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共建的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于北京举行成立仪式
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共建的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于北京举行成立仪式
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三校共同参与建设,联合国内、国际知名智库,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与支持,通过对与中国周边的和平发展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旨在提升国际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为我国与周边区域的稳定、发展与安全提供服务。
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于2012年9月20日在北京饭店举行成立仪式。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裘援平、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以及外交部、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新华社等单位的领导嘉宾以及协同高校的科研处领导、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仪式。裘援平主任与李卫红副部长共同为“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李卫红副部长代表教育部向“周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她指出,在周边合作与发展问题上,我国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整体的周边战略、周边安全、周边合作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仍然比较欠缺、也不够深入,研究内容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潜力巨大。李卫红提出,中心建设一是要大力推动跨学科研究、加强战略研究和预测研究,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二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激发科研活力。三是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努力培养高水平、外向型人才上发挥作用。李卫红希望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打破校际、校院、校府壁垒,实现强强联合,变分散研究为多主体联合攻关的创新研究,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直面周边合作与发展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既有助于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助于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更有助于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
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在致辞中表示,“周边中心”以区域治理模式、经济合作机制、多元文化环境为重要研究任务,紧紧扣住了中国崛起后的外交渠道。中联部一定尽其所能继续加大和华东师大、和“周边中心”的合作,为我国的外交事业的理论实践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在讲话中说,智库影响决策,做好中心智库工作关键在于能否有新的思想,能否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及能否产生应用性的成果。他相信,“周边中心”集中了华东师大、北大、复旦一流学者和管理者的智慧,一定能在三至五年内,打造成为中国研究周边合作与发展问题的一流智库。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对周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指出,大国博弈对中国周边态势、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趋利避害,营造可使中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周边环境更加体现了开展周边研究的紧迫性。张燕生秘书长对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共建中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智库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在成立仪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三校代表签署了《共建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框架协议》,确认了“周边中心”是三校直属、共同建设、资源共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非赢利学术研究机构。三校将大力支持中心的协同创新理念和体制机制建设,保障中心日常运行管理,促进协同中心可持续发展。此外,“周边中心”还与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上海社科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部档案馆、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外交部边海司、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等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