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中美关系与我国周边局势的“战略窗口期”
缓解中美关系与我国周边局势的“战略窗口期”
贾 浩
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3 年将是决定今后长时期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走向的关键一年。奥巴马政府在第二任期内继续推行以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和向亚太地区实行“战略重心东移”的决策(也称为“战略再平衡”)。它不仅已导致目前十分严峻的美、中关系现状和我国东、南周边地区的紧张局势,也使美国深陷其中并有引发美、中发生冲突和对抗的危险。由于存在着三大战略“悖论”,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东移”的推行并不顺利。这三大“悖论”是:(1)美国战略目标的内在矛盾,及目标与实力的脱节;(2)美国与诸多亚太国家包括其盟国不同的国家利益和目标;(3)美国与中国之间复杂的“竞合”关系,双方存在着和则共赢、斗则俱伤,一损俱损的利益、尤其是经贸利益网。
迫于国内外的批评声,奥巴马政府近期开始降低“战略重心东移”的军事和安全调门,更强调其经济方面对美国的重要性。大选后美国朝野还出现了以下一系列与中国缓和关系并寻求“战略妥协机会”的动向。新任美国国务卿克里被公认为对华务实派,预计对华政策将减少希拉里任内的情绪化因素。按美国政治惯例,奥巴马在总统任期进入“跛鸭”阶段之前(即美国总统第二任期第三年下一轮总统预选开始后),因不再有选举连任因素考虑,会有更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的“选择空间”。
与此同时,一些亚太国家政要也纷纷发声和建言。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访问中国之后,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著名思想库布鲁金斯学会就美中战略问题发表演讲。他认为亚太地区本世纪上半叶战略、政治、经济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美两国今后几年的战略决定。如果亚太要建立地区秩序,维护和平,使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政治逐渐开放,更好的办法是通过战略设计,而不是疲于应付具体问题,“战略漂移不是选择”。 虽然中日东海钓鱼岛问题与南海争端最终需要通过当事国谈判解决,但它们近年的发展无疑受到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美、 中关系的影响。“解铃仍系系铃人”,在 2013 中、美两国新的开局之年这一至关重要的“战 略窗口期”, 可借鉴当年两国领导人打开中 美关系的远见卓识与成功经验,做出“第一 个推动”。通过两国高层全面与深入的战略 对话和承诺安排,首先缓解当前紧张局势, 避免擦枪走火,防止危机升级,并引导各自 国内舆论。同时抓住时机,由中、美两国共 同采取将对两国关系和亚太地区产生重大影 响的举措,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局面 以及建立亚太地区相应的合作与安全架构创 造条件。从而有助于使我国国内、国外两个 大局之间,形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和 平发展的“良性循环”。双方还应体现诚意、具体落实在经贸合 作、尤其是在第 23 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各 自做出的承诺:即美国应努力促进高技术产 品对华民用出口,及时处理中方提出的物项申请,支持两国在民用核能领域的高新技术合作,放宽对部分军民两用物项的管控,并使中国从中受益。中国则应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推动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软件正版化,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平等对待外资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