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格鲁吉亚十年变迁 激进转型带来混乱
来源:《广州日报》
转载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3-11/02/content_2439578.htm
《广州日报》:格鲁吉亚十年变迁 激进转型带来混乱
10月27日,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一个投票站,总统选举候选人达维德·巴克拉泽(前右三)投票。
新闻背景
十年前,“玫瑰革命”让格鲁吉亚闻名于世。十年后,2013年10月27日,新一轮格鲁吉亚大选揭晓:现执政联盟“格鲁吉亚梦想”候选人马尔格韦拉什维利得票率一马当先,当选几成定局。此次选举投票的顺利完成,令萨卡什维利有望成为格鲁吉亚独立以来,第一位得以和平交权的总统。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总统选举后,格政坛亲美势力已失去了总统、总理职位,预示着格鲁吉亚“颜色革命”开始退潮。颜色革命十年来,格鲁吉亚国内经济与对外外交发展得如何?未来在新总统的带领下会走向何方?本期圆桌会议,我们邀请了两位国际问题专家,解读格鲁吉亚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王 璜
点睛语
“颜色革命”国家所面临的复杂问题都是苏联解体以后,独联体各国在转型过程中产生和积累起来的。加上这种“革命”更多是新老精英利益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因此一次“颜色革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独联体各国迫切和根本的发展问题。相反,激进的转型往往伴生着无序与混乱。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杨成
此次格政坛的大选在平静中结束,预示着“颜色革命”的退潮。事实上,2003年的“颜色革命”只是在观念上推动了美国所谓的“民主化目标”,格鲁吉亚的政治体制并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街头政治的出现只是让一批精英替换下了另一批精英。可以说,“颜色革命”并没有“变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杨进
缘起
内因:经济顽疾
外因:西方煽动
广州日报:能否简单地解释一下“颜色革命”的缘起?
杨成:独联体三个国家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先后爆发的“颜色革命”就像托尔斯泰所说的不幸的家庭一样各有各的不幸。它们在内政,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积弊往往是导致“革命”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反对派不遗余力的扶持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动力,其干预直接造成了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在短期内走向白热化并最终导致政权嬗递。
杨进:普通意义上的“颜色革命”的发生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困难,民众对政府的不满程度日益增加。第二是在独立初期,国内党派林立,政治热潮仍未退烧,原执政的统治集团内部的精英也大肆煽动导致街头政治的发生。第三是外国势力的干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分化俄罗斯、弱化独联体,积极培养亲美的代言人,目的是为了推翻亲俄的政府,建立亲西方的政府。
现状
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颜色革命”逐渐退潮
广州日报:请总结一下近十年来格鲁吉亚的发展。
杨成:格鲁吉亚等国所面临的复杂问题都是苏联解体以后独联体各国在转型过程中产生和积累起来的。加上这种“革命”更多是新老精英利益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因此一次“颜色革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独联体各国迫切和根本的发展问题。相反,激进的转型往往伴生着无序与混乱。
此外,格鲁吉亚等国在“颜色革命”后与俄罗斯渐行渐远,转而积极向西方靠拢,但又无法改变与俄比邻而居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现实,反而在相当程度上压缩了自我的经济外交空间。因此,转型国家的不稳定特征在这些国家,尤其是政权更迭初期都有鲜明体现。
杨进:此次格政坛的大选在平静中结束,预示着“颜色革命”的退潮。事实上,“颜色革命”只是在观念上推动了美国所谓的民主化目标,格鲁吉亚的政治体制并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街头政治的出现只是让一批精英替换下了另一批精英。可以说,“颜色革命”并没有“变色”。
未来
发展国内经济
平衡美俄关系
广州日报:新领导人上台后将会把格鲁吉亚带向何方?
杨成:格鲁吉亚新领导人已经明确表示要与俄重建建设性关系,但同时坚持格鲁吉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挑战。这充分表明,新政权谋求与西方国家,尤其是北约和欧盟开展更紧密合作的大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很难有根本改变。相较于萨卡什维利时期的向西方一边倒,格鲁吉亚很可能重新回到多元平衡外交的路线上来。内政方面,新政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兑现竞选承诺,改善经济状况,避免“华而不实”、“腐败集权”等与萨卡什维利政权紧密关联的政治标签向自身转移。
杨进:本次总统选举的投票率仅有46.6%,是格鲁吉亚1991年独立以来最低的一次,这反映了许多选民对选举丧失信心。因此新政府在内政方面首先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兑现竞选承诺,改善经济状况,恢复民众信心。在外交方面,新政府面对的课题是如何改善与大国邻居俄罗斯的关系,并在欧亚地缘战略博弈中取得美俄双方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