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德学:日本如何看待日俄安全合作
来源:东方早报
转载链接: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3-05/03/content_764335.htm
阎德学:日本如何看待日俄安全合作
阎德学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博士后
在日本看来,俄罗斯是想通过日俄安全合作实现与日美同盟的链接,最终在东北亚地区形成新的日美俄战略格局,来平衡和制约中国。
4月28日至3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问俄罗斯,双方发表了日俄联合声明,表明将以彼此可接受的方式最终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缔结和平条约。
作为日本领导人10年来的首次访俄,安倍此次的俄罗斯之行具有很强的“实利外交”的考量。从聚拢日本实业界高管120余人的经贸代表团,到两国签署18份协议中的15份是经贸协议,涵括交通运输、能源、制造业、贸易、金融等领域,都可看出安倍欲借得心应手的经济外交,突破日俄关系的冰冻状态,为日本的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拓宽道路。同时,日本更深层次的考量是,响应俄罗斯的诉求,共谋在东北亚构建一种新的日美俄战略格局,化解来自“强大”中国的战略压力。
日本国内很清楚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问题不会一蹴而就,尽管如此,安倍还要安排如此大的阵仗访俄,缘于日本对日俄两国情势的研判——两国当前在经济和安全方面有着共同而迫切的利益需求,促使安倍“在恰当的时候利用恰当的政治气氛”,实施首相官邸外交,建立他与普京之间的个人关系,为两国今后的交往规划出更大的格局。
在日本看来,俄罗斯当前最重要的国家利益就是如何提高经济竞争力,走出能源依赖型的经济模式,确保作为“自主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主要玩家”,参与国际政治进程。与欧美国家不同,东亚的经济大国日本,除了与俄罗斯存在北方领土争端这个老问题之外,对俄没有过多的政治要求,长远来看是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可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实际上,安倍此次访俄最具实质性的成果在于,日本顺应了俄罗斯的一再要求,同意设立两国外交与国防部长级磋商的“2+2”会晤机制,扩大和加深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
2010年梅德韦杰夫访问北方四岛中的国后岛之后,拉开了日俄“南千岛群岛”争端的序幕,两国政治关系陷入冰冻状态。尽管如此,在日本人看来,俄罗斯的真实目的是在寻求同日本的安全合作。
日本注意到,自2011年9月普京表明竞选总统之后,日俄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之际,俄方多次要与日本进行安全合作,尤其是海上安全合作。最终,两国首脑在2012年9月参加APEC之际,原则达成以北极合作为主,把“海上合作”具体化。最被日本看重的是,2012年10月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的访日。因为帕氏是唯一得到普京完全信赖的人物,他所领导的俄联邦安全会议决定着俄国家战略的筹划和决策。帕氏在与日本外相、防卫大臣和日本首相会晤之后,双方同意在防卫交流、两国海军的联合搜救(SAR)训练、阿富汗毒品问题等领域推进安全合作,俄方还邀请日本出席2013年7月的俄联邦国家安全会议,期待通过部长级的互访,促进两国防卫交流。
日本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俄罗斯主动寻求与日本的安保合作,可能说明俄罗斯将中国作为一种安全上的“威胁”。在日本看来,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向北冰洋的发展。在北冰洋海冰溶化之际,围绕运输航线、资源开发、制海权问题就出现争执,而中国“雪龙”号2012年7-9月来往于北冰洋的航线,穿越被俄罗斯视为“内海”的鄂霍次克海。冷战时期,鄂霍次克海是俄军“搭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圣地”,现在又被赋予了新的战略价值,成为“防止变成北极海域通道”的海域。
与此同时,日本也感到当前在东海面临着中国“高压式的海洋挺进”态势,所以安倍本人很期待“从根本上提高日俄合作的水平”,不仅要扩大经济合作,更要提升安全合作的层次。
我们知道,日本只跟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2+2”会晤机制,俄罗斯是第三个国家。日本人敏感地捕捉到一个细节,就是俄罗斯在同外务省协商设立安全保障会议办公室时,投入工作的那股“认真劲儿”令其侧目。同时,考虑到对华战略的重要性,该办公室由普京总统“亲信中的亲信”帕氏负责,这也让日本人感到了俄罗斯人的“诚意”。
在关系到中国切身安全利益的朝鲜问题上,日俄联合声明称:“对朝鲜执意不放弃制造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行为表示谴责,强烈敦促其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六方会谈共同文件。”同时,就在安倍与普京会谈的当天,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五角大楼举行了会谈,双方聚焦朝核与钓鱼岛等问题,美国表示反对有损日本行政管辖权的单边胁迫行为,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就完全印证了日本防卫省有关官员的看法:日本有了美国的背书,可以借助“对华遏制”战略,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南方”和俄罗斯等“北方”构筑对华包围圈,同时通过共同训练等措施来提高相互信赖关系,照此逻辑发展,日俄“北方领土谈判的波及效果值得期待”。
在日本看来,俄罗斯是想通过日俄安全合作实现与日美同盟的链接,最终在东北亚地区形成新的日美俄战略格局,来平衡和制约中国。2012年5月,普京签署“落实俄罗斯外交方针措施”的总统令,首次提出要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加强合作。日本人认为,俄罗斯在正式外交文件中提及美国的4个盟国非常少见。接着2012年6月,俄太平洋舰队第一次正式参加美海军在夏威夷举行的环太平洋联合演习,可视为美俄海上合作的一个新阶段。2012年7月,日俄外长又同意将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研究所(IMEMO)、美国战略国际问题研究所(CSIS)以及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JIIA)共同发起的“关于东北亚安全问题的日美俄三方智囊会议”,自2013年始,提升为“第1.5管道对话”,政府有关人士也将与会。作为“第二管道”的日美俄智囊会议,对于东北亚安全战略环境分析有着相近的观点,针对中国的倾向比较明显,升格后的三边对话更会促使智囊们为政府建言献策。同时,俄方还主动提出举行日美俄三国联合军演,至于日美两国如何回应俄方的要求值得我们关注。
对于日美俄三边安全合作,日本防卫省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第一,俄罗斯不是日美的盟国,在安全合作方面显然存在界限。第二,目前认同俄罗斯、认为日俄关系良好的日本人少之又少,多数日本人对日俄安全合作都持谨慎态度,北方领土问题更会成为安全合作的主要障碍。第三,即使俄罗斯是针对中国而谋求同日美进行安全合作,但在中俄关系良好的当下,俄国与日美的安全合作,取得进展的可能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