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中心成功申报两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008年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项目
俄罗斯中心成功申报两项课题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2008年申报的两项基地重大课题:《文明模式与俄罗斯外交》以及《冷战起源研究》,经过公示,均顺利通过。
1.“文明模式与俄罗斯外交”,项目负责人:姚海
内容介绍: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文明模式,特别是俄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文明模式支配下的国家模式对其外交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俄苏的盛世是依靠其独特的传统文明与意识形态等资源来支撑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处在艰难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俄罗斯外交仍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随着欧亚主义的复兴,俄罗斯外交鼓吹在外交上要采取非西方的立场,内政上也要选择切合结文明特征的体制模式。因此文明形态与俄罗斯外交具有紧密的联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俄较前更为重视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正发掘这一软实力的特有潜能,使其更好地为国家整体利益服务。但与政治、经济、军事相比,文明模式在俄罗斯外交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隐性,作为一种无形的软力量纽带,它对俄外交决策和外交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又是引发国际冲突的根源之一。
在通过文明模式与对外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政策进行更深层次的揭示和说明时,俄罗斯堪称是一个较好的案例。本课题的研究在为我国对外实施文化外交提供借鉴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俄决策的水平。
成果形式:专著、内部报告
2.“冷战起源研究”,项目负责人:余伟民
内容介绍:冷战作为世界现代史上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阶段,已经结束。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世界两大阵营的对抗,也已成为历史。国际学术界对冷战的起源、苏美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苏结盟和走向分裂的原因、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内部结构、冷战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了热潮。
在中国,对冷战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政策、中苏同盟的起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以及朝鲜战争等方面的研究虽有相当的基础,但对涉及冷战的伊朗事件、土耳其危机、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共产党情报局、苏南冲突、核武器的发展与军备竞赛、华约与北约的对抗、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匈牙利事件、加勒比海危机、柏林墙危机、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战争等,都还未能展开研究,有的领域甚至还没有涉及。
此外,中国学术界较少从中国的角度来考察和评价冷战的历史,或者从冷战的角度来研究和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在冷战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的政策如何影响了冷战?冷战又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如果把中国当代对外关系史的研究纳入冷战的框架进行考察,例如中国对美政策的演变、中苏关系的恶化、台海危机及对台政策、中印边界冲突、中国与越南的战争、中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的交往,等等,特别是充分使用中国的档案文献,那么,无疑将对冷战国际史研究作出独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