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从俄罗斯5·9红场阅兵 看俄中俄美欧关系得失
来源:《新民晚报》
转载链接:http://xmwb.xinmin.cn/html/2015-05/14/content_35_4.htm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冯绍雷
利用阅兵仪式扬国威
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庆典,不光是国家体制和认同建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且是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中一个关键性的制度安排。因此,苏俄历史上的红 场阅兵典礼,历来是受到国家最高管理层高度关注和重视的一项安排,而且也的确成为俄苏现当代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节日。
每次红场阅兵,不光要经过由国家元首主持的多次工作会议,商定计划、明确责任、进行动员、并督促工作进展;通常由总统办公厅主任等高位阶官员主持全面工作,由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分头组织落实;而且,最近几次红场阅兵都差不多经过了两到三次全面彩排。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在危机和西方制裁压力之下的今年红场阅兵,尽管受到西方各国领导的集体抵制,但由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领导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一应到场,依 然使场面热烈而隆重。红场阅兵典礼上所显示的武器种类和档次,也较前大为改观,足以显示普京主政以来,狠抓军队建设,特别是花大力气发展军工生产和先进装 备已初见成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年轻军人在阅兵典礼上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既威严端庄,强劲有力,又英气勃发,热情灵动。可以感受到俄罗斯一代新人 正在迅速成长,这是俄罗斯未来希望之所在。
有人质疑,俄罗斯目前正值经济困难,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搞阅兵典礼?这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这个问题。其一,无论是苏联时代还是俄罗斯时期,国防工 业始终是其经济的核心部分,安全力量的建设始终是国家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传统重点。2010年以后,普京总统制定了有关发展俄国防军工产业的十年计划,打算 在2020年之前的十年中,每年约投入700亿美元军费,使其70%的部队装备实现现代化。这一规划不仅是俄罗斯本身安全防御之所需,而且也有着通过发展 国防军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发展的构想。近年来,普京曾为俄军工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占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市场份额而高兴。这就是红场阅兵的一个深层背景。
至于目前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也远没有到办不起一场红场阅兵仪式这样的程度。相反,就像1941年11月7日德军兵临城下时的那次红场阅兵,诚如有人所 说,办好了一场阅兵典礼,其焕发出的精神状态,足以能抵挡十几个师的兵力。况且,目前俄罗斯的经济状况虽受到制裁、油价、汇率等多重危机的巨大压力,但也 远没有到一蹶不振的地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几个迹象:第一,根据4月2日布伦特指数,世界石油价格从4月份以来又重新上扬21%,达到66美元/桶,虽与去年同期115美元/桶的水平不能相比,但与两三个月前,一些著名智库预测国际油价将会下跌到30美元以下的消息相比,多少令人宽慰。
第二,4月30日俄罗斯央行自去年能源价格下跌和卢布汇率下降以来,首次将利率从14%下调至12.5%。这意味着对于最致命的通胀威胁的预期虽依然存在,但已略有放缓,危机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
第三,5月初福布斯杂志网站专门发表题为“许多西方公司依然以谨慎乐观的态度看待俄罗斯市场”的文章。文章很有意思地提到,如果你有足够长的时间关注西 方世界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分析,就会发现,西方学术界、媒体、非政府组织、包括政府本身,以及在俄经商者对俄罗斯经济的评论大相径庭。在俄进行具体商业活动 的人士,较之于只从一般大众媒体获得信息的人,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前景更具信心,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到了俄罗斯经济具有的长远潜能。
与西方关系坏到极点
一方面,俄罗斯非常注重国家庆典与礼仪的政治作用,借以凝聚民心、弘扬国威。而另一方面,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政治领导者却一点不给面子,不愿在俄罗斯盛大节日时有任何愿意和解的表示。
看来,这也并不是单单一个乌克兰危机所能解释的。去年2月的索契冬奥会时,当时乌克兰危机还没有全面发酵。普京花了600多亿美元,希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以此改善与西方关系。但当时西方领导人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联合抵制索契冬奥会。
去年5月,尽管乌克兰危机已经来临,但经由法国总统奥朗德邀请,普京还是前往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的历史性盛会,明知奥巴马、波罗申科等意见尖锐对立的政要也在,但普京还是去了。应该说,这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表现。
对于这一次西方领导集体抵制红场阅兵,英国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萨科瓦撰文指出:“面对共同的胜利纪念日,现在却发明了一个集体抵制庆典的手段。最糟糕的 是,还对坚持参与庆典的捷克总统施加压力……这不光说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已经坏到极点,而且这是在全球问题上令人可怕地缺乏愿景……让我们尊重那些死去的 人,以及侥幸存活、还能在5月9日阅兵式走过红场的人,努力地避免那一代人所犯下的错误。”
用俄罗斯人的话来说,西方政要的缺席虽然并没有使红场阅兵逊色,但毕竟这又是可以用来观察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一个关键视点。
先从欧洲说起。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欧洲都曾是一个尸骨遍野的大战场。冷战期间,欧洲被夹在美苏两强的夹缝中间。冷战后的欧洲情况大不一样。首先,是统 一后的德国越来越成为欧洲的主导政治力量,凭借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包括北约与欧盟的东扩,使德国现今已能与俄罗斯平起平坐,而且在欧洲以及欧盟战略发展 的问题上,也远远超过了包括法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影响力。用俄罗斯国防与外交委员会主席费奥德罗·卢基扬诺夫的话来说,“俄德关系现在已经跌到了自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以来最坏的阶段。俄罗斯领导人明白,一个新的事实是,德国已开始把自己看作欧洲领袖,因此德国已经不可能再奉行像以前一样的对俄政策。”其中的 一个重大变化是,对俄罗斯市场兴趣浓厚的德国企业如今却被德国政府告知“不能够再这样下赌注了,这是一场太大的博弈,歇手吧。”以前施罗德和施密特等一直 呼吁的与俄罗斯合作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原因不单在于美国的压力,也在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国家的这种重新定位”。其实欧洲舆论并不一致,存在着大量批评当 今政府的政策,希望与俄罗斯合作。但这种状态造成的结果是,德国一面坚决对俄施压,一面又极力在俄乌之间充当调停人,希望缓和局势,不要对德国造成过大影 响。
今年2月达成的第二版明斯克协议令乌克兰危机有所缓解,但远未终止,各方立场依然未见松动。这是欧洲拒绝参加红场阅兵的大体背景。
再来看美国。俄美关系始终是贯穿整个乌克兰危机的一条主线。面对乌克兰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9月在联大发言时将“埃博拉”“俄罗斯”和“伊斯兰国” 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威胁”,希拉里也公开把普京比作希特勒。这样的表达造成的后果是,卢基扬诺夫认为“如果2016年希拉里当选总统,情况会更 坏”。
值得关注的是,普京每次在公开场合对美国政治和战略进行明确而尖锐的批评后,总还是会留有余地,讲一段“希望俄美不忘旧情、维持合作”这样的话,让人们对俄美关系回到正常状态有所期待。
12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乌克兰危机一年多后与普京长谈。想必美俄政治家是时候就平息危机、寻求合作做出一些具体安排和承诺了。
中俄合作再上新台阶
对中国人而言,5月9日红场阅兵的看点,不光是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观礼台的热情交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两位国家元首签订的关于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推进“一带一路”与俄地区合作战略对接的两个重要协议,以及30多个有关双边合作的新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