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环球讲坛聚焦乌克兰 专家分析乱局根源与走势
来源:《新民晚报》
转载链接:http://xinmin.news365.com.cn/xmhq/201403/t20140320_1818999.html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讲坛聚焦乌克兰 专家分析乱局根源与走势
图片作者:陈东达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新民环球讲坛现场 本版摄影 陈东达
图片作者:陈东达
图片说明:
图片作者:陈东达
图片说明:现场听众提问
作为冷战终结二十多年来最大的一场国际冲突,乌克兰危机以及克里米亚的并入俄罗斯,引起了人们各个方面的思考。
这场危机究竟为何发生,有哪些直接诱发的因素,又有哪些潜在的深刻动因?这场危机三个月来的跌宕起伏,是按照怎样的路径在行走,又将会走向怎样的前景?这场危机与当今各个大国有着何种关联,又使得他们各自做出了何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反应?
无论今天依然处于发展过程中的这场危机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危机本身对于今后的国际政治和世界发展来说,将会留下怎样令人深思的启示,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现场语录
官场腐败严重
乌克兰的腐败现象非常严重。一位俄罗斯朋友对我开玩笑说:“俄罗斯虽然也有腐败,如果你向官员行贿,至少他还会帮你办事。但在乌克兰,你就算丢钱下去,然后就找不到办事的人了。”
找不到国家稳定的发展方向,对乌克兰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因为国家宪政不稳定,不少政客和寡头抱着投机心态,追逐最大利益,那些本来投靠亚努科维奇的人,一到危机发生,也就马上倒戈,一哄而散。
文化独具特色
乌克兰地处欧亚文明结合部,它与俄罗斯、白俄罗斯都属于东斯拉夫民族。乌克兰的文化虽然受到俄罗斯和欧洲的双重影响,但它既没有俄罗斯那种扩张的帝国情怀,也不同于欧洲式的理性主义。
在历史上,乌克兰人长期生活在相对比较艰苦的自然条件下,还要和黑暗的沙皇制度斗争,人民在压抑中对宗教信仰非常虔诚。乌克兰的艺术作品通常以农舍、田野等为主题,在现实主义中透露着质朴、神秘主义的色彩。
亚氏非亲俄派
亚努科维奇是不是亲俄派?我非常明确地回答:不是。而且这个人恐怕普京还看不太上。以普京的性格,他不喜欢那些左右摇摆的政客,今天到欧盟那边去讨价还价,明天又拿着欧盟那里讨来的东西向俄罗斯索价,但有些政客就是这样。
总的来说,亚努科维奇所在的乌克兰“地区党”,还是希望在东西方,在左右派之间寻求平衡,但是这很难。
欧美保持距离
因为面临新兴经济体的巨大竞争压力,欧盟目前结盟美国的势头正在加强,但是它和美国打交道非常留有余地。
就乌克兰问题而言,美国人远在天边,地缘政治环境完全不一样。对欧洲人来说,如果爆发战争,最倒霉的是我。由此产生的难民问题、恐怖活动问题,俄罗斯弄得不好发起脾气来扔两个东西过来,最受不了的还是欧洲人。所以这次欧洲虽然也是跟着美国走,但是它非常注意尽量保持距离。
德国正在“冒头”
在各国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上,值得关注的是德国,这次它的“腔调”不太一样。默克尔用从来没有过的强硬态度批评普京。
俄罗斯舆论分析说,德国二战结束后憋了那么多年,一直被压着出不了头。如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欧盟情况很糟糕。法国人老是出洋相,英国人老谋深算,躲在旁边保持距离,欧洲有好处我介入,你发生麻烦了,对不起,我是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这时候,欧盟的事情只能让德国来挑大梁。
目前的德国政府,不光是在国内摆得平,尤其是整个欧洲社会对它有需求,在这个情况下,德国人的底气足了:是不是我们该“摘帽子”了?这个心态在成熟。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自从美国发现页岩气之后,欧洲尤其是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存度,在中长期阶段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这是俄欧关系、俄德关系可能被“釜底抽薪”的一个关键因素。 麦芒 整理
演讲摘要 内外因素搅乱乌克兰 “联邦化”是未来选项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冯绍雷
乌克兰局势变化源于国内、国外一系列政治经济变动和复杂历史文化因素的相互交织。
危机背景:宪政多变
从长时段的背景来看,至少值得关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乌克兰国内宪政多变、国家治理能力虚弱,乃是造成本次动荡的一个长期的结构性原因。自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在二十余年中出现了五次重大宪政变化。
从表面上看来,乌克兰的宪政权力构架在总统主导和议会主导这两者之间大幅度摇摆,导致民众的政治认同长时期来难以稳定;实际上,每一次宪政权力的变动总是受到外部势力的深度干预,同时,也受到政治精英和寡头集团势力的疯狂寻租。
人们常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但是在政治治理结构不断折腾的背景之下,一个原本资源相当丰富、工业基础强劲、有一定制造能力的乌克兰经济先是受“休克疗法”摆布,后是在一轮又一轮不同利益集团的主导下,经济发展取向或是向东、或是向西,造成了长期经济徘徊、外债沉重、腐败盛行、失业严重。乌克兰的经济成为政治动荡的“人质”。
苏联解体之初,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经济处于同等水平,但是,二十年下来,乌克兰人均收入只有白俄罗斯的一半,只及波兰的四至五分之一。
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来看,乌克兰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欧亚文明结合部西端的特定历史地理位置。一方面,当地有着来自欧洲和来自东方文明交融的长期历史,形成了乌克兰异常绚烂夺目的文化传统,但另一方面,也使其长期以来受外部势力的深刻介入。不光乌克兰因民族人种、语言宗教、历史上的政治归属等因素使得其内部高度分化,而且当代国际政治中美欧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拉锯拔河,成为内部左右摇摆的直接缘由。
北约和欧盟东扩,一连串的“颜色革命”,一边使得乌克兰国内政治经济呈内部分裂状态,另一边使得原本脆弱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出现重大裂痕。而新世纪“黄金十年”中俄罗斯所获得的复苏和国力的总体增长,以及普京大力引导的强国精神,使得俄罗斯再也不愿以“冷战失败者”的身份与西方打交道。虽然,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还没有发展到迎头相撞,但是,在如乌克兰这样的缓冲地带出现危机型爆发,乃是“偶然之中有其必然性”。
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我们从乌克兰危机的发展阶段和演进路径来观察一下危机的特点。
第一阶段:作出艰难选择
经历了很长一个阶段和欧盟之间的谈判后,乌克兰依然得不到所想要得到的经济支持。欧盟提出,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予财政支持的同时,必须对乌克兰国内司法程序进行大幅度改革,实际上是要让总统亚努科维奇释放被审判囚禁的政治死敌季莫申科。在亚努科维奇既面临欧盟政治压力,同时又得不到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才决定转向俄罗斯。
2013年11月21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签订协议,俄方同意提供150亿美元以购买乌克兰国债,俄向乌提供的天然气供应价降低三分之一,同时乌克兰中止与欧盟联系成员国问题的讨论。乌克兰国内形势开始动荡。
第二阶段:基辅发生政变
关键的变化发生在2014年的2月份。随着西方的干预,2月中旬以后,反对派的活动大为活跃,以“右翼成分”为突出代表的激进势力影响突然上升。与2004年“橙色革命”的时候相比,激进反对派立场更右倾,行动更为暴力,并无固定首领、但是行动高度迅速和具有组织力。
同时,亚努科维奇阵营开始分化,不光“地区党”骨干开始反叛,包括原来依靠亚努科维奇的寡头势力逐渐与反对派合作,特别是议会党团的力量向反对派倾斜。
2月18日独立广场出现暴乱,亚努科维奇本人一退再退,甚至当时普京还曾建议,不能从广场撤出维持秩序的警察,但是,亚努科维奇并没有接受。2月21日在法国、德国、波兰,包括俄罗斯见证之下,亚努科维奇和反对派签署协议,同意回到2004年宪法——乌克兰政局再一次从“总统议会制”转向“议会总统制”,成立过渡政府,并同意于2014年年底之前举行大选。
出人意料的是,“右翼成分”宣布,如不接受广场反对派主张,他们将走向武装暴动的立场。在此背景之下,议会立场完全倒戈,不光“弹劾”了当时一度消失的亚努科维奇总统,而且2月22日议会通过了乌克兰反对派宣布组成的新政权。季莫申科的意识形态专家图尔奇诺夫担任了临时总统,季莫申科的伙伴、祖国党的亚采纽克担任了新政府总理。
第三阶段:克里米亚动荡
2月22日政变之后,乌克兰局势并未平息,3月初,俄罗斯议会通过决议,同意对乌克兰用兵,但是,是否真正动用武装力量的权力掌握在普京手中。美欧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3月16日,克里米亚居民以96.77%的高票通过克里米亚归并于俄罗斯的全民公决之后,普京高调回应,并签署克里米亚归并于俄罗斯的协议。至此,有关克里米亚去向的悬念大体尘埃落定。
从危机以来的整个过程看:第一,内外复杂因素的长期交织显然是重要动因;第二,亚努科维奇无力掌控局面也成为众叛亲离的重要诱因;第三,乌克兰的政变和街头暴乱互为呼应,反对派的激进和极端倾向使得事态走向不可控制;第四,政府和反对派之间在西方大国见证之下的协议未被执行成为乌克兰危机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事件;第五,西方的制裁威胁没有能够阻止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短期走向:僵持抗衡
随着克里米亚公投和俄罗斯接受其加入,围绕着乌克兰问题的抗争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有待关注的是,东部乌克兰俄语人口地区是否会如同克里米亚一样出现要求归并于俄罗斯的政治要求?美国与欧盟将会采取何种升级的措施打压俄罗斯?
目前来看,克里米亚的归于俄罗斯并不会是事态的终结,肯定将会有一连串博弈和对抗接踵而至。从短时期看,僵持和抗衡的局面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如若国际社会能够冷静地估量各方实力的对比,认真地思考未来可能的各种走势,并真心诚意地进行沟通,还依然有可能逐步地使乌克兰走出目前危机。
关于乌克兰未来政治格局的前景,著名学者布热津斯基提出过一个乌克兰“芬兰化”的建议。内容包括,乌克兰可以像芬兰一样,采取实质上的中立政策,政治上可以和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经济上可以加入欧盟、也可以和俄罗斯建立紧密合作,但是军事上不加入任何被俄罗斯认为针对自己的军事组织。
鉴于俄乌与俄芬之间的不同关系状态,这一考量未必会被俄接受。同时,在俄罗斯已经明确接受克里米亚加入的背景之下,西方也未必仅限于乌克兰中立的立场考量,特别是乌克兰本身将会更加急切地要求得到西方的军事支持,乃至于提出加盟。但是从长远看,类似于“中立化”的考量还不失为一个思考问题的起点。
普京总统私人经济顾问格拉济耶夫曾经提出过乌克兰“联邦化”的主张,认为乌克兰可以真正赋予地方自治和自主权力,使其能够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度。当下克里米亚局势激化,各方未必会把“联邦制”问题置于谈判桌上,但鉴于乌克兰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从中长期看,“联邦制”也会是个难以规避的政治选项。
带来启示:避免对抗
尽管乌克兰的危机局势远未有尽头,但是细细观察整个过程和当下发展还是可以汲取不少教益。
第一,地区形势的动荡往往是国家自身发展的缺乏定势和未能形成内部认同,致使外部势力和国内政治掮客有可以寻租之机。
第二,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主导和干预还是一个无情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问题在于,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追求和实现国际政治公平与正义。
第三,乌克兰危机说明现有国际政治范式缺乏应对现有危机的手段和机制,迫切需要加以弥补和提升,各方应该通过保持协作和克制来维持既定格局下的稳定。
第四,乌克兰危机之后,这个混乱中的世界未必就一定重回冷战,但是冲突形势的加剧乃至于全面动荡还是非常可能,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不光要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利益,而且,更要关切如何推动国际社会在发展和进步中避免对抗和冲突。
现场互动 冯绍雷现场回答听众提问
听众朱稳根:在这次事件中,中国采取怎么样的应对最符合我们的长期利益和对国际秩序的贡献?
冯绍雷: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外交表态还是非常慎重。对于一国领土主权完整这种原则性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维护。今天的世界变得很复杂,如果连这条几乎是最后的底线都保不住,那真是要天下大乱。请注意,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下。所以从中国的表态中可以看到,尽管我们和俄罗斯是好朋友,但还是主张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指的是什么很清楚。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在表态中强调两点。第一,事出有因。事情很复杂,不仅仅是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美国说要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真的吗?它做的那些事和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有关系吗?所以中国明确地说事出有因,是有份量的。第二,基于法律立场来处理当前国际争端。国内法遵守了吗?国际法遵守了吗?遵守的是哪一条?这些伏笔都安在这里。所以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表态是有道理的、正确的、严谨的,而且为今后中国进一步在这些国际问题上发声音留下了余地和空间。
所谓余地和空间,比如克里米亚公投决定独立或归入俄罗斯,中国应该作何表态?习近平主席参加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邻居有喜事要上门道贺,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我接着习主席的这个思路往下想,如果邻居之间有纠纷怎么办?按我们的习惯,要去做和事佬劝劝架,而且当有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要主持公道,用上海话说,要做“老娘舅”。
“老娘舅”怎么做?首先要有原则,不能和稀泥。那么在目前的纷争下还有没有原则、有没有空间容中国伸张正义呢?我认为是有的。俄罗斯议会批准在乌克兰动武的理由是俄罗斯居民在乌克兰受到迫害,这个理由在国际法中有过不少先例,但是中国非常不主张以此为理由危害一国领土主权完整。所以我们还是要劝俄罗斯朋友冷静,克里米亚公投结果出来后,俄罗斯能不能慢点表态,留出几天时间让各方磋商。毕竟普京也曾经公开表态,尊重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另一方面,对西方朋友,我们要提一提关键的乌克兰政府与反对派的 “2·21”协议。这样一个在国际监督下达成的合法协议为什么第二天就被推翻?而且西方似乎就从此忘记了这个协议?虽然乌克兰现政权已是既成事实,并且被西方普遍承认,但为了乌克兰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能不能在重要国际场合公开表态:我们主张对2月中旬以来乌克兰事变中的有关国际协议给予尊重和重新审核。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立场和空间,如果有这么一个中国“老娘舅”,既劝西方尊重“2·21”协议,又劝俄罗斯稍安勿躁坐下谈谈,其中有的是运作的空间和说公道话的余地。中国要学会把有道理的想法公开讲出来,用合理合法有情有义的表述,表达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想法。
听众徐君宽:美国强硬反对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如果克里米亚真的并入俄罗斯,俄美关系会怎样?
冯绍雷:我刚才说了“老娘舅”的立场,但是事实上情势越来越紧迫,理性、妥协的空间越来越小。美国指责普京是“希特勒”,控诉普京的“十大谎言”,威胁要封普京的银行账户,这些都是当年用来对付萨达姆、卡扎菲的手段。我在莫斯科体会到普京已经非常生气,如果真有一天他忍无可忍怎么办?而且俄罗斯也有自己的盘算,与其被西方一点一点分化肢解,先是东欧,现在乌克兰,然后中亚、白俄罗斯……不如先发制人。
前一阵美国国防大学专家来访,他认为俄罗斯拿走克里米亚也罢了,但如果要动东乌克兰,美国肯定要和俄罗斯对着干。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俄语居民在东乌克兰占多数,克里米亚一旦并入俄罗斯,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大战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我还是认为,在最后摊牌前,哪怕一分钟也要争取。
听众李学海:乌克兰政权变化,对中乌合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冯绍雷:中国和乌克兰的经贸关系发展得比较好,我们和乌克兰不仅有农业合作,就在克里米亚还有一个大的港口建设计划,这对中国的“走出去”是重要的一步。此外,我们和乌克兰的军事和科技合作层次也很深。这些合作和政权的意识形态关系不是很大,恰恰在乌克兰尤先科、季莫申科掌权时期,中乌合作得以大幅度推进。不管今后局势如何天翻地覆,希望大家保持冷静,让这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合作关系能够维持下去。
听众刘保坤:乌克兰有60万平方公里土地,有强大的重工业和军工业基础,是苏联时代最强大的加盟共和国之一,为什么现在经济糟糕成这样?
冯绍雷:一个国家经济要振兴很难,但是要折腾很容易。我觉得首先,乌克兰的政治家、精英、寡头们心神不定,没有主心骨,对国家的未来不肯好好商量,不能形成稳定的发展方向。来自外部的牵制当然有,但关键还是国内缺少稳定的宪政构架,二十多年五次六次“翻烧饼”,折腾得太厉害。即使体制有缺点,还是应该通过协商,体现多元利益,建设合理的宪政框架,逐步走向真正有效的市场和民主法制。若是如此,乌克兰绝不致沦落到今天这一地步。
听众金伟民:克里米亚公投后,有关各方还会有些什么牌打出来?
冯绍雷: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都已经宣布克里米亚公投是非法的,乌克兰现政权当然也对克里米亚公投全盘否定。而从俄罗斯民意来看,普京目前支持率70%,是近年以来最高的。在目前双方相持不下的局面下,真的很需要有人从中斡旋。联合国,已经宣布派观察小组赴克里米亚观察;欧安组织,也想派观察小组,但被俄罗斯抵制;那么其他的,比如上海合作组织,能不能也去看看,说说公道话,以我来看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克里米亚如果并入俄罗斯,很可能东乌克兰有两三个地区也会跟进,美国当然不会接受,那就意味着东西方政治和军事对抗形势升级。从军事力量对比看,俄罗斯虽然无法和美国加北约的总量抗衡,但力量也不容小觑,不是没有反制手段。
普京一直致力于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希望在原苏联版图内实现经济一体化。但如果和西方对抗升级,有人指出,俄罗斯可能会出现所谓“基本范式的变化”,即不再认同市场经济,不再认同一体化等等。那样一来,无论在经济、政治、安全上,局面都会变得异常困难。所以还是那句话,情势已经非常危急,我们需要用理性的态度解决问题。
听众赵子洲:原苏联的其他一些加盟共和国也有相当多俄罗斯裔人,它们这次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有什么态度?
冯绍雷:的确,除俄罗斯外的原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内或多或少都有俄罗斯裔居民存在,在国家主权问题上遇到这种问题该如何表态,是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比如哈萨克斯坦,这一次非常谨慎,不表态。白俄罗斯,除了宣布与俄罗斯联合军演反制西方外,总的来说表态也非常谨慎。
乔伊 据3月15日讲坛提问整理
(观看视频录像请登录新民网www.xinmin.cn)
现场侧记
15日下午,新民环球讲坛聚焦马年的一个国际大热点——乌克兰局势。刚刚从莫斯科归国的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作客讲坛,为热心听众们带来了对乌克兰局势的最新解读。
听众胡向东先生这次也是有备而来,讲座还没开始,他便和记者讨论起乌克兰局势以及中国在这次危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中国政府一向坚持的外交原则。”胡老先生说,面对俄罗斯这个老朋友,中国对这场“东拉西扯”的危机不得不谨慎表态,“一会儿我要跟冯教授去探讨下这个问题”。
讲座一开场,冯绍雷教授便以老子的一句名言点评了乌克兰乱局的根源——“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多加搅动,多搅便容易烂,治国也同样如此。但乌克兰自建国以来局势便跌宕起伏,这一次危机更成为冷战后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国际危机。这番精到的梳理分析,一下子让不少听众豁然开朗。
冯绍雷教授还拿出自己多年前赴乌克兰考察的经历,介绍了经济不景气与政治腐败的乌克兰败象。精辟且引人思考的分析,令胡向东老先生半点也不敢走神,听到尽兴处还会与老伴轻声讨论一番。讲座结束,意犹未尽的胡老先生跑上讲台,拿出准备好的问题同冯绍雷教授交流起来。
来自杨浦区的郎建华是一名人民警察,前一晚还在辛苦地值夜班。但为了不错过这场精彩的讲座,值班结束后他仅睡了短短几个小时,又匆忙乘公交车赶到讲坛会场。“单程就要两小时,但很值得!”郎建华说,中国对乌克兰的乱局不能置身事外,关注最新局势十分必要。
本期新民环球讲坛的提问环节多了不少年轻面孔,第一个提问机会便被年轻听众小赵抢得。对于听众提出的关于中国角色的问题,冯绍雷打比方说,“老娘舅”的角色不好当。他指出,“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出有因”这一中国外交部的表态很有分量,且留有余地。这番贴切的比喻与到位的分析引得满堂掌声。
经过前几期新民环球讲坛熏陶,听众们提问也十分到位。接下来的几个问题引得冯绍雷教授夸赞:“大家提问水平很高,点到了许多因为时间原因我没能讲到的重要问题。” 本报记者 齐旭
新民环球讲坛诚邀读者参与
国际风云关联你我他,环球讲坛纵论天下事。由新民晚报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民环球讲坛”自6月1日开讲以来,各界反响热烈。
讲坛通常安排在双休日下午2时至4时,由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主讲,聚焦热点问题。
有兴趣参加的读者请将报名信息发送至电子邮箱xmhdzb@163.com,或拨打热线电话52920166,同时欢迎团队报名。名额有限,额满为止,本报将在国际新闻版刊发启事预告下一期讲坛时间和地点,敬请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