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日台關係提升的地區風險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转载链接: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6127038
閻德學,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華東師大俄羅斯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庫周邊合作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華暨華東師大俄羅斯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庫周邊合作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閻德學,不久前接受中評社北京記者站副站長、主任記者徐夢溪專訪,深入分析了美日首腦峰會聯合聲明中提及台灣、日本追隨美國打“台灣牌”背後的原因,日本未來會如何在中、美、台三方游走,日台關係提升對台海局勢的影響,以及中方如何應對等問題。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7月號以《閻德學:日台關係提升加大地區動蕩風險》為題刊登了這篇專訪。文章內容如下:
閻德學表示,從美日聯合聲明來看,台灣問題當前仍被美日作為防範遏阻中國的棋子。可以預見,美日同盟未來主要從三方面干預台灣:一是在“印太戰略”框架下,加強對台聯繫,創造高層互動機會,提升台灣國際活動空間,變相縱容台獨勢力,擾亂兩岸關係正常發展;二是在南海、香港、新疆等敏感問題上加大對中國的指責,鼓吹台灣為“民主高地”,強調與台灣意識形態的一致性。三是菅義偉政府配合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對華採取“競合混動”的方式保障台灣地區的所謂“自由繁榮”。
對於日本將如何處理與台灣的關係,閻德學表示,首先,日本會繼續“腳踩兩隻船”,增加在兩岸關係中的話語權;其次,菅義偉政府同安倍政府一樣,認同價值觀外交,對蔡當局有所期待;最後,菅義偉政府對台政策會尋求正式與非正式間的動態平衡。
針對菅義偉強調日本不會軍事介入台灣,閻德學認為,由此可見,菅義偉政府雖跟隨美國打“台灣牌”,但不會直接觸碰“一中”紅線,不會任由日中關係滑向深淵,不會公開表示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為發展日中關係保留空間。對日本來說,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安全合作同樣非常重要,二者無法完全割捨。另一方面,隨著美國實力的衰落以及中美博弈進入新的階段,日美同盟受美國因素強烈影響,日本不得不警惕美國出現第二個“特朗普”,竭力避免日美同盟再次出現“漂流”。
談到日本未來會如何在中、美、台三方中游走,閻德學指出,拜登政府上台後積極團結盟友,日本同樣積極響應,在日美首腦會晤後表現出明顯的“向美傾斜”之勢,此次聯合聲明重提台灣問題就是一個例證。同時,日中關係在菅義偉政府外交次序中肯定低於日美同盟,但會高於日台關係。但也不應該忽視日本的自主性,可以預見,日本並不會在地區內引入大規模的反導系統,也不會在台灣問題上採取實質行動。日本在中美之間一定是以滿足自身國家利益需要為核心。
但閻德學提到,日本挺台會使台獨分子囂焰更盛,加大地區動蕩的風險,同時,日台關係提升也會導致台海地區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對於日本介入台海和日台關係的提升,閻德學建議,第一,中方要堅持一中原則底線,把握中日關係發展大局。第二,遏阻日本縱容勾結“台獨”勢力挑戰大陸“一中”底線。第三,維護中美日關係大局,遏阻日台關係升級。
以下為問答全文:
中評社:4月舉行的美日首腦峰會在會後發表了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是時隔52年美日聯合聲明首次提及台灣。請問美日為何會在首腦會晤後的聯合聲明中這樣提及台灣問題?
閻德學:由於歷史原因,台灣問題一直是亞太地區的一個不穩定因素。從美日聯合聲明來看,台灣問題當前仍被美日作為防範、遏阻中國的棋子。
近年來,蔡英文當局主動向美日靠攏,反覆試探“一中”紅線,導致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出於種種判斷,美日擔憂中國大陸乘勢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以武力收回台灣,必將造成地區動蕩,影響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和穩定繁榮。這次美日聯合聲明將地區安全合作放在同盟的首要目標,把日美同盟定義為新時代的同盟,表示要在安全上建立“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特朗普政府時期曾推行“印太戰略”遏阻中國,拜登政府又高調繼承“印太戰略”,主動安撫並聯合傳統盟友組建抗中聯合戰線,日本因其獨特的地緣戰略位置、較強的綜合實力以及“甘願仰人鼻息,充當美國的戰略附庸”,故被美國所看重。
在中美關係高度緊張的情勢下,拜登與菅義偉會談後,在聯合聲明中針對中國,再提台灣問題,表明拜登政府欲通過尋找盟友所關注的議題,主動拉住盟友共同對付中國的戰略意圖。菅義偉政府主動迎合,表現出較為強硬的態度,一方面,為了消除特朗普時期一度被“嫌棄”和“靠邊站”的心理陰影,繼承了一貫向盟主示好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菅義偉政府並不擅長外交的短板。實際上,菅義偉政府選邊站隊美國,大大縮小了日本對華外交迴旋空間以及其所標榜的中美間的“橋梁”作用,再次給中日關係製造降溫風險。
中評社:根據消息透露,除了美日首腦會晤,此前美日“2+2”對話也提及台灣問題。那麼美日接下來會如何聯手干預台海?日本現在為什麼要跟著美國打“台灣牌”?
閻德學:1969年尼克松和佐藤榮作會談後的聯合聲明首次提及台灣問題,當時日本的表述為:“首相表示,維護台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對日本的和平與安全同樣重要。”這次拜登和菅義偉在聯合聲明中重提“台灣問題”,強調“台海的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明顯是為了尋找中國國家安全的痛點下手,增加防範中國的籌碼。可以預見,美日同盟未來主要從三方面干預台灣:一是在“印太戰略”框架下,加強對台聯繫,創造高層互動機會,提升台灣國際活動空間,變相縱容台獨勢力,擾亂兩岸關係正常發展;二是在南海、香港、新疆等敏感問題上加大對中國的指責,鼓吹台灣為“民主高地”,強調與台灣意識形態的一致性;三是菅義偉政府配合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對華採取“競合混動”的方式保障台灣地區的所謂“自由繁榮”。
日本跟隨美國打“台灣牌”有其自身考量,一是基於美日同盟關係考慮,小泉政府時期就提出:“袛有日美關係好了,中日關係才能好。”安倍政府的“積極和平主義”戰略同樣也是基於美日同盟基礎上提出的。在菅義偉政府看來,跟隨美國打“台灣牌”可以製造同盟的共同對手來穩固同盟關係。二是基於提高日本國際影響力的考慮,菅義偉政府抓住拜登政府重新拉攏盟友組建抗華陣線的時機,體現日本的存在感,提高國際影響力,加大日後同中國談判的籌碼。三是基於國內政治的考慮,在菅義偉赴美前,不少媒體稱其為“外交音痴”,所以通過發表日美聯合聲明、加強日美同盟關係、打造菅義偉外交成果,可以消除其“外交門外漢”形象,有利於鞏固其在自民黨內的地位,贏得更多選民的支持。
中評社:近期,包括在《外交藍皮書》和與美國“2+2”對話、美日聯合聲明中提及台灣、日本防長岸信夫登上那國島遙望台灣、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出入處升起日本國旗等,日方在台灣問題上小動作不斷。請問接下來日方會如何處理與台灣的關係,可能會有哪些表現或特點?
閻德學:首先,日本會繼續“腳踩兩隻船”,增加在兩岸關係中的話語權。可以預見,日本會繼續利用中日兩國對“一個中國”的理解差異,小步積纍提升對台關係。日本對台政策仍將呈現較為典型的雙重博弈特徵,在整體上維持中日“七二體制”,管控對台關係,在局部層面會有意提升對台實質關係。譬如,將對台窗口“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灣也將對日窗口“亞東關係協會”更名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雙方都試圖通過交流機構向“準國家機構”的漸進式升級,提升雙方關係。日本也以此提高其在兩岸關係中的話語權。
其次,菅義偉政府同安倍政府一樣,認同價值觀外交,對蔡當局有所期待。2020年5月,日本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在世衛組織(WHO)大會上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會,稱“對於像台灣這樣在公共衛生方面取得成果的地區,應該參考”;2020年7月李登輝去世時,安倍贊其“構建了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並特意加入刺激中方的語句,強調價值觀外交。價值觀外交構成日對台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菅義偉政府對台政策尋求正式與非正式間的動態平衡。菅義偉曾是日本任職最長的內閣官房長官,作為低調的務實派和安倍外交路線的繼承者,他非常清楚日中關係在日對外戰略排序中遠高於日台關係。對日本而言,中國大陸的經濟資源和龐大市場遠在台灣之上:中日雙邊貿易額維持在3000億美元規模,中國連續12年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國,而日台貿易總額袛有中日的十分之一左右;中日雙向人員往來2018年超過1100萬人次,中國遊客帶動了日本地方經濟增長,夯實了日本“觀光立國”戰略,菅義偉政府不可能因台灣問題放棄大陸市場,與中國經濟“脫鈎”。尋求日中、日台關係動態平衡是日本處理三者關係的關鍵。
總而言之,菅義偉政府無論是出於戰略上的考量還是經濟利益的訴求,都不願看到大陸壟斷對台影響力,也不願因台灣問題與大陸“脫鈎”,因此表現出繼續“腳踩兩隻船”、重視“價值觀外交”以及尋求“動態平衡”的特點。
中評社:我們注意到,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訪美後接受質詢時強調說,儘管聯合聲明中提到了台灣,但日本不會軍事介入台海衝突。請問菅義偉強調這一點,背後有哪些考慮?
閻德學:美日聯合聲明中強調“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表明日美有意打破對台政策的“戰略模糊”,這是對華戰略的較大調整。同時我們也看到,近年來中日關係明顯改善,2018年李克強總理訪日,同年10月安倍正式訪華;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出席G20峰會並訪日,安倍正式邀請習近平進行國事訪問;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日共同抗疫,9月12日,菅義偉宣布參選自民黨總裁答問時,對亞洲版北約持否定態度,強調日本必須同以中國為首的近鄰建立穩定關係,9月16日菅義偉出任首相後,中國領導人即刻發去賀電,9月25日,中日最高領導人舉行電話會談。可見,菅義偉政府雖跟隨美國打“台灣牌”,但不會直接觸碰“一中”紅線,不會任由日中關係滑向深淵,不會公開表示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為發展日中關係保留空間。對日本來說,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安全合作同樣非常重要,二者無法完全割捨。
另一方面,隨著美國實力的衰落以及中美博弈進入新的階段,日美同盟受美國因素強烈影響,日本不得不警惕美國出現第二個“特朗普”,竭力避免日美同盟再次出現“漂流”。前首相安倍認為,聯合聲明提到台灣問題非常有意義,表示“要和美國一起擔負起亞洲、印度洋地區的責任”,聲稱“日本今後將積極配合美國重建聯盟,抗衡中國的戰略,在重構亞太格局和秩序上緊密合作”。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因素一直是影響中日關係的一個關鍵因素,有不少專家認為是因為特朗普政府不重視同盟關係,對華採取強硬政策,中國為了減少戰略壓力,日本為了規避風險,所以中日兩國關係迅速接近。美國總統的任期限制、美國國內高漲的民粹主義和孤立主義情緒,都讓日本不得不做長遠考慮,避免將來日美關係冷淡之際日中關係同樣糟糕,使自身孤懸於“太平洋”之上。
中評社:日本在處理與台灣關係時,會如何平衡自身需要、中日關係和日美同盟這三者的關係?
閻德學:拜登政府上台後積極團結盟友,日本同樣積極響應,在日美首腦會晤後表現出明顯的“向美傾斜”之勢,此次聯合聲明重提台灣問題就是一個例證。無疑,此次聯合聲明大提中國內政問題,給中日關係進一步改善蒙上陰影,如何在加強日美同盟,滿足自身安全和經濟需要後避免重現中日“政冷經冷”的窘境,考驗著菅義偉政府的智慧。不可否認,此次聯合聲明滿足了日本的需要。除了防範中國外,日美還表明在生命科學、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術等方面加強合作,在雙邊貿易、新冠疫情和氣候、東京奧運會等問題上達成了一定共識,基本符合日本需要,得到了國內政界和自民黨首腦的支持。可以看到,國家利益還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出發點,在處理日台關係時也會秉持這一原則,在台海問題上很有可能既做“協調者”,又做“參與者”。
同時,日中關係在菅義偉政府外交次序中肯定低於日美同盟,但會高於日台關係。日美同盟關係是日本對外政策的基石,在這一點上日本不可動搖。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稱“日本需要抱著印度-太平洋已成為前線的認識和心理準備”,此次聯合聲明也表現出日本明顯的“選邊站”策略。中國作為近鄰,對日本的安全和繁榮也非常重要,中日之間培養起來的相互依存關係對日台關係同樣具有影響力。目前,美日聯合聲明發表後中日反應相對克制。中國駐美國和日本使館以及外交部發言人發出了反對的聲音,但沒有全面高調批評日本。日本在首腦會談結束後,也沒有高調宣傳“突破性”成果,估計也有考慮到中國的感受,不想進一步惡化中日關係。如何修復改善中日關係,維持地區戰略平衡是菅義偉政府外交事務上的難題。
最後,不應該忽視日本的自主性。儘管美日聯合聲明中就一些問題達成了共識,但無法保障雙方在今後的所有問題上均存在共同利益;日本也表示重視與中國進行坦率交流,就相互關切的問題交換看法,這些都表明日本在依靠美國的同時想要保持外交自主性。可以預見,日本並不會在地區內引入大規模的反導系統,也不會在台灣問題上採取實質行動。日美聯合聲明增加了日本直接介入台灣問題的主動性,但日本在中美之間一定是以滿足自身國家利益需要為核心,通過依靠美國防範中國來提高自身安全,通過防止日中關係惡化來推動經濟發展,以此在中、美、台三方中游走,維護地區戰略平衡的同時滿足日本國家利益的需要。
中評社:近期,台灣方面也在不斷拉攏日方。日台關係如進一步提升會如何影響台海局勢?對中國大陸處理台灣問題帶來哪些挑戰?
閻德學:日台關係提升無疑使台海局勢更加複雜。一方面,日本挺台會使台獨分子囂焰更盛,加大地區動蕩的風險。2021年4月9日,台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在立法機構稱:“台美將強化在第三地合作,官員可在‘大使館’及官邸會面。”部分台媒報道,蓬佩奧取消美台交往限制之後,台當局所謂駐荷蘭、普羅旺斯、WTO、瑞士、日本等地的“代表”,先後與美國駐在地官員會晤,引得一些台獨分子蠢蠢欲動。台灣地區正副領導人蔡英文及賴清德在近期的一場活動中發表了極具挑釁性言論,甚至妄言要台灣成為正常化國家。如果日本跟隨美國大打“台灣牌”,提升日台關係,將使台獨分子更加肆無忌憚,加大台海地區的動蕩風險,這與美日聯合聲明中強調“台海的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完全是背道而馳。
另一方面,日台關係提升也會導致台海地區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但美國是關鍵外部因素,中美圍繞台灣問題博弈是一種常態。但是,隨著日本的深度介入,台海局勢在中美博弈的“動態平衡”和鬥而不破的局面下,增添了不少變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台海地區的力量對比。此外,日本直接涉入台海局勢或將引起“示範效應”,比如《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引援澳軍方一位匿名官員的話稱:“針對‘中美可能在台灣海峽爆發戰爭的最壞情況’,澳政府正在討論到底要在多大範圍和多大程度上提供協助,以配合美國行動。”如果以美國為首的五眼同盟和西方國家也加入台海局勢,勢必進一步改變地區力量對比,給台海地區穩定增添更多變數。
日台關係提升同樣給大陸處理台灣問題造成諸多挑戰:一是影響我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歷史進程。台灣問題是我國內政,而島內台獨勢力受日本支持會愈有猖獗之勢,儘管菅義偉政府對“台灣主權”問題未有爭議且堅持“一中”政策,但島內台獨勢力恐不以為意,繼續挑釁大陸。二是日台關係提升加大了大陸對台灣問題的戰略判斷難度。隨著美台、日台的不斷接近,大陸要對美日的對台政策底線進行評估,摸清美日的認知非常關鍵。以往是中美雙方在台灣問題上博弈,如果緊隨日本之後又有多方勢力介入,一旦台海生事或將導致大陸陷入一定程度的外交僵局,增加戰略判斷的難度。三是日台關係提升影響中日關係的進一步發展,繼而影響整個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台灣問題一直是東亞局勢不穩定的重要潛在因素,中日作為東亞地區的大國應該肩負起地區和平發展的責任。儘管中日在東亞地區形成了不對稱的力量格局,但改善中日關係是中日兩國內生性要求和長期戰略選擇。在日台關係提升的情況下,勢必影響中日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影響台灣問題的進一步解決。
中評社:對於日本介入台海和日台關係的提升,中方應如何應對?
閻德學:第一,堅持一中原則底線,把握中日關係發展大局。蔡主政以來巧妙利用日本的對華心理落差,積極發展對日關係,“巴結、投靠、引誘”日本挑釁大陸,在安全、政治等領域為“台獨”勢力提供了發展空間。但是,袛要大陸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牢牢把握好兩岸關係主導權,可有效遏制日台關係升級。日本關注台海是其國家戰略行為,也是“牽制”中國戰略的一個環節,如果中日關係走弱、雙邊缺乏戰略互信,勢必會給日本保守勢力和“台獨”勢力可乘之機,所以要推進中日關係、遏制日台關係發展勢頭。習總書記強調,“德不孤,必有鄰”。袛要中日兩國人民真誠友好、以德為鄰,在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上,推進兩國睦鄰友好合作,日本右翼勢力惡意挑釁和製造事端不會得逞,台灣的戰略齟齬也會弱化很多。
第二,遏阻日本縱容勾結“台獨”勢力挑戰大陸“一中”底線。要警惕日本制訂《台灣關係法》挑戰兩岸關係。日本反覆強調“正常國家化”,一直在聯合所謂民主國家防範圍堵中國。大陸需密切關注日本與蔡及民進黨當局的政治勾結,對其蓄謀已久企圖推進的日版《台灣關係法》,倚仗《日美安保新指針》“以台制華”,必須予以堅決抵制。同時也應看到,日本雖縱容蔡及民進黨“台獨”活動,卻始終沒有放棄“一個中國”政策,所以要把握中日關係主動權,通過大量細緻艱苦的工作把日本右翼勢力對台干擾壓縮在一定範圍內,減少日本“台灣幫”破壞兩岸關係大局,並依“一中”原則對親日“台獨”組織予以孤立和限制。
第三,維護中美日關係大局,遏阻日台關係升級。中美關係大局穩定,日台關係就難以獲得實質性提升。日本提升日台關係不僅受制於中國,也要與美對台政策保持一致。日本高度警惕中美關係出現兩面性,譬如,尼克松時期的“越頂外交”和特朗普利用新冠疫情製造中美對立,都給日本造成很大被動。如果美國限制“台獨”,日台關係也將受到美台關係的制約。同時,大陸要通過兩岸經濟社會文化“融合”,多方塑造統一力量,遏阻“台獨”勢力,使民進黨政府“柔性台獨政策”早日破產。
閻德學簡介: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華東師大俄羅斯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庫周邊合作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包括中國周邊問題(東亞)研究、國際關係學術史、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著有《國際認知與日本對外政策》(待出版)、《冷戰後日本的俄蘇研究》、《武士之路——日本戰略文化及軍事走向》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