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暨青年论坛成功召开,我院多名师生获奖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暨青年论坛成功召开
我院多名师生获奖
2015年11月14日,由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青年论坛《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范军,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烨,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汪宁等学会领导出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大学等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位俄罗斯东欧中亚问题研究学者出席会议,逾30名上海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代表列席会议。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王海燕副教授、姜睿副教授出席会议。刘军教授作了题为《从政治互信与风险预防看中俄对接》的演讲,王海燕副教授和与会专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学会青年论坛征文中,我院张昕老师的论文《新兴经济赶超、国家资本主义与世界秩序》荣获青年教师组一等奖;博士后万青松的论文《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内涵、认知与挑战》荣获青年教师组三等奖;我院博士生皋媛的论文《欧盟邻国政策的现实性与复杂性:以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为例》荣获研究生组二等奖;我院硕士生刘畅的论文《综合文化范式下的俄罗斯地缘政治身份认同路径探析》荣获研究生组二等奖。
获奖论文简介
张昕:《新兴经济赶超、国家资本主义与世界秩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一组新兴经济体内部“国家-社会-市场”复合体发生的性质变化直接影响到这些国家对于国际治理的系统偏好。新兴经济体的最重要共性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一轮的“国家资本主义”既不是简单重复历史上已有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也没有单纯寻求融入自己成长的新自由主义大环境;冷战后的国家资本主义呈现出“融入式挑战”的两重性。同时,新兴经济的内在性质将反映在他们对世界秩序的需求上,不断推动一组与自由资本主义秩序相互独立、但不直接竞争的“平行体系”。(本文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47卷第4期 66-74页)
万青松:《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内涵、认知与挑战》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作为新一届中国政府的一种创新提法,目前没有现成的理论框架可以借用。现有的国际区域合作理论以及转型国家自身发展经验尚不能完全支撑当前地区以及国家间关系迅速发展所呈现出的新局面。亟需我们丰富这项宏大倡议的内涵与意义。本文提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跳出传统区域一体化模式,遵循各国协商一致、国家主权完整、互不干涉的构建原则。全球化受阻,地区层面的聚焦也需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一种开放、包容、共赢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甚至成为跨区域机制构建的一次重要试验。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遵循试错的推进逻辑,不急于推出导致相互抵冲的总体性机制建构。与此同时,欧亚地区各国迄今没有彻底完成的民族国家建构进程、尚未最终确定的国际边界以及来自各方尚存的旧式意识形态残余构成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三大障碍。如何妥善应对,这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皋媛:《欧盟邻国政策的现实性与复杂性——以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为例》
2004年欧盟出台的欧盟邻国政策(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简称ENP),是欧盟寻求加强与欧洲东部和地中海南部紧密关系的一种外交手段。其目的是让欧洲东部和南地中海邻国成为政治经济稳定,现代化、民主化的国家。东部伙伴关系计划(Eastern Partnership,简称EaP),则是在ENP基础上由欧盟主导的针对苏联解体后的六个独联体国家进一步推进政治联合与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政策,旨在提供一个讨论贸易、经济战略、旅游协议,以及其他欧盟和东部邻国之间问题的平台。但2013年底因邻国政策框架内的联系国协定(Association Agreement,简称AA)问题而引发的乌克兰危机,以及最近严重困扰欧盟的难民潮问题,都深层次地揭示了欧盟邻国政策的现实性与复杂性,同时也暴露出欧盟原本看好的邻国政策遭遇了推进中的挫折。
刘畅:《综合文化范式下的俄罗斯地缘政治身份认同路径探析》
关于俄罗斯地缘政治身份认同的讨论一直以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学界常用的方法是以“东西方”为依据,将当代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派别划分为“大西洋主义”、“新欧亚主义”、“民粹主义”。但笔者认为这种划分依据过于泾渭分明,而缺失了很多内涵。因此笔者主张将俄罗斯地缘政治身份认同置于一个较为完整的地缘文化空间下,采用“综合文化范式”,概括出“长时段视角下的‘我—他’身份建构分析路径”、“过程建构主义分析路径”和“宏观与微观统一视角的分析路径”,主张从不同的路径出发去理解俄罗斯地缘政治身份认同的建构,以认识到在“欧亚”这一地缘文化空间下,俄罗斯地缘政治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最后笔者以“克里米亚事件”为案例,立足于“复杂性”的特点,综合运用以上研究路径,分析国际事务中俄罗斯独特的世界观。
(刘畅撰稿,陈子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