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刊》:学者研讨疫情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2月19日总第547期
转载链接:http://testname.cssn.cn/keyandongtai/keyanguanli/202102/t20210219_5312278.shtml#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本报讯 (记者查建国 夏立 陈炼)近日,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新冠大流行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俄罗斯经济论坛(2020)”在沪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姚枝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分别致辞。
周傲英表示,华东师范大学有着悠久的俄罗斯研究传统,此次论坛必将进一步推动该校俄罗斯欧亚和东欧研究迈上更高台阶,也将为凝聚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致力于学术研究、资政启民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姚枝仲表示,俄罗斯是我国周边体量较大的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其独特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值得中国学界深入研究。他认为,国别经济问题研究特别是对象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政策研究,既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也可以为我国处理好与对象国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刘军表示,冷战结束以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在中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有了大幅提升,为中俄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夯实了基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俄罗斯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深刻认识俄罗斯经济运行的本质及发展的规律性因素,对于中俄经贸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重点围绕“俄罗斯经济与中俄经济合作”“欧亚国家经济与中国—欧亚经济关系”“中东欧国家经济与中国—中东欧经济关系”三个专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对近20年来俄罗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评析。他认为,2000年至2007年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既有深化市场改革的政策的作用,也有国际能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积极因素影响。2008年至2020年俄罗斯经济发展跌宕起伏,其中深层次原因在于没有摆脱依赖能源的发展政策。从当下来看,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基础性条件还不够充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作题为“2020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回顾与复苏展望”的演讲。他认为,受全球疫情及地缘政治和西方压力的叠加影响,当前俄罗斯经济会维持低速增长。在新能源革命和全球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俄罗斯力图摆脱对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过度依赖,加快振兴国内制造业,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通过实施“工业化路线图”,打造区域产业链,这些举措对其经济长期增长有驱动效应。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中东欧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晓川探讨了后疫情时期中欧产业转移给中东欧国家带来的机遇。他谈到,后疫情时期中欧产业链部分重组不可避免,欧洲国家通过重新布局产业结构来增强自身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战略安全与稳定。作为欧亚大陆新兴经济体,中东欧国家依靠经济地缘、产业布局、劳动力要素和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将首先在中欧产业链重组中获益。从大国关系及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东欧国家在欧亚大国竞合关系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田春生探讨了俄罗斯经济“内向化”发展趋势。他认为,俄罗斯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因此,在国际和国内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内向化”趋势将会延续,甚至可能会固化,它将是影响未来几年俄罗斯经济走势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剖析了俄罗斯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他表示,俄罗斯能源产业链存在一定短板,同时国际能源格局的结构性变化、页岩气革命及新能源发展给俄罗斯等传统能源国带来了挑战。面对挑战,俄罗斯能源战略目标以及应对方案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他认为,俄罗斯首先应以保持生产、力争出口稳中有增为目标,在力保市场份额的同时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美国等形成竞合关系;其次是形成多元化的天然气管道出口线路,以布局氢能发展为主要方向;最后是开拓新市场,加大液化天然气开发力度。
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开幕式及主旨演讲环节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教授曲文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邵滨鸿主持。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