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终结、苏联解体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的再认识”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链接:http://www.rus.org.cn/zt2.htm
“冷战终结、苏联解体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的再认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12月5日至6日,“冷战终结、苏联解体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的再认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来自中、俄、美、欧、韩、哈等国的顶尖学者汇聚一堂,就“冷战终结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背景”,“作为历史过程的冷战的终结”,“冷战终结的国际影响”三大 主题展开了深入而讨论,俄罗斯外交与国防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威尔逊中心冷战项目史主任克里斯蒂安·奥斯特曼、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艾伦·林 奇,康奈尔大学教授陈兼,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等国际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在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时,与会学者都认为苏联解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俄国学者认为,经济困难、军备竞赛的消耗以及人民信仰 的消退都是苏联解体重要的历史背景,但外部的压力是次要的,关键的因素仍然是戈尔巴乔夫,他既不能够深刻了解他所继承的国家,也没有能力控制改革的进程, 最终必然失败。
西方学者则更多地强调西方因素所起的作用,美国学者克里斯蒂安·奥斯特曼认为,世界体系的变化以及西欧国家繁荣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使苏联体制出现了合法性危机,而苏联又无法应对世界体系的深刻变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解体。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指出,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苏联内部,苏联的诞生和兴起为落后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走向现代化的可能 性,因此获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接受。但世界上没有任何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社会制度和管理模式都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才能够生存下去。而苏联 却将体制凝固化,并且至少三次错过了改革的良机,最终致使苏联的航船进入了死胡同。
同时,沈教授进一步指出,对于苏联解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更是表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原来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只存在于理论和书本上, 实践中的各种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发展中国家、后工业化国家在马克思主义一般理念指导下的摸索,所以必须结合时代变化和国情特征不断进行修正。
在谈到苏联解体的国际影响时,与会学者都认为,这种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秩序。美国学者艾伦·林奇教授指出,冷战的结束意味着良机国际安全体系的瓦解,美 国成为无人挑战的全球力量。这种外部约束的突然缺失使美国对于他国的军事干预意愿更加强烈,而对于国内政治和经济政策的严肃性反思逐渐减少。
中俄学者则进一步指出,这种约束性力量的缺失造成了美国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美国在冷战后的很多政策选择(如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都体现出冷战意识和对抗的观念。作为军事对抗和意识形态竞争的冷战时代已经结束,但作为一种意识的冷战在美国仍然根深蒂固。
本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和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近年来,该中心和举办了一系列和俄罗斯、东欧问题相关的高水平国际问题研讨会,为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作出了扎实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