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南平:智库观点:RCEP协议签署与亚洲区域价值链能级提升
来源:上观新闻
转载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313162.htm
RCEP协议的签署将更进一步促进更大范围的区域内产业链融合,在产品和服务竞争中实现区域内各种禀赋资源的再次优化组合,并以区域价值链再造和扩张的模式进行全面能级提升。而这不仅在贸易领域,而更会是在产业领域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创新,并给区域内各个经济体带来长效的经济社会福祉。
无论用意外之喜,还是用顺理成章来形容长达8年之久的RCEP协议谈判最后的签署均有其合理之处。从意外之喜来看,在过去几年间,全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包括今年疫情期间出现的“经济主权”强化的思潮,均对既有的多边主义,制度优先推进的全球化进程构成了严重挑战,不仅全球多边贸易最基本框架WTO面临着上诉机制停摆的困局,同时全球多边贸易进程受阻,双边互动显著加强。而从RCEP协议签署的顺理成章来看,无论既有的全球经济格局如何变动和频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就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对应的亚洲国家经济表现和区内贸易结构优化在全球的角色表现而言,亚洲区域无疑是全球最闪光的亮点。
2019年7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表《现在是亚洲的未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00年亚洲占全球GDP约三分之一(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全球50%的高水平,亚洲占世界总消费的40%。报告对全球71个发展中经济体的调查中选出了18个GDP持续稳定增长的经济体,7个是长期表现优异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而11个近期表现最出色的经济体中4个经济体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位于亚洲的东南亚地区,以此,甚至有学者已经断言新的“亚洲时代”已经开启。而从区域内贸易结构来看,亚洲区域内贸易在过去的十年间从42%上升到53%,增长了10个百分点,不仅是全球区域内贸易总量上升速度最快的地区,同时其贸易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亚洲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由此,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链和供应链互动互补明显加强。而本次全球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RCEP的签署,且主要是由亚洲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全面参与,其又能够给亚洲区域一体化,特别是亚洲区域价值链能级的提升带来哪些影响?区域内多边主义治理之路又会有哪些新的发展空间?
首先,从横向比较来看,在既有的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中国融入全球开放型经济之后,亚洲的全球价值链角色已经在逐步的改变,一方面是在过去十年间,中国替代了日本成为了全球三大价值链中心之一,而中国自身在全球经济规模占比中的不断提升,为亚洲区域的价值链的区域化和本土化不断注入“中国动力”,进而使得亚洲区域内贸易在过去十年间快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远超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修订后为新的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的内部贸易增速。而另一方面,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性,包括技术链的融合度也在不断提升,改变了区域内传统依赖外来投资并对区域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从区域贸易的构造特点和韧性而言,即使在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不同程度断裂的情况下,区域内各国之间贸易增速依然得以保持,最新数据来看,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东盟就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国家内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之间贸易额稳定增长。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依然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并和中国、日本、韩国均保持了稳定的贸易联系,区域的内循环的态势已经形成并开始明显加速。而RCEP协议的签署则更有利于在制度框架下,以高水平贸易标准提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困扰区域内生经济发展面临的贸易壁垒问题,并使区域经济未来以内生动力进行可持续性的扩张增长。
其次,从区域价值链的构造特点和发展前景角度看,虽然在过去十年间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角度看,亚洲区域中虽然有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占据全球价值链部分高端领域,并能够提供相应的技术链供应支撑,而中国也正在不断进行产业链升级优化,加大区域内产业链接并努力跻身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但是,就总体水平而言,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区域价值链一方面依赖于欧美出口市场,受区域外经济不稳定而波动影响较大,而另一方面东南亚区域的产出主要还是集中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出口定制和委托加工产业运行模式明显,产业链的区域自主能力和基础薄弱。而RCEP协议的签署,从表面理解而言,是扩大的区域内的贸易创造和实现贸易转移,并以制度结构优化促进各国相互间的贸易增长,但从更深层的制度价值和空间角度而言,RCEP协议的签署将更进一步促进更大范围的区域内产业链融合,在产品和服务竞争中实现区域内各种禀赋资源的再次优化组合,并以区域价值链再造和扩张的模式进行全面能级提升。而这不仅在贸易领域,而更会是在产业领域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创新,并给区域内各个经济体带来长效的经济社会福祉。
最后,从区域内多边主义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优化来看,既有的全球区域一体化实践成败经验已经表明,贸易层面的制度框架签署仅是区域一体化融合的良好开端和起点,而区域经济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更需要在产业链和区域价值链升级层面进行同步提升。对此,RCEP协议的签署,特别协议中是对于投资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开展等文件章节的设置,不仅符合二十一世纪全球贸易投资高水平标准的要求,同时其要求更大程度和更宽领域的产业投资促进,完全可以带动区域多边主义框架下的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对应的是,中国在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明确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对外发展战略。而区域制度框架与区域大国战略选择两种动力叠加互动所催生的制度化效果,不仅可以为区域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空间,同时也更有助于推动中国在新环境下对外开放中所追求的国内国外双循环实现。因此,可以相信RCEP协议的签署国合作,在中国所提供巨大市场空间的机会中,在区域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加深融合的进步中,必将为区域多边治理结构改善提供属于亚洲思维的独有新范式。
RCEP协议的签署,无疑是全球多边主义的巨大胜利,也是区域治理结构优化和提升的新开始,其以务实的实际行动对于当下各种逆全球化思潮、行为和举动进行了有力回击。展望未来,可以相信,无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如何风云变幻,都不会动摇RCEP协议签署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将进一步融合发展,RCEP协议本身会推动新技术革命挑战下的区域价值链不断优化和能级,并同时为全球和区域发展更美好的未来,提供亚洲独特的新力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