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今年中俄关系有什么特点? 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2010年中俄关系是双方深化认知、务实推进、提升水平、酝酿突破的重要一年,至少有这样一些看点值得关注: 第一,双方高层保持了对拓展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刻共识和坚定信心,一年中有7次最高领导人会面,全面协调了在全局和事关双方重大利益问题上的立场。就区域层面上说,中俄出于对朝核问题、“天安号”事件、东北亚
08:31:12 来源: 解放日报 主持人:记者 张全 洪俊杰 嘉宾: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潘大渭(上海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王郦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 并非简单倒向西方 主持人:今年,围绕“现代化”目标,俄罗斯实施了“外交新政”:比以往更重视同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如此调整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俄美、俄欧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王郦久
如果说,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俄罗斯是以其最令人震惊的起落激荡闻名于世的话,那么今天的俄罗斯虽不是当年可比,也面临着不少艰难的问题与挑战,但却依然以其强劲有力的内部发展、富于想象力的体制安排以及出色的外交,为这个转型中的世界增色。 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当下的俄罗斯正在形成一个以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取向为背景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目标是俄罗斯的重新现代化。 从政治上看,一个目前仍由总理普京主
美日军演正酣 俄军飞机搅局 据日本《读卖新闻》昨日报道,12月6日上午,两架俄罗斯侦察机曾突然飞抵日本能登半岛附近海域上空,导致日美军演一度中止。俄方表示确有此事,但称战机并未侵犯日本领空。《读卖新闻》引述日本防卫省的消息称,俄罗斯军机在演习海域(日本海)上空南北向飞行,逗留时间达数小时之久。日本航空自卫队立即派遣了战机升空迎截,但两架俄机并未侵犯日本领空。当时,日美的宙斯盾舰正返回海上自卫队的
胡一虎:两位刚才特别强调了说把握这样的战略机遇,它希望能够重振当年的雄风,但是要重振雄风的过程当中其实这个战略先要看整个的内部和外部的考虑,刚刚强调了内部,现在看整个外部的环境。可以发现在过去这一年当中俄罗斯跟美国之间缓和了不少,那么同时跟北约之间也改变了跟过去的一些敌对的态度。这么在这样的整个的外部缓和过程当中,却发现个对比,它反而是跟亚洲之间的邻国,比如说跟日本之间为了现代它们所谓的前千岛
俄2010“梅氏”外交:多合作、少对抗、全方位 对俄罗斯来说,“亲西”还是“向东”从来都不是一个单项选择题。“梅氏外交”新特点更多体现为重构一个更多合作,更少对抗,更加实用、灵活、均衡的全方位外交。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 俄罗斯高调介入亚太,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密切相关。“梅氏外交”的变化,体现了俄罗斯试图通过与西方建立现代化联盟,推动全面现代化的战略考虑。 ——中国社科院
2010年北约峰会于11月19-20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本次峰会有两大主题:一是出台酝酿已久的北约新战略,二是试图借由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参加本次峰会开启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新时代。对于北约来说,新战略的出台是继1999年以来北约战略概念的再次更新,是知道未来十年北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在经历了2008年8月的俄格战争之后,俄罗斯与北约如何在“结束过去面向未来”的基
Khudainatov 俄石油博弈出新主 出于权力制衡的角度考虑,胡达伊纳托夫得到梅普政府的青睐。然而不管是谁成为俄石油总裁,俄罗斯能源输送东向的势头不会减弱。 经过一年多的政治较量与利益角逐,以“低调与听话”著称的埃杜阿尔德·胡达伊纳托夫·尤里耶维奇(Eduard Khud-ainatov)击败了若干竞争对手,一举登上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俄石油)总裁的宝座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文化语义内涵及其当代影响》成果简介”,郭小丽,《光明日报》,2010年 9月2日。河北师范大学郭小丽教授(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文化语义内涵及其当代影响》(项目批准号为06CGJ003),最终成果为专著《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2009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弥赛亚意识又译救世主义,它贯穿了俄罗斯近千年的历史,具有深
“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冯绍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 月24日。 与其他大国相比,俄罗斯国家认同问题更为复杂。按照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美国最受尊敬的俄国文化史专家比林顿的说法,从历史形成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至少受到地理条件、宗教以及俄国与西方关系三个基本要素的影响。比林顿的这一说法是观察俄罗斯认同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 从地理上说,俄罗斯雄踞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谢谢(主办方的)邀请,也谢谢之前各位有趣的演讲。我的演讲内容将涉及到以下几点。第一,我将再次强调上海世博会的非物质遗产;第二,我将从专业视角,谈谈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认知;第三,我将简要谈一下上海世博非物质遗产中人的因素。由于时间非常有限,我就不再做理论分析了,只与大家分享几条实际经验。 下面我讲中文,我知道大山先生的普通话讲得比我更标准,但是我还是试一试。我想讲的第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9月8日电 “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成员、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认为,俄罗斯同时选择西向和东向的对外战略并不矛盾。 冯绍雷在电话中向俄新网透露,在7日刚刚闭幕“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会议中,俄方学者与外国伙伴一道对本国未来的对外战略选择展开了积极讨论,体现了俄罗斯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的决心。 他指出,关于俄
人民网9月10日讯 据俄新网报道,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成员冯绍雷教授在接受俄新网电话采访时透露,参加该俱乐部第7次会议的俄罗斯政治家对本国历史问题进行了正面讨论。 冯绍雷说道,在7日刚刚闭幕以俄罗斯历史与未来为主题的会议中,瓦尔代俱乐部俄方成员与外国专家们就包括苏联30年代“大清洗”、卡廷惨案在内的一系列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展开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9月8日电 “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成员、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在电话中向俄新网透露,俄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6日在索契接见瓦尔代俱乐部成员时重点谈到了俄中关系。冯绍雷说,普京在当天的会谈中对俄中关系的发展现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普京就俄中关系发表的看法“坦率、真诚、有远见”,令自己“很受教益”。 冯绍雷指出,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逐渐稀缺性,能源问题渐渐成为全球的热门和敏感话题。到21世纪初,能源问题的全球化趋势与政治化趋势愈演愈烈。由于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都是能源富集区,作为世界主要的能源进口国,中国对该地区的能源问题也愈加关注。随着2006年12月中哈原油管道开通,中国拥有了第一条陆路能源管道。到2009年12月,中国开通了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
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莫斯科的坚持与无奈5月9日是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莫斯科筹备了各种大型庆典活动。其中,装饰设计中醒目的斯大林肖像在俄罗斯引发了很大争论,莫斯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真实情况进一步引发世人关注。近日,莫斯科市市长尤·卢日科夫接受了俄罗斯《消息报》记者的采访,在访谈中回答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不要“篡改、涂抹、剔除历史”记者: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
2010年6月1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塔什干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强调要促进各国人民加强信任和文化的相互丰富。有评论认为,梅德韦杰夫2008年5月7日就任总统两年来使俄罗斯的形象在西方发生了很大变化。美英军队参加今年5月9日胜利日红场阅兵、俄美签订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卡廷事件的文件公布于众——所有这一切,都使西方政治家、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俄罗斯。5月
Yang Cheng, “The Emerging Regional Configuration in Central Asia: the Remaining Traces of Unipolarity, Unstable Multi-polarity and Other Alternatives”, Eurasian Integration Yearbook 2010. 2010.6.30本文发
“苏共在党建中的疏失及其教训”本文发表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5期,周尚文,中心副主任。苏共在党的建设上的疏失,主要表现在:思想理论僵化,党的指导思想丧失引领社会前进的功能;长期没有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个人集权过多,个人崇拜盛行,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终身制、任命制、官职等级名录凸显苏共干部制度的弊端和党的执政能力的衰退;特权和腐败现象丛生,党的执政合法性危机日趋严重;党的
2010年06月23日07:49 来源:《东方早报》 在吉尔吉斯斯坦危机爆发阶段,各大国表现出异常谨慎和不愿轻易介入的态度,令人回味无穷。这是一个多年来未见的新格局。 最近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南方首都奥什的这场动荡,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混乱,方始渐渐地平静下来。 这场当地20多年来未见的大乱,由娱乐场所的族际斗殴所引起,背后掺杂着复杂的政治斗争,付出了至少208人丧失生命、2101人受到伤害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ummit is taking place in a radically changed environment. Firstly, all member states are now showing a spirit of unity and cooperation, as they are using t
冷战后的国际预测研究:观点、特征与问题 本文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3期,冯绍雷。 【作者简介】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对国际局势变化进行分析和把握的现实需求日益增多,这促使国际预测成为学界一门紧缺而重要的知识门类。在预测
“评阿尔都塞的科学观与意识形态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郑忆石,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内容提要: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几乎都对“意识形态”持批判立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视科学技术为意识形态。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代表阿尔都塞主张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论”。阿尔都塞的观点既有澄清概念、克服“泛意识形态论”、一定意义上肯定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一定程度上符合马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影响程度的判断”,《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田春生,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2009年基地重大项目承担人、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内容提要:国际上相当多的看法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所遭受的最为严重。目前,俄罗斯经济复苏的迹象开始显现,经济正在进入缓慢恢复的过程中。但是人们更加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俄罗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底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
“炮击金门:苏联的应对与中苏分歧”,《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1期,沈志华,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内容提要: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的目的就是要迫使蒋介石放弃沿海岛屿,而他最担心的就是美国的干预。为此,毛泽东设法把不知内情的赫鲁晓夫引到北京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试图利用中苏同盟的威力来影响美国的决策。由于金门守军的坚持和美国的援助,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苏联不得不出面为中国大陆提供核保护
Important Visit in Deepening Bilateral Cooperation 15 March 2010 By FENG Shaolei (ECNU), Dean,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 (SAIAS), East China Normal
“在伙伴与参与者之间: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动因、特点和未来”,《国际展望》,2010年1/2月,刘军、王欣月。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基于俄美关系的研究”项目(06JJDGJW003)的中期成果。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与北约理事会框架下的俄罗斯北约关系呈现出形式上的伙伴与实质上的参与者相结合的特点,从而使俄北伙伴关系表现出参与
“俄罗斯能源外交中的地缘政治布局”,《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第4期,冯春萍。本文作者为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内容摘要: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以来,政府通过不断调整能源外交战略以谋取地缘经济和政治利益。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能源问题牵动着当代政治与经济全局。俄罗斯在强化国家掌控能源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以能源为武器的全方位能源外交攻势,以提升其在国际能
“难以弥合的裂痕——苏联对中印冲突的立场及中苏分歧公开化(1959-1960)”,《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沈志华。本文作者系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内容摘要:从1958年开始,中苏之间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逐渐产生了分歧。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度在国际领域的友好合作也遇到了麻烦。1959年初,中印纠葛因西藏问题引起,苏联支持中国的西藏政策,但回避了对印度的指责。中
“新中国哲学60年:沟通与整合”,《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郑忆石。本文作者为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授。内容摘要:回顾新中国哲学60年的发展历程,其显著变化在于:哲学功能从失落到回归;哲学生态从相对萧条到繁荣;哲学视域从狭窄到开阔;研究范式从固守一体到全面转型。发展当代中国新哲学的途径,是深化中、西、马哲学的沟通与整合。三者沟通与整合的必要性在于:它符合当代世界哲学发展的
“当代俄罗斯哲学:科学理性批判论析”,《浙江学刊》,2009年第6期,郑忆石。本文作者为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授。内容摘要:反思与批判科学理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当代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哲学“批判”所取的价值理念是人本主义,它揭示了科学理性对人的负面影响,质疑科学理性的认识与世界观功能;“批判”所用的理论工具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它揭示以科学理性为根基的西方文化的危机
“马克思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理论学刊》,2009年第10期,郑忆石。本文作者为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授。内容摘要: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观,肯定了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通过直接的物质生产和社会再生产,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科学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通过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为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中俄油气管道建设目前正处于建设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管道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将会助推中俄未来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预期作用将不可小视。 石油管道开工建设作为中国油气进口东北方向的一条战略要道,中俄石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103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
Sino-Russian Wood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is FieldWood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strategic materials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cently, with the sust
О связи между научным развитием и гармоничным миром Ли Син В статье раскрывается содержание выдвинутых Председателем ЦК КПК Ху Цзиньтао
〔摘要〕 中共关于解放台湾战役的最初想法比较简单, 1949年夏天的计划是一年后攻占台湾, 毛泽东甚至一度考虑在1949年冬季占领台湾; 金门、登步岛作战失利后决定分两步走,先解决沿海诸岛问题, 同时为攻台做准备, 进攻时间推迟到1950年9 - 10月; 1950年3 - 4月确定的计划是, 金门战役推迟到8月开始, 而攻打台湾则延至1951年夏。影响和改变中共决策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形容此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成果丰硕”这个词名副其实。通报导弹发射、油气核能合作、40多亿美元经贸协议……合作内容涵盖广泛领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疑因这次会晤而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军事互信达新高度 与以往历次总理会晤相比,这次会晤的一个最大亮点是,两国就相互通报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发射达成协议,这可谓双方在安全领域上的“战略协作”取得一个突破。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
学者:普京访华建立中俄能源合作新模式凤凰卫视10月14日报道:普京三天访华行程中,中俄两国总理就进一步加强中俄能源合作达成诸多共识,确保中俄原油管道2010年底前全线贯通并于2011年起稳定供油。学者认为次此行程也建立了未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新模式。 俄罗斯总理普金的三天的访华行程,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刮起了一股“能源旋风”。中俄之间建立的首家合资天然气石油公司,就被学者认为是开创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模
杨成:站在历史新起点的中俄关系更需加倍呵护 2009-10-13 21:26 来源:新民网 作者:杨成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中俄关系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文明模式与俄罗斯外交” (08JJDGW26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 巴赫金认为, 各民族文化都在历时与共时这两种对话格局中得到发展。但从中俄文化的总体发展特性来看,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发展以“我—我”的历时性对话为主, 而俄罗斯文化则以“我—他”的共时性对话为主。前者是形成中国文化连续性特征的原因之一,
本文为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重大项目(07JJDGJW250)“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东欧的经济转轨国家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比其他经济体更严重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各转型经济体因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比较优势的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摘 要: 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时期的党内矛盾和争论主要围绕怎样“夺取政权”问题进行, 在执政时期则主要围绕如何“治国理政”问题开展。执政时期的党内矛盾,主要是大政方针方面的意见分歧, 有时是党内政治权力之争。当两者交织在一起时, 党内矛盾和争论就显得特别激烈。研究苏共在执政时期如何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 如何对待党内争论和组织处理的关系, 如何看待党内出现的派别和争论等问题, 可以加深对共产
2009年6月17日,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与解放日报国际部招开“新兴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首次‘金砖四国’峰会”的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本会常务理事任晓主持,与会者有:王德华、余建华、胡健、张家哲、章节根、杨成、张建新、张玫、祝鸣、牛海彬以及刘宗义。 会上杨副教授认为此次金砖四国峰会是在经济危机条件下国际社会开始更多关注新兴国家的背景下举行的。而四国的首次峰会事实上更多地成为俄罗斯展示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在《领导之友》2009年第4期分表文章《“梅普分化”探究》。文章分析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梳理了对梅普关系评价的各种观点,并对梅普关系是否存在裂痕进行了分析。
2009年6月2日,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了“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治的新格局、新主题和新方法”内部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近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第三组 主持人:倪世雄教授。第三组是新方法就是新视角,我想就是国际民主化的视角,一个是区域化的视角,一个是人才战略的视角。 伍贻康:国际关系的区域化越来越影响国际关系的进程,欧盟由于在区域化方面带头,给人在理念
“金融危机以来的国际政治的新格局、新主题和新方法” 内部研讨会发言摘要(第一组)2009年6月2日,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了“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治的新格局、新主题和新方法”内部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近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夏立平:我想侧重谈金融危机对全球格局的影响。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使得过去的结构开始
中心主任接受俄新社采访 谈中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合作空间2009年5月20日,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在赴俄参加2009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前夕,接受俄新社采访,就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合作提出重要的看法。冯绍雷教授指出,首先,包括俄罗斯在内,许多最重要的经济体最近期间已经出现了经济复苏的曙光,这是提振信心的一个重要时刻,所以峰会的举行,将使各国专家有机会在这一重要时刻交流和分享信息,对于未来经济走势产
俄罗斯的光头党虽然难成气候,但却是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每年4月20日纳粹头目希特勒生日前后,俄罗斯光头党都会蠢蠢欲动,他们以庆祝希特勒生日为由制造事端,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存在。 近日一个名为“俄罗斯人意志”的光头党组织在互联网上发布号令,呼吁该组织成员及其他右翼民族主义支持者于5月5日在首都莫斯科发动暴乱。该组织声称将在这一天对非本民族的外国人施行暴力,并焚烧包括强力部门在内的政府机关大楼
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近几年来,在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中,俄罗斯凭借能源出口,强劲地拉动了其经济增长,为其黄金外汇储备的增长、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社会福利的改善和民众工资收入的增多都带来了充裕的保障。但是,2008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暴跌,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战略面临新的挑战与问题。 “能源化”的两难抉择 过去的几年,俄罗斯经济受益于能源大量出口和国际能源价格的节节攀升,但20
●专家测算,石油价格每桶下跌1美元,俄财政收入就缩水20亿美元。 ●2008年俄罗斯流失的外资大约为1300亿美元。俄罗斯企业和组织(不包括小企业、农业企业、银行业、保险业和预算组织)净利润同比下降30.4%,1.75万家企业亏损,占比25%以上。 ●今年1月,俄罗斯GDP单月同比下降8.8%;拖欠工资债务增长49%;居民实际收入同比下降6.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5%;工业生产产值同
本文出自《当代亚太》,2009年第1期。2008年12月19日,“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学术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召开,亚太所所长张宇燕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有关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就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存在的问题、周边地区在中国未来总体外交战略中的定位、以及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开展周边外交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沟通。为了反映这次会议的思想成果,本刊特设
金融危机考验普京“不败神话”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八年,在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上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其个人权力和威望也随之达到巅峰。在很多俄罗斯民众心目中,普京是一个“不败的神话”。然而2009年伊始,国际金融危机让俄罗斯人再次尝到了经济衰退之痛。一时间,民众示威、官员抗命、反对势力伺机而起,连总统梅德韦杰夫也颇有微词。出任总理还不满一年的普京,似乎成为众矢之的。西方媒体围绕梅普不和、甚至普京意欲辞
俄中心海外研究员A.Libman发表文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A.Libman,在最新一期的俄罗斯《经济问题》(《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杂志上以华东师大研究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经济学中的学术团体与地理集中”的文章。 文中指出,学术团体的制度环境对于学术成就与发展方向起着关键的作用。经济理论(
今天,俄罗斯人这样纪念列宁2009年1月21日,是无产阶级革命伟大导师列宁逝世85周年的日子。当天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数百名俄共党员及普通民众举行活动,纪念这一伟人。此外,在阿尔泰、萨马拉等俄罗斯其它省份和地区的多个城市也都举行了纪念集会活动。 一个平凡的伟人 列宁20多岁就投身革命,在54年短暂的人生中,他构筑了堪称人类史诗的列宁主义体系,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罗斯国家建设
4. Decentralization and devolution 4.1. The logic of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post-Soviet world The move towards new forms of governing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Economic Rol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Central Asia: Decentralization and Hybrid Political Regime (The paper was writte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roject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
欧洲人怎样看待俄罗斯 2008年10月29日,英国前驻俄国大使罗德里奇·莱恩爵士(Sir Roderic Lyne)来中心交流讲演。冯绍雷老师主持讲座,刘军、潘兴明、李承红、王铁军、姜睿等老师和部分研究生出席。 莱恩先生讲了三个主题:8月冲突及其影响、世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俄美之间的关系。莱恩先生也向在座的国关院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看待俄罗斯以及中俄之间的关
“全球性的危机,全球性的回答” 2008年10月28日上午,欧盟委员会前贸易总司副司长、欧洲大学联合会执行总裁、鲁汶大学德福安教授来访俄中心。德福安教授是欧洲最有战略眼光与全球视野的学者型官员之一。他对中欧关系、欧洲一体化建设和当前国际格局等非常有见解。近10年来,他一直是欧盟贸易政策主要制订者。潘兴明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王铁军,余南平,李承红,冯绍雷等老师出席,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讲座。德福安
欧洲一体化和后苏联一体化在东欧地区的相互作用亚历山大·利布曼(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德国曼海姆大学经济博士研究中心博士候选人、华东师大兼职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内容提要:地处东欧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方面自愿程度不等地参加了后苏联地区许多一体化尝试和行动,包括最初的独联体和后来的许多次区域一体化组织,另一方面,他们如同整个欧洲及其周围地区一样,又处于欧洲联盟的深刻影响之下。这两种制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骤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先生作客华东师大大厦讲坛,为全校师生作了精彩的演讲。华东师大新逸夫楼座无虚席。陈元先生不仅仅是国家开发银行的领导,同时也是著名的经济、金融专家,发表过重要的学术著作。 陈元先生的讲演分为三个大部分:1.对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的认识;2.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与中国的机遇和挑战;3.开展国际合作的思路。
对于科尔顿先生,久闻其名。研究俄罗斯政治问题,特别是关于俄罗斯的选举(议会、总统选举等),科尔顿的作品几乎是必须要读的。科尔顿也是被世界所公认的俄罗斯问题权威专家。有幸能够在华东师大聆听科尔顿先生的讲演,实在是难得的机会。讲演的题目很普通:美国学术界如何理解俄罗斯现象。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格俄冲突、俄罗斯与美国关系僵化),俄罗斯问题专家却选择了这样一个学术史性的讲座题目,有点出乎听众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成为时代进步和凝聚人心的思想旗帜。从160年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扬了《宣言》的革命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
过去百余日,梅德维杰夫证明他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平庸人物。梅—普组合在政治体制上很可能演绎出两党制的安排——普主导中右,梅主导中左,这也许更切合于一个走向多元的社会,切合于俄罗斯的来世和今生。梅德维杰夫执政已百日有余,当下时势复杂多端,但对梅氏现象的进一步观察还是要从“理念和事实”、“客观与主观”、“俄罗斯国内走向和国际环境” 等多方面相互兼顾与关照为妥。 俄罗斯最权威的舆论调查中心8月下旬的材料
9月1日,欧盟召开特别峰会讨论俄格冲突。事到如今,引起事端的格鲁吉亚似乎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冲突背后的大国关系开始浮出水面,比如美俄关系、欧俄关系、美欧关系。欧洲:存在分歧欧盟这次峰会最大的目的是统一对俄立场,尽管这看来并不容易。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多数“老欧洲”国家不想把事情搞大。作为轮值主席国,法方在会前就表态:“出台(对俄)制裁措施还不是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会前强调,欧盟应当“清楚表达不
本报讯(记者李明波)进入8月份以来,俄罗斯与美国关系骤然紧张,双方在南奥塞梯等问题上的争端迅速升级。俄美关系呈现出冷战后最紧张的状态。如何看待俄美关系的恶化?冷战是否死灰复燃?本周圆桌会议特邀两位国际问题专家探讨这一问题。俄与西方矛盾积累根本原因北约东扩广州日报:俄美关系近期急转直下,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唐小松:此次俄罗斯和西方翻脸,根本原因是由于美国和西方无限制推动北约东扩。北约东扩是美国长期
冷战后欧洲地区发生的每一次武装冲突,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不过,这次南奥塞梯军事冲突与以往有所不同。第一,这是在奥运开幕之际发生的一场军事行动,与国际社会“奥运休战”的通行规则严重背离。第二,这是发生在前苏联两个国家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一场军事抗争,这场战争深藏的复杂背景更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切和不安。第三,南奥塞梯冲突是新世纪以来在外高加索地区大国间错综复杂形势的一次阶段性的总结算,所
俄罗斯政权实现平稳递嬗和“梅—普”组合的默契合作为两国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年”等构想的横空出世为中俄跳出优美的经济合作之舞创造了全新的舞台,中俄经济合作有望从潜力股飙升为绩优股。5月23日至24日,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就职后出访的第二个国家,也是首次出访非独联体国家。访问过程中,两国领导人除了就重大国际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外,均强调继续
奥运的举行为大国间交往提供了一个新舞台,这种奥运舞台上的交往,不光是体质上、心灵上,而且肯定也是文化上的。 如果人们对于冷战时代的历史还留存一些记忆的话,那么大概不会忘记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召开前后国际政治中的风风雨雨。 上世纪70年代下半期,苏联借助于当时在能源经济支撑下的国力提升,大幅度地伸展实力,触角所至遍及各大洲大洋。苏联大规模扩张的姿态在1979年底入侵阿富汗这一事件中达到
在一群身着黑色西装的福布斯富豪陪同下,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将于今天抵达北京,开始他就任总统后的首次大国外交之旅。与他的前任普京首次出访选择白俄罗斯、英国、乌克兰相比,梅德韦杰夫选择了“向东看”。8年前,政治学家都在猜想着“新的战略关系”,他们回忆起戈尔巴乔夫前往英国的旅程以及他和撒切尔的会面。他们说,普京正在“打开一扇通往欧洲的窗口”。但现在,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在这几个方面几乎都不很成功,至于和
——冯绍雷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 尽管国外媒体以商品、环保、奥运作为题材的反华论调依然还时常可见,包括某些西方政治家由于缺乏了解或者政治需要,一有机会还会利用反华势力作点文章,但是,各国大选中的当选领导人、包括重要候选人的积极务实的主流对华立场,传达出国际社会希望理解中国、与中国合作的期盼,期望中国在迅速崛起中为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如何能够更多地了解外部世
1997 年,当时正红得发紫的俄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曾经得意洋洋地吹嘘,以他为首的 7 家私有寡头企业控制了俄罗斯经济。但风水轮流转, 10 年之后,当别氏等寡头或流亡海外,或被捕入狱,或改头换面之后,俄私有商业寡头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普京执政后崛起的新的克里姆林宫利益集团。官僚利益集团取代商业寡头 早在 2005年7月,俄《独立报》就刊发过一篇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文章,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 杨成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牵扯了太多人的关注与感情。在最近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围绕奥运会圣火传递受阻等不友好事件引起的一场政治社会风波更是影响了中外各国和各界人士。北京奥运会被政治化已经在所难免。 对于个别国家、个别人心怀叵测故意制造事端,试图把北京奥运会当作向中国政府施压的政治筹码,我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表现出空前一致的强烈爱国热情,他们对干涉我国内政
2008年6月11日下午,波兰华沙经济学院教授、原欧盟项目办学术委员会顾问何庚德先生(Guenter Heiduk)应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冯绍雷院长邀请,在理科大楼A218教室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对外贸易让谁担心让谁忧?”的报告。何庚德教授通过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回答了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中国的对外贸易究竟危及了谁的利益?何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其研究中涉及
2008年6月2日10:00 在理科大楼A218,卢林博士为国关学院学生做了一场题为“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风险因素”的报告,报告由刘军老师主持。卢林博士先向在座的同学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以及邀请到场的每一个同学也对各自的研究兴趣和对该报告的预期简单谈一下,然后进入报告的主要环节。他在报告之初就说明了此次报告的目的——不以多大程度上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为目的,而是要引起大家对风险管理的兴趣。以下文字是对卢博
上世纪90年代,笔者在华东师大人文学院担任管理工作。因为所接触的师友同事及知识门类较多来自传统学科,因此耳濡目染学习到了不少关于文史哲的新知识,以及和同事们一起体验了当时发生在海内外学术界的关于中国问题认知的潮流变化。 在当时我们所邀请的海外人文学术大家中,有一位给我留下了特别的记忆,那就是当时名噪一时的美国历史学家保罗。科恩。这位富于挑战性的中国近代史问题专家主张改变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的西
冯绍雷4月23日,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享年76岁。这个曾经改写了俄罗斯历史的人物,现在也成了历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位俄前领导人?他的去世是否会给俄罗斯造成某种影响? 可以说,叶利钦是一个在特殊时期走上政治舞台的历史人物。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到苏联解体以及而后的苏联—俄罗斯社会急剧转型,叶利钦在这整个过程中留下了他深刻的个人烙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说:
“种子自己会发芽,但若要满园花开还得精心培育。”这句话摘自中国日报的一篇社论,你不要以为它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的题铭,而是来自一篇被冠以“友谊之花盛开”的文章。该文缘于上周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访问北京,他是来落实一项促进两国友谊的重大举措,即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就像两国领导人说的,中俄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作为俄罗斯利益在中国增长的标志,涉及到俄罗斯方面的两个重要的商贸会议,几乎同时在
———冯绍雷教授在“中国发展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对于强国之道的探讨,是一个千年常新的问题。在百多年来国际学术界的探讨中,有相当部分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强国崛起的思想与文化背景。为什么说,强国之道有赖于思想的健全呢?我这里所说的“健全的思想”大体包含着三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指作为决策者所提供的指导国家走向持续强盛的治国理念与战略方针;其二,是指国民具有的政治文化与素养所达获的水平;其三,是
联合军演:中俄战略合作上新台阶 中俄将于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武器装备投入上,都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对中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亚太地区的区域安全及稳定也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中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王海运认为,首先,此次军演的目的明确:一是促进中俄双方军队相互了解和学习,交流经验和特点,增进彼此感情
发生在伦敦的恐怖袭击左右着人们的视线,几天来几乎湮没了对“鹰谷”G8峰会的评价与讨论。 其实,人们对于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G8还是颇有想法的。一种观点认为,G8峰会毕竟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的联席会议,应该能够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迫切问题,比如,非洲的贫困与气候变化。 G8领导人承诺,到2010年将每年的对外援助增加到500亿美元,其中至少一半用于援助非洲。峰会还同意上月G8财长作出的免除18
关注一:在挑战中显示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冯绍雷 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立整整四个年头了。这四年中上海合作组织以其务实进取的精神、协调开放的姿态,为推动地区稳定与合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海合作组织是冷战后欧亚大陆纵深地带出现的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该组织源于冷战之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等国加强政治互信、稳定边疆形势的需要。到2001年6月
冯绍雷 责任编辑 单雪菱 2005-7-5 1:55:25 去年夏天,我在卡内基基金的莫斯科中心做过一次讲演,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有比较肯定的评价。当时,席间即有不同意见者。比如老友A·L就反驳我说,上合的作用被夸大了,就像一个泡沫,它的持续存在尚且存疑。 今年初,我随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代表团访俄,在莫斯科的会场上,又碰到A·L。他塞给我一本杂志,其中有他一篇
冯绍雷 责任编辑 单雪菱 2005-4-29 2:51:02 (东方早报) 民族主义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人说,它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这里没有说明的,恰恰是这种“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的清晰内涵。从欧洲的历史看,作为一种学说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是共生的,它源于并支撑了后者摆脱强权、争取独立的斗争。但随着多民族国家的涌现,这个概念便具有了多重涵义;
据报道,为准备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活动,俄罗斯政府总共花费了60亿卢布(约合2.14亿美元)。如此巨大的代价当然不仅仅为了缅怀历史,普京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重树俄大国形象,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于是,除红场热闹的阅兵式之外,克里姆林宫内的外交博弈同样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俄美暗地在较劲 记者:美国总统布什在赴莫斯科参加原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前夕,先到拉脱维亚访问,并随后同波罗的海三国总统
车臣地方政治人物的命运似乎总与一些国际节日有关。第三位总统,与普京亲密合作的卡德罗夫去年5月8日死于恐怖炸弹爆炸,那天是二战胜利日;其前任,车臣分离势力领导人马斯哈多夫则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妇女节”毙命,当时俄罗斯特种部队已将他包围。 仿佛一击重锤,“杀死马斯哈多夫”的消息立刻在车臣、俄罗斯,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引发了震动。有关它的意义和它所暗示的未来,于是成为坊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马斯
相蓝欣 责任编辑 单雪菱 2005-3-1 8:22:43 从20日到24日,小布什完成了他的“欧洲三部曲”。第一部有关布鲁塞尔———北约及欧盟总部之所在。这是一次工作访问。在那里,他认可了“一个强大的欧洲”。第二部有关美因兹。这是一次“过境访问”,匆匆6个小时,只为一晤德国总理施罗德。第三部有关布拉迪斯拉发。在斯洛伐克的首都,布什呆了整整一天,名为“国事访问”,实为晤面俄罗斯总统普
责任编辑 单雪菱 冯绍雷 2005-2-28 8:12:45 (东方早报) 在一个多小时的“私下”会谈后,布什和普京并肩出现在媒体的镜头下。这是一次展现“团结”的记者招待会,两位总统重申了他们“反恐”、“防扩散”的共识。令人感到好奇的只是,他们在布拉迪斯拉发的城堡里谈了些什么? 从招待会上一抹不易察觉的紧张,我们或可窥一斑。“民主的共性在于———依法治国、保护少数派、新闻自由和
与布什之行显然明显地将使美欧间关系得到升温的结果相比,俄美关系的前景是要因布什与普京的峰会而得到改善则引起了更多的猜测。 美对俄评估低于俄自身定位 俄美关系的紧张显然不止于伊拉克战争这一个节点上的诱因。近一两年来,美俄在前苏联空间的地缘政治较量,包括由尤科斯公司一事所引发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对俄国内局势,特别是对普京政策的尖锐批评,使得美俄间关系跌落到了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境地
“总统的第二个四年在向欧洲的示好中开始。”《纽约时报》国际版主编罗杰·科恩这样描述2005年初的布什外交。 尽管不招欧洲人待见,布什仍准备在一个月后拜访欧洲,地点选在布鲁塞尔,统一欧洲的首都。此行将由一个谙熟欧洲事务的专家班子打点,包括准国务卿赖斯及其副手佐利克。这些人据说都是所谓的“大西洋主义者”,赖斯本人也多次强调与彼岸的“团结”。 在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布什几乎是颇为
俄罗斯总理符拉特科夫5月31日关于俄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的声明,表明东西伯利亚地区石油管线走向问题的争论已经告一段落。 此番俄政府的声明显然是经过了较为认真的协调与内部讨论。因为参与这一决策过程的不只是中央政府,而且,能源部、环境部、相关的7个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专业咨询机构都发表了意见。根据俄方的正式报道,目前俄国内正在举行的关于俄能源发展战略的辩论是“第一次这样的公开的深入
依我的看法,正因为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争夺成为后冷战时期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才引发了近十余年来一场场大大小小的国际冲突。当然,有冲突,才会有合作。正是能源竞争与能源合作这两个方面互为因果,既是互相推动,同时也互相制约影响着整个当代的国际进程。从理论上说来,经济全球化时代有可能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和平转移提供机会,也即人们有可能不必要再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国际行为者那样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而是可以
国际社会进入新世纪以后,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我们至少从三个层次来看待这些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社会的冲突有所升级,主要反映在恐怖主义的出现以及其逐渐演化成一种国际现象。第二个变化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于能源的追求成为国际社会斗争的焦点。国际社会对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后续资源的储备极为关注。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国际经济的整个走势
从大国关系的角度来观察大选后的美国外交,可以认为连任的布什将延续其单边主义路线,但另一方面将努力不使美国与诸大国关系被恶化到伊拉克战争时的对峙状态。之所以认为布什总统将延续其单边主义路线,首先是因为相当程度上影响第一任布什外交路线的新保守主义远未离开政治舞台。虽然在最近一两年中,新保守派的影响有所遏制,若干重要鹰派人物离开了关键岗位。但是,大选的结果表明,主张以强硬手段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民间反应与
俄罗斯的普京今天飞抵北京。这已不是他第一次访华,但每一次,我们都不禁会问:会有什么不同么?作为一个前超级大国,或者说,作为一个在战略上、政治上,包括资源上仍有着全局性影响的大国,俄罗斯的举手投足牵动着当前国际社会的神经,也折射出漫长历史投下的光影。俄罗斯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方文明结合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小亚细亚和中亚、东临乌拉尔山脉一线,西抵东部欧洲。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中亚各
作者:冯绍雷;于大波;刘东凯 日期:2004.09.30 版次:51温总理访俄:走向成熟的中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 应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3日至25日对俄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温总理这次访俄,对全面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对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专家将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温家宝总
10月2日,是中俄建交55周年纪念日。近期,中俄领导人频繁展开高层互访。据悉,在温家宝总理25日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之后,俄总统普京也将于10月访华。昨日,本报和上海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办了专家座谈会,就中俄关系的发展趋势作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目前中俄关系确实处在历史最好时期,这点温家宝总理和俄总统普京都表示了认同。整体而言,中俄之间的合作将会增多,双边关系进一步呈良性发展。中俄关系的战略基础
▲中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的任何关键环节与局部在当前阶段都引起了前所未见的民间关注; ▲温总理此去特别要与俄方讨论中俄两国青年交往的问题;▲温总理的访俄更多的成就会在普京总统十月来华访问时得到昭示。 温家宝总理此行莫斯科,显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一,今年夏秋之际,俄罗斯前所未有地受到了恐怖主义势力接二连三的野蛮而疯狂的袭击。此时,温总理的造访将带去全体中国人民的关切与慰问,和对他们反恐斗争的坚定支
9月13日,普京总统在政府非常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处理别斯兰事件的对策。这些对策一经提出,立即在俄罗斯朝野、包括国外舆论引起激烈反响。拥护者认为普京总统的新举措非常明智,是遏制恐怖主义的有力措施;而反对者则激烈抨击普京是在破坏民主,导致俄罗斯重新回到前苏联。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两位前领导人甚至也相继对普京的新举措公开表示不满,这反映出目前俄罗斯国内的政治争端已达到新的高度。这反映出目前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