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了周尚文教授的新著《苏共执政模式研究》。本书是周尚文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基地重大项目“苏共模式综合研究”(01JAZDGJW001),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苏共执政模式兴衰的原因和启示”(03BKS17)的最终成果。参与项目写作的课题组成员有:倪稼民、马龙闪、郝宇青、毕洪业、冯佩成、李鹏、汪宁等。苏共败亡、苏联解体已
这个题目当中至少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俄罗斯,为什么选择俄罗斯作为研究这个问题的案例,我觉得俄罗斯它本身是一个当今世界最大的转型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内容丰富复杂性,可以说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把握可以获得全面的理解。第二核心概念是体制转型,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我这里所说的体制转型就是指从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这样一个体制,向法制化的有更高程度民主,同时
What Place for Post Socialist States in a Globalising World?——David Lan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在俄中心高级研修班上的演讲(2010年6月3日)后社会主义国家想在世界经济当中发挥作用的话,显然它们要求助于发达国家一些成熟市场当中大的金融机构,来获得它们的融资。我有两个结论:第一对于外资银行占当地比较
半总统制的逻辑原理和后共产主义政治——松里公孝(KimiKata Matsuzato)教授在俄中心高级研修班上的演讲(2010年6月3日)半总统制的定义。法国政治学家莫里斯·迪韦尔( Maurice Duverger )他在1978年提出这个概念,是为了对法国第五共和国进行定义。半总统制的特点:1、总统民选 (不由议会选出);2、民选总统提名总理。两种子概念:1、总理由总统提名并由议会通过,这是总
人类的移民行为乃出于人之本性。人是充满好奇的动物,而寻找新的机会与发展空间的本能和趋向促使人们踏上移民之途。当今社会各种文化、语言、种族和民族的形成,均为移民的结果。因此,移民是文化产生和传播之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移民问题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政府和学界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专门研究。移民的根源来自推力和拉力两方面的力量:即不满和困苦的推力与机会和获益的拉力。通常,移民的决定似乎源自危险感
本文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以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为主线,分析了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正面冲击和间接影响,对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进行了梳理,并尝试从中找出中俄两个转型经济大国、邻国在金融领域的潜在合作空间,以期为联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和巩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作者简介】李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 俄罗斯2020年发展战略实质是要彻底调整经济结构,转向创新发展模式。本文对俄罗斯现有经济结构变化的消极趋势和积极趋势进行了分析,对2020年发展战略的目标、手段和措施进行了客观评述。The essence of Russia's developme
内容摘要:苏俄建立初期,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内外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俄共(布)高扬共产主义的思想旗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强大能动作用,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到了斯大林时期,意识形态逐渐僵化和教条化,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行政手段人为地消灭其他社会思潮,窒息了社会生活应有的思想空间;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教条
《联合国改革与发展:欧亚视角国际会议论文集》(欧盟研究丛书,冯绍雷主编),余华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本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本书是基于出席2006年4月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联合国改革与全球治理:欧亚视角》国际会议的代表发言而结成的论文集。它集中反映了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学者、外交官和政府决策者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对于联合国改革与
《欧盟一体化——结构变迁与对外政策》(欧盟研究丛书,冯绍雷总主编)内容摘要:全书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东扩后成员国认同的变化看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转变。从中东欧新成员国的独特视角以及中国学者的客观眼光进行观察,对跨大西洋关系变化的新趋势之判断或许更为准确和客观。第二部分,成员国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对欧盟外交政策的影响。这一部分选择了东扩后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国经济,欧盟的老年化趋势、共同
《欧盟大国——外交政策的起源与发展》(欧盟研究丛书,冯绍雷总主编),周保巍、成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本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分别论述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当代外交政策起源与发展。在第一部分中,分析探讨了德国当代外交政策的背景:地缘、国民性格与历史遗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德国外交政策的当代转型与发展、与大国的关系,并探
欧盟一体化——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欧盟研究丛书,冯绍雷总主编),余南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本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内容摘要:本书内容总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重点涉及了欧盟一体化理论分析的框架,按重大时间段回顾了欧盟整合的历史进程,重点讨论了影响欧盟一体化的两大理论体系:政府间主义和超国家主义,并对两大理论体系中的变种现实主义观点和自由
《欧洲社会模式——以欧洲住房政策和住房市场为视角》(欧盟研究丛书,冯绍雷总主编),余南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本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内容摘要:本书在全面总结与回顾所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欧洲社会模式下的欧洲福利国家体系和对应的资本主义多样性进行了理论性的讨论,并总结和分析了影响不同欧洲社会模式的因素和其组合构造;其次,以欧
欧盟——形成中的全球角色》(欧盟研究丛书,冯绍雷总主编),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本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内容摘要:本书以《欧盟:形成中的全球角色》为题,旨在回应学术界近年来一直在探讨的一个主要话题:欧盟究竟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全球性角色,还是依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从本书的题目来看,显然,作者们的意图是在充分肯定欧盟在国际事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沈志华。本著作系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沈志华教授,所主持的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苏俄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5JJDGW040”。《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是一部有关苏联74 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22 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共28 个专题,总计约110 万字。在新
中心兼职研究员郭小丽老师的专著《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由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俄罗斯研究中心的一大特色是跨学科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人文等方面),对俄罗斯的历史与当前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中心兼职研究员郭小丽老师的研究方向为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及中俄文化对比。以下是本书的序言部分。 俄罗斯研究有多种视角,其研究方法也不拘一律。从文化观念切入国别研究就是一
由中心兼职研究员沈志华教授主编的《中苏关系史纲》,新华出版社,2007年,获得2009年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由中心副主任陈建华教授主编的《中国俄苏文学史论》,重庆出版社,2007年,获得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成果简介:《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分四卷八编,共174万字。第一卷分五个阶段梳理了中国俄苏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第二卷分俄国文学与宗教研究、俄国文论研究等十个方面进行了专题探讨,第三卷勾勒了中国学界对24位重要的俄苏作家研究的历史,第四卷收入了晚晴以来中国俄
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的著作《20世纪的俄罗斯》,北京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获得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三等奖。 成果简介: 本书以基辅洗礼为起点,以鞑靼占领为铺垫,以彼得大帝的改革为转折,构画了革命前俄国历史的起落进程,突出了东西方影响犬牙交错状态下的俄国文明基本特点。作者力图从一个文明横向展开与社会更替演进纵向推进相互结合的角度,以求形成对俄国
《外国文学鉴赏辞典》丛书第一卷出版 由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华教授担任总主编的《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15卷)的第一卷,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9年6月出版。该丛书共15卷,在2009年年内出齐。
Post-Soviet Integration, Russian Federalism, and Multilevel Governance in Eurasia, Alexander Libman, IERASMoscow, January 2009. 内容简介:苏联的解体开启了欧亚地区新独立国家间的一体化和去一体化的进程。本书的目的是,分析在苏联垂直统治结束之后的多层治理,包括在个别的后苏联
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华教授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重庆出版社2007年出版),继2008年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二等奖之后,2009年又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老师的《俄罗斯实施东部大开发战略》,获得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内部探讨奖)。本文首先指出,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一套政策体系和具体措施,推动其东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二,介绍俄东部大开发涉及地区的基本情况。三,作者认为俄罗斯此举意在增强凝聚力,缩减地区差距,防止俄东部地区“去俄罗斯化”,也是试图利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发展的机遇,实施“奔向东方”的新亚洲战略,改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8年第9期转载俄罗斯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成键的文章“能源安全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以石油供应为例”,该文发表于《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能源安全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以石油供应为例”一、国际能源安全概况 根据国际能源界的普遍观点,能源安全主要包括能源生产安全、供应安全和使用安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8年第8期转载了中心专职研究员郝宇青的文章“再论苏共执政合法性意识缺失的政治后果”,该文发表于《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1期。 “再论苏共执政合法性意识缺失的政治后果” 对于任何一个政权而言,合法性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只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这一问题,它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为不断培育和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8年第7期转载了中心兼职研究员利布曼的文章“后苏联地区的制度竞争”,该文章发表于《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5期。 “后苏联地区的制度竞争”20多年来,主流经济学、自由主义学派、奥地利学派[1]以及相关政治科学[2](pp41-67),一直将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制度竞争作为其研究的主要领域。在一个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8年第8期,转载了中心兼职人员利布曼(Alexander Libman)的文章“欧洲一体化和后苏联一体化在东欧地区的相互作用”。这篇文章发表在《俄罗斯研究》杂志2008年第1期。 区域一体化协定(RIA)和国际性盟约组织的大量重合和相互关联构成了现代世界的特点。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活动受到众多的国际制度和政权综合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这种相互作
由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6期),转载了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华的文章“中俄文学关系30年”(原文刊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另外,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的“中美俄三边关系:结构、观念与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也被本学术文摘列为2008年9月份的高校学术纪事之中。 摘要
《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由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陈建华教授主编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重庆人民出版社,2007年),分四卷八编,共174万字。第一卷分五个阶段梳理了中国俄苏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第二卷分俄国文学与宗教研究、俄国文论研究等十个方面进行了专题探讨,第三卷勾勒了中国学界对24位重要的俄苏作家研究的历史,第四卷收入了晚晴以来中国俄苏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史料。
俄罗斯中心教授郑忆石在《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发表的“论当代俄罗斯哲学的特征”,被《新华文摘》2008年13期转载。内容简介:当代俄罗斯哲学在哲学功能上,具有“入世”与“出世”的特征。在哲学地位上,具有“越位”与“归位”的特征。在哲学属性上,具有“依附”与“独立”的特征。在哲学形态上,具有“封闭”与“开放”的特征。在哲学本质上,具有“科学”与“人文”的特征。当代俄罗斯哲学的一系列特征,
2008年8月,由俄罗斯研究中心购买的俄罗斯电子图书馆(www.elibrary.ru )正式交付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使用。这是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第一次向独联体以外的国家开放。该数字图书馆中资料丰富,特别是大量的俄文期刊杂志是俄罗斯研究的重要资源。
俄罗斯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研究俄罗斯问题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2007年中心继续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取得如下主要成果。第一,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对话,在国际学术界保持了较大的影响。中心研究人员多次出访俄罗斯、欧洲和美国,与国际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冯绍雷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唯一的中国学者代表,4月3日受邀参加在欧盟制定新中亚战略的背景下由德国外交学会举
6月上旬,中心副主任陈建华教授主持《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工作会议。《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系15卷大型辞书,由陈建华教授担任总主编。目前此书已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出版图书,并在华东师范大学立项。本文为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上海市市委埃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考察对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考察代表团向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提交的考察报告,于5月29日刊于2008年第5期市委专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自今年年初起,校社科处组织各重点研究基地每2个月举行一次重大项目学术沙龙,由基地确定一个在研的基地重大项目作汇报,并进行研讨。俄罗斯研究中心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 目前,已经由相关项目负责人就《中俄关系的文明背景、经济动因和战略空间》、《新中国选派留苏学生的进程、意义及经验教训》、《20世纪俄罗斯人文思想与中俄
在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过程中,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华教授和杨成博士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改革年代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转型与方法论问题”和“中俄关系的中长期前景研究”两个项目分别获得批准立项。江苏人民出版社今年初推出“大国通史系列”计划,要求最终成果应能代表国内世界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争取站稳30年,形成话语权,成为国内相关学术研究及高级人才培养的基础读本。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
十多年以来国际问题研究学界一个新的发展趋向,是对内部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当下各国正在发生的大选过程是一个极好的观察点,借此可以从各国大选及其相互间外交关系的互动角度,理解当前的国际走势。 中国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今天主题中所言及的各方强国,尤其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日益为全球关注,中国如何担当起自己应该担当的国际责任,是有待国人认真提交的一份答卷。
2008年上半年,《俄罗斯研究》编辑部围绕着俄罗斯政治、外交、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编辑出版了3期《俄罗斯研究》。
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
2008年全国俄罗斯形势例行内部研讨会成果摘要 —、关于“梅—普”组合的提法与组合的前景 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普京就任总理,但是普京又拥有无可置疑的实际与潜在的权力,针对这种新的现象,应该如何认识呢?是“新普京时代”、“梅德韦杰夫时代”,还是“梅—普”组合时期?与会学者基本上都承认普京仍然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仍然处于主导的地位,俄罗斯实际上进入了“新普京时代”;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应
冯绍雷教授向上海市决策咨询委提供重要咨询报告 4月下旬,冯绍雷教授参加上海市委代表团,前往埃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考察对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并向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提交题为《“地中海计划”和中国外交的机遇》的咨询报告,并于5月29日刊登在2008年第5期上海市委专报上,受到政治局、上海市委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作出了重要批示。杨成副主任向中联部提交决策咨询报告
陈建华副主任参编的《大辞海·外国文学卷》再次印刷2008年2月,由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华教授作为主要编著人员的《大辞海·外国文学卷》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二次印刷出版。本书系《大辞海》分卷之一。在《辞海》原有的1400多条外国文学条目的基础上,进行增补修改,大规模扩充形成4000余条100多万字的规模。全书以国别为序,分类编排,内容涵盖文学理论、名词术语、思想流派、作家作
此前被热炒的2012年俄罗斯大选话题在9月24日突然陷入冷淡。 谜底在当天几乎已经被完全揭开——现任俄总理普京将参加明年的总统大选,这意味着,不出重大意外,普京将重回克里姆林宫,而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出任下届俄政府总理,“梅普组合”将成功转换为“普梅组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关注焦点开始转向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未来的内政外交,经过4年“过渡”后的普京将重新带领俄罗斯走向何方?而中俄作为世
在没有足够能力消化因扩员带来的冲击前,上合组织更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修炼、修炼再修炼。让印巴加入进来的想法尽管很诱人,但是同时也很具风险。 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圣彼得堡会议刚落幕,外界对于普京力主扩大上合组织,吸纳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说法尤为敏感。 本来根据上合组织章程,总理会议主要职责是研究本组织框架内多边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的原则问题。但鉴于普京的身份和威望以及俄罗斯作为上合组织核心
“可能对吉尔吉斯而言,它需要进行更多的改革,借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身份的再造,塑造出一个更公正、更合理、更温情的社会来。而能不能在“良治”问题上取得进展则是其中的关键。”中亚山国吉尔吉斯斯坦上周日选举产生了苏联解体以来的第三任民选总统。社会民主党领袖、原总理阿坦巴耶夫在第一轮即以巨大优势胜出。其主要竞争者所得选票均在15%左右。这意味着先后经历2005年推翻阿卡耶夫和2010年推翻巴基耶夫总统这两
自从梅德韦杰夫就任俄罗斯总统以来,外界对俄下个政治周期的预测和期盼就没有停止过。随着普京日前被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正式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形式的豁然开朗既令人始料未及,又一切在情理之中。梅普“王车易位”的背后到底有哪些难为人知的驱动因素,又将对俄内政外交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已经引发了专家和媒体的广泛讨论。 存在着两种普京王者归来的镜像:一种认为这是众望所归,过往梅普间存
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придаток РоссииКитай станет партнером РФ по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КНР Москва и Пекин подпишут меморандум 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в области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 Этот документ станет аналогом программы
In a critical reshuffle of the world's archaic political stage, Russia's PM Vladimir Putin and his Chinese counterpart Hu Jintao are looking to lay the first BRICS of a new relationship in Beijing to
BEIJING - Russian Prime Minister Vladimir Putin on Tuesday urged major European nations to help countries severely hit by the continent's debt crisis, saying it is primarily a political problem which
第16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11日在北京结束。会晤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包括关于在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的备忘录。俄罗斯总理普京昨日在访华期间表示,俄罗斯与中国正在探讨开辟新的能源运输线路。此外,两国在天然气问题上的谈判也已接近完成。 在11日下午举行的会晤期间,普京与温家宝总理共同出席了中俄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据悉,双方签署的协议包括关于两国政府在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的备忘
10月11日上午,俄罗斯总理普京的专机缓缓降落——这是普京上月宣布参选总统后首次出访,也是他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参加中俄总理定期会晤。 本次普京访华前夕及访华期间,中俄将签署约20个项目的合作文件,内容涉及金融、贸易、能源、高新科技等领域,总额达70亿美元。能源合作成为这位“准总统”访华的重点之一。陪同普京此次访华的有一个由160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包括多名能源巨头。
今天,俄罗斯总理普京开始为期两日的访华,并参加中俄总理第十六次定期会晤。由于“梅普”前不久刚就明年普京参加大选释放出明确信号,因此普京此访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明年再度上位前的“预热之旅”。此次“老相识”聚首,将为中俄关系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推力? 访华并非特殊时间点 在“梅普”表明竞选态度后,统俄党称将在11月正式推举普京参加大选。这一背景使普京的访华引起多重解读,例如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
日本著名学者小关哲哉曾经说过,对日本而言,最近而又最远的国家既不是中国也不是韩国,而是仅仅隔着宗谷海峡的近邻俄国。9月以来,随着俄日领土之争的升温,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先是“罕见”地围着日本领海上空转了一个圈,其军舰随后又“罕见”地穿过俄日交界的宗谷海峡,画了一条线,紧接着俄太平洋舰队在堪察加半岛组织大规模军事演习。凡此种种,无疑再度彰显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俄日关系在漫长的历史
10月4日,前不久刚刚宣示准备重登总统宝座的俄罗斯总理普京公布了首个重大对外政策倡议,即呼吁建立由部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参加的国家间一体化联合体——“欧亚联盟”。普京强调,将于2012年1月1日启动的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不仅对这三国,而且对前苏联地区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他主张以海关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为基础组建的欧亚联盟奉行强大的超国家联盟模式。这篇被视为“后苏联空间一体化宣言”的
专家认为,梅德韦杰夫无论是政治实力还是影响力和普京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人类已挡不住普京连任的步伐。”有专家如此调侃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有希望重新执掌克林姆林宫,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意外,但仍有一些小插曲曾引起人们的兴趣。 在今年6月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梅德韦杰夫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曾卖了个关子:“任何一位在职总统,都不会放弃连任的想法。”这被外界解读为
人们看俄罗斯政坛就如同看一个俄罗斯套娃,外面是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sin),然后是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Putin),再打开可以看到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然后又是普京…… 9月24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他自己的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宣布将参加明年的总统角逐;在同一场合,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他支持普京的决定。普京的回报则是当选后将
普京“王者归来”。这一安排结束了外界关于俄罗斯政治未来的种种猜测,特别是西方原本期待的“2012梅普对决”已被和谐,势必成为未来多年克里姆林宫难以撼动的权力布局,俄罗斯政坛“普京单极”的政治格局似乎从制度上进一步固化。按照修正后的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六年计,假如2018年普京二度连任,他将有望超越勃列日涅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执政时间最长的俄罗斯(苏联)领导人,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在经过短短四年的“双头政治
舆论越是怀疑梅普之间关系将要崩盘,越是预言梅普之间必有一争,甚至于表现出对于梅德韦杰夫的同情和支持之时,我们越是应该从相反的方面来考虑梅普‘矛盾’被故意夸大的可能性。 在梅德韦杰夫正式提名普京作为2012年总统候选人以及普京提名梅德韦杰夫担任新内阁总理的信息公布之后,一场争议多时的政治安排总算有了着落。今后少则6年多则12年的时间里,俄罗斯有可能在一个政治强人的统帅之下,朝向国家构建和复兴之
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提名总理普京参选下届总统,由此揭开了多年来围绕克里姆林宫的一个谜题。然而,旧谜题虽解,新谜题又生:普京能够顺利当选吗?梅普二人转是否能够按照设想转足25年?这对俄罗斯是好是坏?记者就此采访了莫斯科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学者的郑润宇。 记者 狄凯 普京当选总统问题不大 山东商报:以普京在俄罗斯的超高人气,当选下届总统是不是真的毫
现在已经可以肯定,将于明年3月举行的大选中普京将会以绝对优势胜出。对于普京而言,“梅普组合”是在不改变宪政制度框架的前提下,俄罗斯政治权力呈现的一种罕见的让渡和共享局面,现在历史的这一页可以揭过去了。政治:“结合部”民主符合国情西方发达国家从学术界到政界以及媒体几乎都将普京即将王者归来视为俄罗斯民主进程的倒退,这其实是对普京本人的治国理念及实践的一大误解。关键的理论分歧在于,是否应该将民主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公开提议普京明年竞选总统,届者欣然接受并提议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理。24日俄政坛这戏居性的“轮替”不仅令俄罗斯人“意外”,也在西方激起一种遭人耍弄的愤懑:原本期待的 “2012梅普对决”竟提前半年和谐收场,最不愿看到的“普京归来”却几乎成为未来多年克里姆林宫难以撼动的权力布局。《纽约时报》感慨说,梅普过去的紧张关系原来都是 “人为策划的政治剧”。这种失望随即化成西方舆论对俄民主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冯绍雷 教授 一直到9月24日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俄罗斯统一党的年会上公开宣布,同意提名普京为2012年总统的候选人,这一场几乎延续了整整三四年的有关俄罗斯总统人选问题旷日持久的争议和猜测,才算基本上尘埃落定。 由普京担任俄罗斯统一党的总统候选人角色,并不太出乎大家的意料。 首先,这一段时间以来,普京不光以其持续领先的民意支持率表明了
俄罗斯非常希望通过发展与亚洲的关系,从而进入全球性事务的进程,进一步实现其全球事务的影响力。 近一段时期以来,俄罗斯政治精英们就如何将未来内部政治经济发展和俄罗斯对亚洲的战略相互关联起来的问题,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并且已经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迹象之一,在过去的一两年中,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都急迫呼吁必须加强向亚洲经济的转向。俄罗斯外交部也提出了相应的设想。有一大批项目议定书与中国
中、美、俄这三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是人们所期盼的亚太地区未来格局的一道新景观,而且势必影响世界秩序的长治久安,有理由为推动这样的新局面的形成施展身手,而不是去重复当年冷战中、美、苏之间‘零和式的’戏剧性博弈。 未来的国际关系编年史上大概会写上这么一段记载:2011年是中国、美国与俄罗斯这三大国互动关系得以发展的一个特殊年份。 首先,该年早春,胡锦涛与奥巴马两国元首会谈为两国在亚太地区发
俄罗斯亚太战略中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问题,中国无可回避地会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在俄罗斯面向亚太地区新战略的构思中,远东与西伯利亚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一构想中的关键之点。 迄今为止的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开发和建设,但是,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无论是产业的布局、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在资源开发的部署方面,既落后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同时也远不能满足俄整个内外战略发展的需要。就社会稳定
今春以来,在普京主持之下,俄罗斯全面开展了关于“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既是普京为下一个十年俄罗斯发展规划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同时也是在中东北非等地一片乱象之下所作出的一项正面应对举措。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叶甫盖尼·亚辛提出要把发展农业作为今后对能源经济的可替代性产业。亚辛是上世纪90年代俄经济部长、自由派经济学家、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经济的灵魂人物。他虽然持自由主义
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这三个重要进程的推进,表明了一个既不同于在苏联基础上的独联体国家组织,也不同于已经建立了十年,并包括俄罗斯、中亚各国以及中国在内的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个新的次区域形态的迅速形成。 今年7月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关税同盟正式取消关境。自2010年始,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正式建立,今年以后,三国将就一系列宏观政策进行协调和部署。这是近
在西伯利亚博古恰尼这片冰冻的土地上,一座巨大的水坝耸立在过去水流湍急、雄伟壮丽的安加拉(Angara)河之上。 在这条起源于贝加尔湖,最终汇入北冰洋的大河之上,并不只有这一座水坝。在伊尔库茨克(Irkutsk)、布拉茨克(Bratsk)和乌斯季伊利姆斯克(Ust-Ilimsk)三地,安加拉河被截成了几段。对于当地政府和商人来说,那些蜿蜒穿过西伯利亚松叶林的大河,不再仅仅意味着大马哈鱼和水獭皮
中新社上海7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来自中、日、美、俄及中亚、欧盟的知名学者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官员近日聚会上海,共同关注中亚地区发展与面临的问题。在11日闭幕的第十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官员围绕“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回顾与展望”、“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亚的经济复兴和能源合作”以及“中亚安全形势: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和中东事态发展的影响
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期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专访。从这篇刊发于20日的报报道中,外界普遍捕获到“梅德韦杰夫迄今发出的最强烈竞选连任信号”但他边说2010年总统大选“不与普京竞争”边强调“政治竞争带动俄罗斯经济发展”,如法新社20日评论,一席发言只让好奇的猜测者和焦虑的投资者更加迷惑。外界仍在为最终人选守候,有分析认为,专访已将梅普共同竞选的可能性排除。 《金融时报》记者向梅德韦
Фэн Шаолэй: В следующем десятилетии ожидается большее сочетание интересов Китая и России Эксклюзив России Эксклюзив russian.china.org.cn 25-06-2011 В следующем десятилетии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продол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n the war on terror When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 was set up, the Shanghai convention on countering terrorism, separatism and extremism was i
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发表了两个联合声明,并签署了关于电力合作、企业融资、银行合作、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合作的双边文件,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深入总结了中俄彼此交往之道,也为中俄关系日后再续佳话、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两国关系有新定位 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中,中俄提出要致力于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核心提示:中俄双方领导人在联合记者会上说,双方决定在未来对外关系上,将彼此列为最优先的外交关系。但是,面对不同利益驱动,未来能源合作、经贸合作,如何能突破障碍,共创双赢。再把这个焦距放大,中俄双方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有共同交集,也有彼此纷争。面对美国重返亚太,中俄双方如何在同一阵线,背靠背强化战略利益。当然面临复杂国际化南海领土争议,俄罗斯的背膀究竟会靠向何方? 凤凰卫视6月16
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1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与会成员国首脑共同签署了《上合组织十周年阿斯塔纳宣言》。 峰会上,各成员国首脑对上合十年进行了总结、回顾以及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此次阿斯塔纳峰会,上合成员国元首们将安全、经济和改善民生领域的合作作为今后发展的优先方向。“经贸合作一直是上合成员国倡导的传统合作领域。”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说。 本次峰
CCTV 2011年6月15日 采访视频Video: Tel interview: SCO's efforts on maintaining regional stability06-15-2011 13:49 BJT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s a regionally-base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established against the complex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religious civilizations, nat
文稿选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秘书长伊马纳利耶夫6月1日在北京表示,6月中旬的上合峰会将讨论中东、北非局势问题,并将在联合宣言中体现共同立场。伊马纳利耶夫说,上合接到阿富汗希望成为观察员国的申请,“我们将就这个问题通过决议”。 峰会将通过潜在成员国义务备忘录,规定希望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国家的义务。上合组织设有“扩员组”,专事此责,并向申请国发放“申请国义务备忘录”,双方
今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将迎来她的10周岁生日。10年前的6月15日,创建“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此前一天加入“上海五国”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由此,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发生于 21世纪初的这一国际重大事件,其创建背景怎样、成立意义如何、工作成果有哪些、发展前景何在?围绕这一系列话题,有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опыт друг друга в построении демократии, но не копировать его. Понять, как претворить это в жизнь, пытаются эксперты обеих стран, которые дискутируют 17-18 мая в
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的申请可能会在下月上合组织第12次峰会上得到正式讨论。 目前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支持。俄新社5月12日报道,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与到访的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签署的联合声明说:“俄方欢迎巴基斯坦参与上合组织活动,并重申在上合所有成员国同意的情况下,俄支持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的意愿”。 专家分析说,这是俄罗斯首次就巴基斯坦加入
【《财经网》记者 方璐】今年9月,以“多元化社会时期的现代国家”为主题的雅罗斯拉夫尔国际政治论坛将在俄罗斯举行。这一背景下,5月18日,中俄专家在俄新社探讨中俄两国民主发展之路。 世界政治论坛执行局负责人弗拉基斯拉夫·伊诺泽姆采夫介绍称,在9月即将举行的论坛全体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德国总理默克尔、土耳其总统阿卜杜拉·居尔及拉脱维亚总统扎特莱尔斯等将发表演讲。并称今年所定主题与民族冲突、
在“全民英语”时代,还有多少人会忆起,我们这个国度曾经掀起过一阵“俄语狂潮”? 5月11日至14日,第十二届世界俄语大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作为承办方,上外在此前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曾透露一则信息:此次与会的俄语专家和学者共计1000多名,来自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年龄超过60岁。 在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外学者里,今年48岁的贝文力,显得年轻而神采奕奕。屈指一算,这位学者和俄语打交道已
本报讯 由俄罗斯主办的2011雅罗斯拉夫尔世界政治论坛的首场分会报告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中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多元社会中民主制度等问题。 伊诺泽姆采夫是世界政治论坛执行局的负责人,他昨天在北京出席俄新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三届世界政治论坛将于9月7—8日在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市举行,论坛主题为“多元化社会时期的现代国家”,届时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人士将出席论坛。 据
18日,中俄专家在俄新社北京新闻中心共论“多元社会中的民主制度”。专家用“民主并非单一标准”回应了来自西方国家的质疑。并指出,中俄民主制度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关于民主的对话业已展开,两国间将不存在敏感话题。世界政治论坛执行局负责人伊诺泽姆采夫指出,在民主制度和民主改革的问题上,中俄经常会受到西方国家质疑。事实上,中俄经过20年的发展,均已建立起有效的民主机制,他认为,中国民主机制比俄罗斯“更
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率领的40人政府代表团于15日视察了南千岛群岛的择捉岛和国后岛。这是日本3·11大地震后,俄国领导人首次前往北方四岛。 南千岛群岛(日方称北方四岛)是指位于堪察加半岛与北海道之间千岛群岛南部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长期以来,俄日两国在四岛归属问题上都互不让步。 新华社16日报道说,日本外相松本刚明于当日上午召见了俄罗斯驻日大使别雷,对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武器发展总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俄罗斯始终突出实施研制和装备新型战略核武器的计划,优先研制和装备急需的常规武器,如‘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和‘白杨-M’导弹。”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庞大鹏 “贬低俄军战斗力、夸大俄式武器装备与美国的差距是西方媒体、包括部分智库的常见套路。用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的话讲,西方
东方网记者黄骏4月22日报道:201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对它过去的运作如何评价,对它未来的前景作何预测?昨天,“上海合作组织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与会社科、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就上合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近10年来,爆发了9·11事件、天然气冲突、金融危机、中东北非形势突变等事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指出,
图片说明:中联部有关负责人回顾上合组织十年历程 东方网记者黄骏4月22日报道:4月21日,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上海联合举办了题为“上海合作组织十年:回顾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国内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作为一个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年来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受到临近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次会议围绕“上合组织十年
BRICS Countries: A New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in Formation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我想谈谈关于苏联社会剧变的经济原因以及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 一、经济体制的动力和功能丧失殆尽。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强制增长”的能力逐年下降。苏联时期,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负增长,所以不算经济崩溃。苏联的计划经济不是自行崩溃的,是由叶利钦从政治上解除的。苏联解体后出现经济崩溃。从统计数据看,苏联从1990年开始出现经济增长数值的绝对下降。苏联的经济体制从有效运转到停滞不前
核心提示:俄罗斯总统新闻局表示,美国副总统拜登将于周二晚抵达莫斯科,拜登在莫斯科期间将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会面,双方将讨论签署反导协议和世界热点地区问题。拜登一行将于本月11日离境。俄专家表示,拜登莫斯科此行,主要目的通报美国拟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通报,其次,俄美双方将就签署反导协定进行定调,俄美双方还将就朝核问题,以及美国政府继续帮助乌克兰运出剩余的高浓缩铀议题。 凤凰卫视3
全球互联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极大改变了人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套用已故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话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统治着世界”。与此同时,“网络治理”问题也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研究世界主要大国之一的俄罗斯如何看待网络自由与网络安全问题,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国际政治中互联网作用的理解,并为中国的互联网治理政策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赢取民意—— 互联网是“战略武器” 作为冷战时期
2月16日,本报记者采访大连多个行政主管部门,没能证实昨日日本方面爆出的中俄企业拟合资在日俄有争议岛屿兴建水产养殖场消息。 2月15日,据日本官方电视台NHK报道说,本月月初,俄罗斯“复兴”水产公司和中国大连的一家水产公司,签署了关于在国后岛合资兴建水产养殖厂的备忘录。该岛属于日俄有争议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之一。 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这
哈萨克斯坦22日与中国签署能源、高铁等领域的多项协议。一些西方媒体立即上升到战略博弈的高度对“大单”进行非议,称中国正超越美国,甚至俄罗斯,“成为中亚地区真正的强国”。有日本媒体甚至将此看作中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霸主”的布局之一。中国人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很少想到去“影响”对方,外界对我们“雄心”的解读却让我们自己吓一跳。中国在中亚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哈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专家瑟罗耶什金2
北京时间21日下午4点40分,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 据记者了解,哈萨克斯坦此番将与中国深化在高科技、铁路和公路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此次访问过程中两国将就有关项目签署备忘录,截至记者发稿时,备忘录尚未签署。而两国已经开始共建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和洲际交通走廊等。 华东师范大
Фэн Шаолэй – декан Школ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и региональ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директор Центра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России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Восточного Китая, член Китайско-российского комитета дружбы, мира и
The Russian-Japanese dispute could have been resolved after WWII if Japan had reclaimed the disputed islands under the 1957 treaty. The time was right then. But the Japanese side let that chance slip
For any Chinese person, reading a report like this about military strategy which is related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 to China is not the best follow-up to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ho
01日 凤凰卫视核心提示:2012年前梅普组合有望继续保持,并且继续发挥政治稳定器的作用;2012年老普重返总统宝座的可能性远大于小梅连任;俄罗斯政局因总统大选而发生动荡的可能基本可以排除。凤凰卫视12月31日《凤凰全球连线》,以下为文字实录:胡一虎:这里是《凤凰全球连线》,我是胡一虎。算一算时间,在过不到90分钟,2010年就要划伤句点了,《凤凰全球连线》在这一年我们连线了全球不同的国际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