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访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
来源: 人民网 人民日报
原文链接: http://www.people.com.cn/GB/n/2012/0904/c15373-18917482.html
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访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
2012年09月03日00:00
■作为我国中长期投融资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性金融如何实现政策性目标和市场运作的统一? 曾经以“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为主业的大银行,为何开始钟情于民生金融?怎样化危为机,在国际金融风暴后实现“走出去”的大跨 越?……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开行董事长陈元。
开发性金融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根本目标,介乎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之间。能否将政策性目标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是成败的关键
记者:国开行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打造国际一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您个人怎么理解开发性金融?这十多年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陈元:开发性金融介乎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之间,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中长期融资为手段,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大额资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有一个重要区别是开发性金融建设市场,而不是单纯利用市场。对这个特点,很多人有误解,认为既然是市场运作,那就跟商业银行一 样了,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国家信用证券化,筹来的钱是用在公众利益上,用在国家战略上,而不是用在一般的商业性项目上。
相比而言,商业性金融主要是运用和依靠成熟市场,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难以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和政府意图。开发性金融把自身发 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以市场化方式缓解瓶颈制约,通过主动建设市场,使空白、缺失的市场逐渐发育成熟,为商业银行铺路搭桥,服务的领域更宽、效率更 高。开发性金融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也不以市场份额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往往可以发挥引领和先 导的作用。
国开行是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原理和方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担当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建设的主力银行,融资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二是致力于普惠金融建设。目前,国开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保 障房建设银行、最大的助学贷款银行,在水利建设、中小企业、应急贷款等领域也是主力银行。三是大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 银行。
记者:如果政策性目标和市场运作发生矛盾,您怎么取舍?
陈元:我们选择项目,首先就是选择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又能还贷的项目。这是一句很笼统、很原则的话。实际上,具体到项目实行中,就要看这个项目的信用 结构是否完善,我们有没有能力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时候去建设市场、建设制度。我们牢牢把握住这一点,跟客户建立共识,这个共识的本质是建立一个市场机 制,也就是建设市场,使客户更多地认识到国开行的钱是有借有还的,他们只有认真还钱,才能借到更多的钱,从而在过去完全是财政拨款的领域,建立起一个新型 的市场关系。国开行就是成功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不仅在国内是这样,在国外也是这样,就是搞基于市场机制的合作。
我们的整体运作是建立在市场运作基础上。记得有一位领导同志说过,国开行答应贷款的时候比较痛快,但是算账算得特别细。之所以答应贷款时痛快,是因为 看到在这个贷款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有思维观念转变和市场建设的空间。但在具体运作上,必须以市场运作来实现政策性目标,将政策性目标和市场运作统一 起来。国开行对每一笔贷款都是非常认真地去研究,一定要使市场运作完善再完善,这样就可以使大家互利双赢。
不能只看到民生金融业务单笔额度小、工作量大,更要看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记者:在人们的印象中,国开行作为一家大银行,主要是面对大项目、大企业。但我们发现,近年来国开行的“民生元素”越来越突出,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陈元:国开行过去都是做一些大项目,像三峡水电站、大型铁路等。这些固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民生领域的市场建设和金融建设非常薄弱,不利于加快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金融机构运用的是公众资金,我们要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因为金融说到底,是要实现人人享有平等的融 资权,人人享有平等的社会发展机会,这是国开行加快民生金融业务的出发点。
国开行从2003年开始涉足民生领域。当时,中国经济处在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农村、中小企业和创业就业等缺乏融资支持,活跃度远远不够。我们与世界银 行合作启动了“中国商业可持续微小企业贷款项目”,这是国开行业务发展战略调整的开端,即由“两基一支”大型项目的单极发展,转向增加支持民生、富民小额 业务的发展。
近五年来,国开行进一步加大对民生业务的支持力度。我们着力打造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组织化的有国开行特色的民生金融发展之路,用批发方法解决千家万户的融资难题。
以助学贷款为例,单笔贷款数额虽小,一名学生每年才6000元,但是这对于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好学生来说,就形成了一个门槛,迈不过这个门槛,就要 失学。这不仅牵涉到国家建设和发展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还牵涉到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问题。我们首先看到了这件事情的必要性,然后开始寻找其中的信用结 构。过去助学贷款都是以学生为借款人,后来我们就把它变成以家长和学生为共同借款人,这就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目前,我们的助学贷款运作良好,优质贷款 比例在97%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国开行带动各地的教育部门建立助学贷款辅助机构,帮助管理贷款,提醒学生按期还贷。现在这些机构慢慢进入良性运转。我们的组织优势,加 上个人的市场信用,再加上一定的财政补贴,建立起一整套市场机制,运作起来效果特别好。助学贷款2005年才开始,其优越性和成效已经充分体现出来。目 前,国开行的助学贷款占整个助学贷款的80%。
开发性金融在助学贷款领域的市场建设是非常有特色、非常成功的,这个成功就是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再到使用贷款的学生和家长,都建立起一种根深蒂固的还贷观念。
助学贷款的实践过程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不能只看到民生金融业务单笔额度小、工作量大,更应看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要怀着关注民生的真感情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将金融工作成果转化为广大民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转化为支持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
国开行的国际合作业务要顺应新的全球趋势,为国家战略服务,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服务,也为国际经济中国化服务
记者:作为“两翼”的另一翼,国开行的国际合作业务同样发展迅猛。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国开行如何做到危中求机、赢得主动?
陈元: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国开行“走出去”较早,注重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实现与合作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国开行的国际合作业务源于国家发展的整体目标和战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加工制成品对国际市场的依 赖度也非常高。我们必须在国际上建立为中国经济服务的金融体系、能源体系、原材料体系和市场销售体系,助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是国开行在“走出去”过程中投棋布子的阶段,我们派出100多个工作组,了解各国情况。当危机出现时,很多国际上的商品贱卖,企 业贱卖,技术也贱卖,这正是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国开行派出的工作组积极寻找商机,开展合作,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金融“走出去”打下基石,企业“走出去”就有了底气。我们通过提供信息和融资方案,帮助企业分析当地情况和市场,解决其在贸易融资和并购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在世界各地开展合作,加快发展。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营销业务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国开行“走出去”的深度已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我原来的设想主要是在亚非拉,现在欧美发 达国家的市场也在迅速拓展。在新的格局下,国开行要牢牢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顺应新的全球趋势,为国家战略服务,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服务,也为国际经济的 中国化服务。一定程度上说,它的重要性和全局性比我们国内的业务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金融创新应当将中国特点与国际先进经验和模式很好地结合,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
记者:我们感觉国开行在金融创新方面有很多漂亮的手笔,这种“创新自觉”对一家大行来说十分难得。你们坚持金融创新的动力是什么?
陈元:纵观国际金融史,金融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金融发展仍然要靠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国开行而言,创新的持久动力来源于实现国家战略的基本目标。因为要实现国家战略,就必须着眼于寻找各种有效方法,真正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国开行想 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办法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使用这个办法。我们就是立足国情,积极努力地去寻找解决之道。创新的结果,不但使问题解决了,更使我们在 金融技能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我们对全人类知识、智慧和经验抱着开放的态度,抱着包容和学习的态度,一方面充分借鉴利用国际上一些先进经验和模式,同时也高度重视本国的传统遗产, 包括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像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就契合了中国诚实守信的文化传统。创新要把中国国情特点与国际先进经验和模式很好地结合,不能简单地照抄照 搬。
由于坚持了这样的创新思维,我们在城建、“三农”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融资机制创新,也在股权投资领域创造了诸多第一,在综合经营方面取得了令 人高兴的成果。2009年以来,我们先后成立国开金融、国开证券两家子公司,形成了“一拖二”的组织架构。通过注资入股,搭建了租赁业务平台——国银租 赁。这样,国开行以投资、投行、金融租赁等金融新手段为支点,形成了“投贷债租证”综合经营、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国开行的金融创新不仅为自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更有助于以市场化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瓶颈,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资金助力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发展。
开发性金融前景广阔,国开行未来仍会坚持办国际一流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目标,不断加快发展
记者:您对未来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肯定有深入的思考。能否展望一下,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前景如何?国开行今后的发展路径将是怎样?
陈元:国开行的实践证明,开发性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无论中国经济处于顺境或是逆境,开发性金融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通 过中长期融资推动市场建设和规划先行,始终发挥着平抑周期波动的调节与调控作用。在经济平稳增长期,开发性金融积极调整结构,引导商业资金进入瓶颈领域和 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开发性金融担当稳增长的融资主力,成为政府应对危机冲击的不可替代力量。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稍有消减,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看好,开发性金融前景更为广阔。很快,我们就 将进入“十二五”发展的高潮,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都会迅速向预定目标接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发性金融依然有巨大的发展 空间。国开行未来仍会坚持办国际一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环境为我们提供的机遇,不断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