势将成为其第三个总统任期的重要外交工具:一方面可增强对独联体国家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尽量缓解西方,尤其是欧盟国家对此举可能产生的批评性反应。所以,普京才会不遗余力地解释,无论是当前的关税同盟还是将来的“欧亚联盟”都将成为欧盟的合作伙伴,并将在未来成立统一经济体时发出更有影响力的声音;除了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以外,欧亚联盟还将帮助成员国更快地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并能更好地维护成员国立场。
普京在这篇外交宣言中丝毫没有提及跨大西洋联盟的另一方——美国,而只是再三强调“欧亚联盟”与欧盟的可能合作。他直言不讳地宣称,欧亚联盟与欧盟的这种伙伴关系将会为整个欧亚-欧洲大陆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变迁创造前提条件,并给全球局势带来积极影响。这其实是俄在后苏联时期俄外交政策中的一贯做法,即通过与欧盟的合作分化和平衡欧美特殊伙伴关系,争取为俄罗斯赢得更多的主动。在俄美关系“重启”两年后越来越触及双方政策底线,特别是美国坚持部署欧洲反导系统的情况下,打欧盟牌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
主动应对国际权力转移
更深层次上,普京的“欧亚联盟”宣言还隐含着对国际权力转移,包括对中国崛起的一种主动应对。
从俄罗斯政治精英最近一年多以来的讨论看,亲克里姆林宫的主要智囊机构几乎得出了共同的战略判断,即国际格局的未来核心问题将是美国和西方的整体性衰落和中国崛起之间的矛盾。他们倾向于认为,国际关系中的无序性正在增长,并主要体现为全球和地区层面上对政治和经济进程控制力的下降;强调当前国际格局最重要的变化是主要大国政治和军事力量对比上的根本变化。
俄方主流意见认为,在西方整体衰退背景下,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发展可能会引起美国及其盟友实施针对中国的遏制战略,或者将中国引入冲突。中国并不希望卷入其中,但已身不由己。美西方主要担心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成为西方发展道路的可替代性选择。部分俄罗斯专家甚至预测美国将挑衅中国,使之与其进行对抗。基于此,俄方同时认为自身将逐渐成为大国竞相争取的对象,其核心依据是:在西方衰落和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各方围绕俄罗斯的争夺似正日益明显,这既是基于俄的资源和欧亚大陆的重要战略地位,更是由于俄可能成为左右力量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各种力量都试图拉拢俄加入到自身阵营。俄似能扮演类似冷战时期中美苏战略三角中的中国角色。
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普京的“欧亚联盟”构想同时潜藏着应对中国强势发展的内涵。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的建设历史性地获得了在中亚地区的存在并正拓展其影响力。俄国内各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中国在继续充当俄的战略伙伴的同时已成为俄地区利益的竞争者。作为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俄显然在战略的设计、推进乃至最终实施方面经验丰富。而且,俄善于在劣势中通过灵活外交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与美国一样,俄非常擅长运用国际倡议、国际机制的方式影响中长期的大国关系格局。可以说,目前俄在中亚积极推进的海关同盟、统一经济空间等一体化方案正是普京巩固对“后花园”传统影响的大战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乃至虚化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体化功能。“欧亚联盟”的提出意味着,这种思路可能将长期成为俄对中亚政策的基点。
实施前景并不乐观
事实上,普京关于建设“欧亚联盟”的设想并无多少新意,而更多是一种老生常谈的分步走的次地区一体化方案。近两年来,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政府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一直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海关同盟及俄哈白三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建设上。这是普京当局经济外交的一以贯之的核心命题,自普京2000年登上俄罗斯权力巅峰以来就没有过改变过。
在笔者看来,“欧亚联盟”构想的付诸实施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第一,独联体各国为了摆脱苏联的历史包袱,寻求新的国家定位和历史坐标,在立国之初即开始了去苏联化、去俄罗斯化的历史进程,强调本国的主体民族属性。这种政策造成了各自与俄以及彼此之间的日渐疏远,至少这些新独立国家都很珍惜新的国家身份,绝不会轻易放弃主权独立。普京提出了“欧亚联盟”的构想,但周边邻国多以沉默以对,不置可否。佩什科夫也承认,这是普京的个人想法,事先并未和哈白两国领导人协商一致。
第二,独联体一体化迄今为止之所以困难重重,甚至被分化重组为不同向度的次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板块,一个核心要素就在于俄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悬殊实力。无论是倡导者还是参与者,俄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一体化组织中无可争议的主导力量。相比之下,欧洲一体化的源头在于法德核心的相对均衡的实力。所以,俄任何一体化倡议的提出都会让这些国家产生再度沦为附庸的担忧。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政治问题顾问此次明确表示,只有俄放弃大国旧梦,视其他成员国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伙伴,这一方案才有吸引力。
第三,后苏联空间内力量格局的多元化增强了各国的离心倾向。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基本上都采取在俄、西方还有其他地区外力量之间采取左右逢源的战略,外部大国和其他区域性国际组织影响日增,这对俄主导的一体化方案构成了直接挑战。俄部分学者甚至认为,“后苏联空间”的时代已经结束,如今俄面临的是一个日益碎片化的地区格局。
由此看来,普京的“欧亚联盟”计划实施绝不会一帆风顺,弄不好会重蹈俄白联盟等一体化方案的覆辙。俄白联盟的建设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且彼此之间发生过四场经济战:两次围绕天然气供应,一次围绕石油问题,一次则是奶制品战争。况且,现在的俄、白、哈三国关系同盟刚刚启动,未来从关税同盟走向共同市场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