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举: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一大会址巡礼
来源:国际网
王宪举: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一大会址巡礼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在明斯克成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围绕党纲、党章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前者获得多数,得名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俄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革命派。由此,轰轰烈烈的俄国革命及后来的苏联岁月正式开启大幕。
今年是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成立115周年。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里,我回想起参观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010年7月1日10时许,阳光明媚,夏意浓郁。驻白俄罗斯使馆全体工作人员怀着崇敬的心情,乘车来到明斯克市胜利广场东侧苏维埃街一座绿色木屋面前。这木屋原名扎哈罗夫街133号,后来改名为苏维埃街135号。由于木屋左侧是共产主义街,我们都亲切地称它“共产主义小屋”或“一大会址博物馆”。离它不远处,坐落着白俄罗斯国家电视二台和国防部大楼,明斯克的“母亲河”——斯维斯洛奇河在小屋后面缓缓流淌。
木屋前面有一个小院,里面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大会址博物馆”馆长和年轻讲解员在屋门口迎接我们,馆长说:“到这里来参观的外国人中,中国人最多,也是最受我们欢迎的客人!”
会址和屋的主人
这座屋共有6个房间、一个厅堂和两个厨房。屋子的主人是贵妇人尒热茨卡娅·维甘季耶夫娜,她自己占了两个房间、一个厅堂和一个厨房,而把另外4个房间、一个厅堂和一个厨房出租给了彼得·鲁缅采夫夫妇。屋子对面是明斯克市骑警队的马厩。
讲解员指着墙上的照片说,1898年鲁缅采夫30岁。他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商人家庭,年轻时参加民粹主义运动,接着又加入社会民主主义小组。在莫斯科商校学习时,他在学生中建立了民粹主义小组,因此被流放到特维尔州。在特维尔他又被捕入狱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三年。刑满释放后,他先在格鲁吉亚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来到明斯克铁路车站担任技术统计员,是明斯克社会民主主义小组成员。他的夫人叫奥尔加,是一位善良能干的妇女。
会议缘何在明斯克举行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俄国出现了一些社会民主主义小组。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这些小组提出了联合的问题。其中,90年代初社会民主主义者尤里·梅利尼科夫在基辅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主义小组,并于1895年12月成立了协调小组“工人委员会”。1896年4月梅利尼科夫被捕后,工人委员会改名为“工人事业”小组,开始出版《前进报》。这是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组织出版的第一份报纸。“工人事业”小组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决定邀请莫斯科、彼得堡、基辅、维尔诺(现在的维尔纽斯)等各地社会民主主义小组代表参加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原订在基辅举行,但是,基辅社会民主主义小组的活动被警察发觉,维尔诺的“俄罗斯和波兰犹太工人联盟”(成立于1897年)便建议代表大会在明斯克举行,一则明斯克当时已是白俄罗斯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工人运动和社会民主主义小组比较活跃;二则明斯克是莫斯科和华沙之间的重要铁路枢纽,代表们集合比较方便。“俄罗斯和波兰犹太工人协会”成员古尔维奇和别尔曼在明斯克寻得两处会址——格奥尔基街洛斯明斯卡娅姐妹家和扎哈罗夫街的鲁缅采夫家,最终选定鲁缅采夫家。
会议举行过程
1898年3月1日,9名代表在不同时间走进了明斯克市扎哈罗夫街133号鲁缅采夫家。他们是:基辅“工人事业”的代表艾捷利曼和维格多尔契克、基辅“斗争协会”代表图恰普斯基、彼得堡“斗争协会”代表拉特琴科、莫斯科“斗争协会”代表万诺夫斯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斗争协会”代表佩特鲁谢维奇、以及“俄罗斯和波兰犹太工人协会”的代表克雷梅尔、卡茨、穆特尼克。
博物馆馆长娜塔莎指着里面房间的一张圆桌说,“代表们就是围着这张桌子开会的。聚会是以给鲁缅采夫的夫人奥尔加过生日的名义举行的。桌子上摆了许多食品和茶炊,还有扑克牌。壁炉里火苗烧得很旺,以便万一警察闯进来,可以烧掉会议文件。房间的一扇窗框是打开的,如果遇到危险,代表们可以跳出窗外,穿过花园到河边,河的那边就是茂密的森林。”
会议由艾捷利曼主持,维格多尔契克和图恰普斯基做记录。总共开了三天,作出了一些重要决定。首先讨论的是党的名称。当有人建议以后再确定党的名称时,艾捷利曼说:“孩子出生了,就得洗礼。”代表们提出了各种名称:俄罗斯工人协会、俄罗斯工人党、俄罗斯社会党,等等。最后确定为“俄国社会民主党”。鉴于代表中只有卡茨是工人,多数代表反对党的名称中有“工人”一词。但是后来在发表该党成立宣言时,在征得两名大会代表同意后,增添了“工人”一词,即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大会之后
当9名代表离开扎哈罗夫街133号时,谁也没有想到,不久以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残酷迫害。除了拉特琴科、克雷梅尔和维格多尔契克,其他6人都被捕入狱。鲁缅采夫夫妇也被流放到基辅省被警察特别监视直至1901年。
但是,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斗争并未因此停止。根据拉特琴科建议,彼得堡“斗争协会”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斯特鲁韦起草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强调了俄国所有社会民主主义力量联合的必要性,指出新党的目的是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实现民族自决。宣言称,俄国无产阶级将摆脱专制制度的桎梏,用巨大的毅力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作斗争,直到社会主义胜利。由于《工人报》印刷厂被破坏,克雷梅尔与斯特鲁韦秘密会见两次后,把宣言稿带到白俄罗斯,由“俄罗斯和波兰犹太工人协会”通过博勃鲁伊斯克市印刷厂印刷出版。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的消息很快就在欧洲传播开来。柏林、巴黎、伦敦、日内瓦等地的社会民主报刊发表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俄国各个社会民主主义小组读到宣言后,纷纷召开会议,宣布自己为该党的组织机构。俄国社会民主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列宁指出:“1898年春党的成立,是这一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所做的最突出的、同时也是最后的一件事情。”
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在布鲁塞尔和伦敦秘密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围绕党纲、党章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大会最后通过了纲领草案。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第一个写入“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纲。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支持列宁的代表获得多数,得名布尔什维克(俄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革命派。
1912年在党的第六次会议上,孟什维克(俄语意为少数派)被驱逐出党,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称作俄国社会民主党(布)。1918年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命运多舜
女讲解员介绍说,“一大会址博物馆”命运复杂。1922年12月苏联成立后,1923年1月苏共中央决定把当年鲁缅采夫租用的这座小屋收归国家财产。3月14日在小屋旁举行群众集会,纪念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25周年。小屋被辟为博物馆。但是,1941年6月底,博物馆被战火烧毁,直到1948年1月才重新修复。
1953年,由于重建斯大林大街和胜利广场,苏维埃街上的这座屋子被迁移到河边,比邻共产主义街。“一大会址博物馆”成为苏联政府各种代表团、外国贵宾、大中小学的学生和旅游者最重要的去处之一。经常在博物馆里上党课,举行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向新加入组织的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发放团证和党证。法国共产党总书记托雷斯、古巴共产党领导人卡斯特罗等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曾访问此博物馆。
但是,1991年“8·19事件”后,“一大会址博物馆”被关闭。1992年2月10日,博物馆转交白俄罗斯文化部,成为历史和文化博物馆的分馆。1995年7月25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会址博物馆”才重新开放,直至今日。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5年至2011年任中国驻白俄罗斯使馆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