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金融报 》:金融中心追赶者莫斯科的尴尬
早在2008年,俄罗斯就已经提出了要建设莫斯科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并计划到2025年将莫斯科打造为第五大国际金融中心。然而多位学者认为:目前莫斯科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并不具优势。美欧此次对俄发起的经济制裁,一方面让莫斯科的国际金融中心计划陷入尴尬,但客观上也是助推剂
3月22日,一家受美欧制裁的俄罗斯银行可能改用中国银联支付系统的消息在中国国内传开。不少人为之诧异:俄罗斯国内竟然没有类似“银联”的机构?
受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事件影响,美欧启动了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一家俄罗斯银行被列入制裁名单。3月21日,国际两大银行卡组织Visa和万事达宣布停止为这家银行提供服务,造成该银行大量客户无法进行支付。3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正在筹建本国支付系统,以减少对国际支付系统的依赖。
其实,早在2008年,俄罗斯就已经提出了要建设莫斯科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并计划到2025年将莫斯科打造为第五大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一计划中,金融市场的完善无疑是一大基本要求。6年过去,这一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成效如何?
多位熟悉俄罗斯的中国国际问题学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均认为:目前莫斯科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并不具优势。美欧此次对俄发起的经济制裁,一方面让莫斯科的国际金融中心计划陷入尴尬,但客观上也是助推剂。
金融中心梦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央,面积2510平方公里,莫斯科河穿城而过。自从1276年莫斯科大公达尼埃尔将莫斯科定为首都之后,莫斯科一直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中心。目前,莫斯科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有资料显示,莫斯科拥有俄罗斯全国80%的银行资产,全国近80%的财务资源通过莫斯科的金融体系调动。此外,目前在俄罗斯拥有业务的外国金融机构,90%将总部设在莫斯科。另外,外国投资总额中有一半以上流入了莫斯科。
作为首都的先天优势,让莫斯科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愿望在最近几年愈加强烈。2008年5月,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宣称,莫斯科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所有必要条件,莫斯科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五大国际金融中心。当年6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再次宣示了这一计划,并提出要让卢布成为地区主要货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之前,莫斯科在各类规划中几乎从未提出过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评论指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俄罗斯认识到金融体系的开放与稳定对于经济稳定的重要性,此外,推动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也促使俄罗斯加强莫斯科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俄罗斯联邦政府经济发展部网页资料介绍,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俄罗斯政府必不可少的一大政策,旨在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并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促进俄罗斯金融市场对国外投资者以及国内的吸引力。
最近几年,俄罗斯对建设莫斯科国际金融中心计划的支持可以用“举全国之力”来形容。2009年,俄罗斯通过了《2020年前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战略》,其中一大目标是用5年时间在莫斯科建立国际金融中心。2010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成立俄罗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专家工作组,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在专家组中,来自西方主要金融机构的外籍人士数量甚至超过俄罗斯本国人士。2012年,俄罗斯财政部提出了改善本国投资环境,将莫斯科打造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计划。计划宣称,在2018年前,莫斯科将简化金融市场的工作,同时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政策层面之外,莫斯科在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不遗余力。2012年7月1日,经过俄罗斯中央政府批准,莫斯科市从西南方向的莫斯科州获取了14.8万公顷的土地,使整个城市面积扩大2倍至2510平方公里。新增加的土地被命名为“新莫斯科”,预计俄联邦政府主要行政机关将迁到这一片区域,以缓解莫斯科糟糕的交通堵塞问题。此外,在新莫斯科,金融中心的建设也成为优先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距离莫斯科西外环线5公里的鲁布约沃—阿汉格尔科耶地区,一个占地460公顷名为“莫斯科国际金融中心”的项目已在2013年启动全球设计招标,预计将兴建包括办公楼、住宅、酒店以及商业等设施。
另外,在交通建设方面,2013年,莫斯科启动了庞大的公路及铁路建设项目,预计5年之内投入超过540亿美元。
总体进展缓慢
尽管俄罗斯政府以及莫斯科市都对莫斯科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野心勃勃,也为此投入巨大,但取得的成效却引发外界质疑。
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一篇名为《莫斯科能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吗》的文章认为:俄罗斯在开放市场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比如,俄罗斯已批准比利时交易后服务机构欧洲清算银行与莫斯科交易所集团旗下的国家结算存管所开展业务。此举将有助于消除投资俄罗斯国内债券市场面临的复杂性。
不过,该文同时也引述市场分析人士观点称,俄罗斯国内公司治理和透明度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问题,针对股票市场的改革也进展缓慢。此外,还有人将俄罗斯政府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的努力形容为“先前进一步,再后退两步”。
对于莫斯科最近几年在金融服务领域的进展,在莫斯科生活过的人可能最有感触。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学者张昕2006年起在莫斯科生活过1年时间,2013年又再回到莫斯科大学校园担任访问学者。这期间恰恰是莫斯科着力加强金融中心建设的几年。不过,在张昕看来,“莫斯科各方面总的变化非常大,但在银行等金融服务领域感觉变化不大。”
张昕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他接触到的一些莫斯科居民在使用银行基本服务方面与以往变化不大,信用卡的普及率也不高。“没有感受到很明显的金融交易加强渗透的趋势,也没有感受到金融服务质量的显著上升。”张昕介绍,他曾和莫斯科当地一些投资公司有过联系,但感觉这些机构在硬件上的变化也十分有限。
至于金融服务发展进展不大的原因,张昕分析,俄罗斯虽然经济规模上算是比较大的经济体,但金融体系却比较封闭,股票市场的规模与交易的活跃程度都非常有限。以俄罗斯股市为例,张昕认为,由于此前私有化方式的问题,使得俄罗斯整个经济结构存在三大“集中”。一是经济发展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二是一个产业内部,往往高度集中在几家大企业,三是在企业内部,控制权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主要股东。这三大“集中”使得俄罗斯企业很难产生一个开放式的股权机构。这对于股市的发展非常不利。
此外,莫斯科还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报告,2012年俄罗斯腐败指数位列全球第133名,属于“严重腐败国家”。而在生活方面,莫斯科一方面有着全球最高的生活费用与商务成本,但却在基础设施、营商环境与劳动力素质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大城市。莫斯科漫长的冬季、糟糕的交通与空气污染,同样让外国人才望而却步。
莫斯科存在诸多劣势,以致于在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计划之前,俄罗斯国内围绕这一议题出现不少反对意见。不过,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此问题上却展现出其一贯的强势姿态。2009年,还是总理的普京宣布:要在5年时间内将莫斯科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不过,2012年由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和安永联合发布的报告已经显示,莫斯科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计划进展缓慢,俄罗斯政府2008年提出的要在5年内将莫斯科建成与上海等城市并列的金融中心计划确定“落空”。
外部竞争加剧
在外界看来,莫斯科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内部挑战着实不小,但更大的压力来自与他国城市的竞争。
实际上,自从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计划以来,俄罗斯政府以及莫斯科市一直把提升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作为一大目标。《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莫斯科国际金融中心网站时发现,该网站在“研究”一栏,即时登载了全球各大机构对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估报告。其中最新一份是今年3月由英国Z/Yen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报告。
在这份最新的报告中,莫斯科的排名情况不容乐观。与2013年相比,虽然莫斯科的得分上升了11分,但排名却下降了4位,在列入排名的83个城市中,莫斯科位列第73位。
莫斯科不仅与伦敦、纽约等世界五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显著,在主要新兴国家中,莫斯科的排名远远低于中国的深圳(18位)、上海(20位)、北京(49位),巴西的圣保罗(38位)、里约热内卢(45位),南非的约翰内斯堡(50位)。莫斯科目前的位次仅比印度的孟买略好,与赫尔辛基、马德里地位相当。
在Z/Yen咨询公司的排名中,评估的指标包括劳动力素质、腐败程度、房价与交通价格等。莫斯科排名较低,被外界认为与其国内的腐败状况与该市的糟糕交通密不可分。此外,行政审批手续过于冗繁也被视为莫斯科金融中心建设缓慢的一大主因。为了改善国际形象,俄罗斯政府2013年与美国投行高盛签订了合作协议,希望借助高盛的力量帮助莫斯科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对此,有学者认为即便俄罗斯改善了诸如交通以及腐败状况,莫斯科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仍不乐观。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宋国友认为,俄罗斯目前的金融实力并不强,并且处在欧元的外围,国内也没有一个公开、透明、可预期的金融环境,种种因素使得莫斯科对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吸引力并不强。
对于俄罗斯来说,一方面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有限,反向的,资金的外流则是另外一大难题。高盛集团的数据表明,2014年初到3月中旬,已经有大约45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资金逃离俄罗斯,而2013年全年俄罗斯外流资金规模高达630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克列帕奇在今年4月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4年俄罗斯资本外流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显而易见,与伦敦、纽约等成熟金融中心相比,莫斯科对于本国富豪的吸引力非常有限。而相应的,伦敦的房地产市场却因为俄罗斯资金的到来而变得繁荣起来。就连英国人也开始将伦敦戏称为:“泰晤士河畔的莫斯科”,而俄语,也已成为伦敦金融城的常用外语。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莫斯科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然对资金有着庞大需求。而控制资本外流,引导这些资本进入本国资本市场才是俄罗斯政府的当务之急。不过,目前来看,俄罗斯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资本外流对本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但并未采取严格的措施进行限制。2013年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别洛乌索夫对媒体表示,俄罗斯不会利用行政手段限制资本外流。如何在不使用行政手段的前提下留住本国资金,无疑将是俄罗斯政府的一大挑战。
地缘政治博弈
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史上,几乎每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都伴随着本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俄罗斯在莫斯科面临国内外多重挑战的不利状况下,仍将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莫斯科的主要发展目标,有其经济战略上的必然性。
与此同时,有学者认为,经济因素背后,俄罗斯还有着地缘政治上的特殊考虑。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学者张昕看来,俄罗斯将莫斯科打造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志在恢复在前苏联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属于恢复“苏联空间”努力的一部分。“收复克里米亚是基于地理空间上的考虑,而打造金融中心,则着眼于经济角度。”
张昕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俄罗斯前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达到了一定规模。此外,与前苏联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关系得到了提升,“恢复卢布区的前景比前些年要好”。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就货币问题表态:考虑到俄罗斯与其他原苏联国家在能源和交通等领域的体制相近,因此扩大卢布结算范围是可行的,这对于俄罗斯及其独联体贸易伙伴国都有利。
俄罗斯投资资讯网站profi-forex此前的报道也称,金融市场专家认为莫斯科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但并非是同伦敦或纽约竞争,而应该针对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报道认为,目前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独联体国家间语言不通,而莫斯科如果能够投入更多资源,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大。
目前,俄罗斯与美欧之间围绕克里米亚的地缘政治博弈正在持续发展。美欧对俄罗斯发起了经济与金融制裁,这是否会对莫斯科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计划产生重大冲击?对此,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的一些学者均认为影响有限。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认为,制裁都是双向的,他预计制裁的时间不会持续很久。同样来自该研究中心的宋国友副教授也认为,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基本上是有选择性的,并且非常表面,“更多是想表达一种政治意愿和外交态度”。
宋国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美国Visa和万事达卡停止支持俄罗斯部分银行、冻结俄罗斯部分官员在外资产等金融制裁的做法,只会对在美国和西方有较大金融资产,并且使用Visa和万事达卡支付系统的个别人或群体造成影响,并不会对俄罗斯整体经济、石油出口、贸易结算产生重大影响。”
张昕则认为,美欧的金融制裁短期内可能会对俄罗斯的金融计划产生影响,但长远来看,冲击有限。“Visa以及万事达卡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反而可能激发俄罗斯在美元体系之外寻找可替代的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