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荣教授“日本如何看待二战结束70周年”的学术讲座举行
4月17日,朱建荣教授以“日本如何看待二战结束70周年”为题的学术讲座在理科大楼A404举行。朱建荣198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日语专业,1986年赴日。1992年在日本学习院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日本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华人教授协会代表。研究方向为东亚国际关系、日本外交和中国现代史。
在讲座伊始,朱建荣教授从日本研究方法论开始讲起,他认为要了解日本怎么看,等同于我们如何去了解日本的想法,如何看待国内的日本介绍和研究。他在新书《21世纪怎么看日本》,提出对《菊与刀》在中国学界对日本的研究中备受推崇这一现象是否是受到日本的诱导,是否应当作为研究日本重要典籍应受到质疑。《菊与刀》在日本缺乏对自身自信的情况下出版,强调日本有独特文化独特思维的民族,日本因该书又重新建立起民族自信,向外界推介该书。但在日本国内出现很多对该书批评,主要在于日本对西方来说非常独特,但日本对亚洲文化来说具有一定相似性,并非与东西方向比都非常独特。其次,在中日双方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方面,据日本言论调查,中日民众90%以上好感度非常低,大部分人都依靠本国媒体了解对方。但媒体对别国的报道易受情感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偏见,日本对华认识也存在类似问题。
现代日本战略特点表现为反应型,在中国采取“高铁外交”之后日本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日本在超越现实的前瞻性的战略构想方面有所欠缺,他们所擅长的是课题型研究。田中奏折也并不是一整套称霸战略。日本NHK对轰炸珍珠港事件研究发现,并无会议提出应当攻打美国,当时日本并无完整对美作战计划以及失败后的备选方案。我们对日研究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在对战后日本有充足了解的前提下进行。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应当有所警惕,但对反战人民的意志也应当有所了解。
日本曾有对侵华战争有所表态,但日本内阁更换,日本官方说法就会有所改变,教育中教科书有提及二战,但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教育制度更加体现这一点,将二战作为非重点内容。中日双方对于保持中日双方友好关系,维持亚洲和平存在共识。但在相互交往中,对于日本侵华历史认识的处理还应当慎重,年轻人交往中可以采取友好交往,深入交流的方法。
最后,朱教授对安倍政府前途及其未来举措进行了分析。安倍再次上台之后,内阁充斥着各方面不同势力,不同于先前的朋友内阁,并提出了安倍经济学。日本商界、学界对安倍经济学能够帮助日本经济走出困境持有怀疑态度。日本经济目前利好是政府操作的结果。安倍经济学强调增强对日经济的信心,包括上调工资,国际油价下降等都有所帮助。目前,在野党不是自民党对手,党内对手也被击溃,安倍如不在经济上出现重大失误,暂时不可能下台。由于去年参拜靖国神社的后果,今年仍旧参拜的可能性较小。
安倍虽然是右翼人士,但父亲安倍晋太郎是可能会对社会现实妥协的政治家,安倍可能会受到父亲影响。他希望希望日本突破各种束缚,成为拥有军队和先进武器的国家。但日本宪法修改门槛很高,并且需要参众两院2/3投票通过,自民党存在非右翼人士。今后两年,可能要突破二战后的束缚,对发展自卫队的束缚,自卫队权已经通过,今年可能落实。
讲座结束之后,与会师生就多个方面的问题与朱建荣教授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