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 2011-11-23 12年前 叶利钦走了,留下了什么?

    冯绍雷4月23日,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享年76岁。这个曾经改写了俄罗斯历史的人物,现在也成了历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位俄前领导人?他的去世是否会给俄罗斯造成某种影响? 可以说,叶利钦是一个在特殊时期走上政治舞台的历史人物。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到苏联解体以及而后的苏联—俄罗斯社会急剧转型,叶利钦在这整个过程中留下了他深刻的个人烙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说:

  • 2011-11-23 12年前 上海之行随想——《俄罗斯侧影》社评

    “种子自己会发芽,但若要满园花开还得精心培育。”这句话摘自中国日报的一篇社论,你不要以为它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的题铭,而是来自一篇被冠以“友谊之花盛开”的文章。该文缘于上周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访问北京,他是来落实一项促进两国友谊的重大举措,即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就像两国领导人说的,中俄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作为俄罗斯利益在中国增长的标志,涉及到俄罗斯方面的两个重要的商贸会议,几乎同时在

  • 2011-11-23 12年前 强国之道有赖于思想的健全

    ———冯绍雷教授在“中国发展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对于强国之道的探讨,是一个千年常新的问题。在百多年来国际学术界的探讨中,有相当部分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强国崛起的思想与文化背景。为什么说,强国之道有赖于思想的健全呢?我这里所说的“健全的思想”大体包含着三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指作为决策者所提供的指导国家走向持续强盛的治国理念与战略方针;其二,是指国民具有的政治文化与素养所达获的水平;其三,是

  • 2011-11-23 12年前 联合军演:中俄战略合作上新台阶

    联合军演:中俄战略合作上新台阶   中俄将于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武器装备投入上,都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对中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亚太地区的区域安全及稳定也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中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王海运认为,首先,此次军演的目的明确:一是促进中俄双方军队相互了解和学习,交流经验和特点,增进彼此感情

  • 2011-11-23 12年前 从G8到“L20+ECOSOC”

    发生在伦敦的恐怖袭击左右着人们的视线,几天来几乎湮没了对“鹰谷”G8峰会的评价与讨论。 其实,人们对于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G8还是颇有想法的。一种观点认为,G8峰会毕竟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的联席会议,应该能够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迫切问题,比如,非洲的贫困与气候变化。 G8领导人承诺,到2010年将每年的对外援助增加到500亿美元,其中至少一半用于援助非洲。峰会还同意上月G8财长作出的免除18

  • 2011-11-23 12年前 今天:上合组织迎来第五次峰会

    关注一:在挑战中显示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冯绍雷  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立整整四个年头了。这四年中上海合作组织以其务实进取的精神、协调开放的姿态,为推动地区稳定与合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海合作组织是冷战后欧亚大陆纵深地带出现的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该组织源于冷战之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等国加强政治互信、稳定边疆形势的需要。到2001年6月

  • 2011-11-23 12年前 上合组织:存在的理由

    冯绍雷 责任编辑 单雪菱  2005-7-5 1:55:25 去年夏天,我在卡内基基金的莫斯科中心做过一次讲演,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有比较肯定的评价。当时,席间即有不同意见者。比如老友A·L就反驳我说,上合的作用被夸大了,就像一个泡沫,它的持续存在尚且存疑。 今年初,我随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代表团访俄,在莫斯科的会场上,又碰到A·L。他塞给我一本杂志,其中有他一篇

  • 2011-11-23 12年前 俄罗斯的民族主义

    冯绍雷 责任编辑 单雪菱  2005-4-29 2:51:02 (东方早报) 民族主义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人说,它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这里没有说明的,恰恰是这种“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的清晰内涵。从欧洲的历史看,作为一种学说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是共生的,它源于并支撑了后者摆脱强权、争取独立的斗争。但随着多民族国家的涌现,这个概念便具有了多重涵义;

  • 2011-11-23 12年前 庆典背后的外交博弈

    据报道,为准备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活动,俄罗斯政府总共花费了60亿卢布(约合2.14亿美元)。如此巨大的代价当然不仅仅为了缅怀历史,普京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重树俄大国形象,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于是,除红场热闹的阅兵式之外,克里姆林宫内的外交博弈同样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俄美暗地在较劲  记者:美国总统布什在赴莫斯科参加原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前夕,先到拉脱维亚访问,并随后同波罗的海三国总统

  • 2011-11-23 12年前 杀死马斯哈多夫

    车臣地方政治人物的命运似乎总与一些国际节日有关。第三位总统,与普京亲密合作的卡德罗夫去年5月8日死于恐怖炸弹爆炸,那天是二战胜利日;其前任,车臣分离势力领导人马斯哈多夫则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妇女节”毙命,当时俄罗斯特种部队已将他包围。 仿佛一击重锤,“杀死马斯哈多夫”的消息立刻在车臣、俄罗斯,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引发了震动。有关它的意义和它所暗示的未来,于是成为坊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马斯

  • 2011-11-23 12年前 小布什的“欧洲三部曲”

    相蓝欣 责任编辑 单雪菱  2005-3-1 8:22:43 从20日到24日,小布什完成了他的“欧洲三部曲”。第一部有关布鲁塞尔———北约及欧盟总部之所在。这是一次工作访问。在那里,他认可了“一个强大的欧洲”。第二部有关美因兹。这是一次“过境访问”,匆匆6个小时,只为一晤德国总理施罗德。第三部有关布拉迪斯拉发。在斯洛伐克的首都,布什呆了整整一天,名为“国事访问”,实为晤面俄罗斯总统普

  • 2011-11-23 12年前 俄国式民主

    责任编辑 单雪菱  冯绍雷 2005-2-28 8:12:45 (东方早报) 在一个多小时的“私下”会谈后,布什和普京并肩出现在媒体的镜头下。这是一次展现“团结”的记者招待会,两位总统重申了他们“反恐”、“防扩散”的共识。令人感到好奇的只是,他们在布拉迪斯拉发的城堡里谈了些什么? 从招待会上一抹不易察觉的紧张,我们或可窥一斑。“民主的共性在于———依法治国、保护少数派、新闻自由和

  • 2011-11-23 12年前 俄美关系:在互相指责中蹒跚而行

    与布什之行显然明显地将使美欧间关系得到升温的结果相比,俄美关系的前景是要因布什与普京的峰会而得到改善则引起了更多的猜测。 美对俄评估低于俄自身定位 俄美关系的紧张显然不止于伊拉克战争这一个节点上的诱因。近一两年来,美俄在前苏联空间的地缘政治较量,包括由尤科斯公司一事所引发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对俄国内局势,特别是对普京政策的尖锐批评,使得美俄间关系跌落到了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境地

  • 2011-11-23 12年前 布什的微笑

    “总统的第二个四年在向欧洲的示好中开始。”《纽约时报》国际版主编罗杰·科恩这样描述2005年初的布什外交。 尽管不招欧洲人待见,布什仍准备在一个月后拜访欧洲,地点选在布鲁塞尔,统一欧洲的首都。此行将由一个谙熟欧洲事务的专家班子打点,包括准国务卿赖斯及其副手佐利克。这些人据说都是所谓的“大西洋主义者”,赖斯本人也多次强调与彼岸的“团结”。 在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布什几乎是颇为

  • 2011-11-23 12年前 对“泰纳线”案的一种解读

    俄罗斯总理符拉特科夫5月31日关于俄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的声明,表明东西伯利亚地区石油管线走向问题的争论已经告一段落。 此番俄政府的声明显然是经过了较为认真的协调与内部讨论。因为参与这一决策过程的不只是中央政府,而且,能源部、环境部、相关的7个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专业咨询机构都发表了意见。根据俄方的正式报道,目前俄国内正在举行的关于俄能源发展战略的辩论是“第一次这样的公开的深入

  • 2011-11-23 12年前 国际合作与竞争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发展

    依我的看法,正因为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争夺成为后冷战时期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才引发了近十余年来一场场大大小小的国际冲突。当然,有冲突,才会有合作。正是能源竞争与能源合作这两个方面互为因果,既是互相推动,同时也互相制约影响着整个当代的国际进程。从理论上说来,经济全球化时代有可能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和平转移提供机会,也即人们有可能不必要再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国际行为者那样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而是可以

  • 2011-11-23 12年前 当前的国际关系走势与我国的外交选择

    国际社会进入新世纪以后,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我们至少从三个层次来看待这些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社会的冲突有所升级,主要反映在恐怖主义的出现以及其逐渐演化成一种国际现象。第二个变化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于能源的追求成为国际社会斗争的焦点。国际社会对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后续资源的储备极为关注。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国际经济的整个走势

  • 2011-11-23 12年前 从大国关系的视角看美国大选后的外交走势

    从大国关系的角度来观察大选后的美国外交,可以认为连任的布什将延续其单边主义路线,但另一方面将努力不使美国与诸大国关系被恶化到伊拉克战争时的对峙状态。之所以认为布什总统将延续其单边主义路线,首先是因为相当程度上影响第一任布什外交路线的新保守主义远未离开政治舞台。虽然在最近一两年中,新保守派的影响有所遏制,若干重要鹰派人物离开了关键岗位。但是,大选的结果表明,主张以强硬手段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民间反应与

  • 2011-11-23 12年前 看东方

    俄罗斯的普京今天飞抵北京。这已不是他第一次访华,但每一次,我们都不禁会问:会有什么不同么?作为一个前超级大国,或者说,作为一个在战略上、政治上,包括资源上仍有着全局性影响的大国,俄罗斯的举手投足牵动着当前国际社会的神经,也折射出漫长历史投下的光影。俄罗斯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方文明结合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小亚细亚和中亚、东临乌拉尔山脉一线,西抵东部欧洲。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中亚各

  • 2011-11-23 12年前 温总理访俄:走向成熟的中俄关系

    作者:冯绍雷;于大波;刘东凯 日期:2004.09.30 版次:51温总理访俄:走向成熟的中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 应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3日至25日对俄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温总理这次访俄,对全面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对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专家将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温家宝总

  • 2011-11-23 12年前 中俄关系发展应抓住新契机

      10月2日,是中俄建交55周年纪念日。近期,中俄领导人频繁展开高层互访。据悉,在温家宝总理25日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之后,俄总统普京也将于10月访华。昨日,本报和上海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办了专家座谈会,就中俄关系的发展趋势作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目前中俄关系确实处在历史最好时期,这点温家宝总理和俄总统普京都表示了认同。整体而言,中俄之间的合作将会增多,双边关系进一步呈良性发展。中俄关系的战略基础

  • 2011-11-23 12年前 走向成熟的见证

    ▲中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的任何关键环节与局部在当前阶段都引起了前所未见的民间关注; ▲温总理此去特别要与俄方讨论中俄两国青年交往的问题;▲温总理的访俄更多的成就会在普京总统十月来华访问时得到昭示。 温家宝总理此行莫斯科,显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一,今年夏秋之际,俄罗斯前所未有地受到了恐怖主义势力接二连三的野蛮而疯狂的袭击。此时,温总理的造访将带去全体中国人民的关切与慰问,和对他们反恐斗争的坚定支

  • 2011-11-23 12年前 普京反恐削藩并举

    9月13日,普京总统在政府非常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处理别斯兰事件的对策。这些对策一经提出,立即在俄罗斯朝野、包括国外舆论引起激烈反响。拥护者认为普京总统的新举措非常明智,是遏制恐怖主义的有力措施;而反对者则激烈抨击普京是在破坏民主,导致俄罗斯重新回到前苏联。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两位前领导人甚至也相继对普京的新举措公开表示不满,这反映出目前俄罗斯国内的政治争端已达到新的高度。这反映出目前俄罗斯

  • 2011-11-23 12年前 欧美裂痕已难补盟友关系尚难断—资深国际问题专家谈跨大西洋关系

    大国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当前国际关系中最耐人寻味的是美欧关系因伊拉克战争引发争论而出现分歧乃至疏离的变化。在日前刚刚闭幕的“跨大西洋关系与欧亚地缘政治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上,本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教授、日内瓦国际关系研究院相兰欣教授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欧洲系主任戴维•卡莱欧教授。记者:伊拉克战争后,美欧关系出现明显分歧,跨大西洋裂

  • 2011-11-23 12年前 如何看俄人质事件及其后果

    上周,俄罗斯的边远小城别斯兰成为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将别斯兰一所中学前来参加开学典礼的师生及学生家长、亲友劫持为人质。人质事件最终在俄特种部队的强攻下宣告解决,但包括许多孩子在内的300多人不幸罹难。 从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到此次别斯兰悲剧震惊世界,整整3年过去了。人们能够从这3年获得什么认识呢?也许,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都不会再认为恐怖主义是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 2011-11-23 12年前 普京:中央集权才是反恐利器

    俄罗斯近来发生的系列恐怖事件已经非常明显地影响到了俄罗斯的政治。13日,俄总统普京主持召开了以反恐为主题的政府扩大会议,在该次会议上,普京提出了要根本变革俄罗斯政权结构以应对当前的恐怖主义。普京提议的两项政府措施包括,一是政府直接任命地方要员,以及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实施比例制选举原则。美联社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控制力度。 当天的会议地点选在了俄罗斯政府所在地“白宫”,会议由普京总统亲自主

  • 2011-11-23 12年前 地缘政治与破裂的西方

    I am very pleased to be back inShanghai. My last visit here was wonderfully stimulating and encouraging. My wife and I greatly enjoyed the warm hospitality of our friends Professor Xiang and Dean Feng

  • 2011-11-23 12年前 和平崛起与地缘政治

    当下时论言“和平崛起” 的最大误区在于一厢情愿, 好像选择何种“和平崛起”方法的主动权尽在我手中。其实大谬不然。产生这种错误思路的原因主要在于对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误解,对地缘政治的不通。国内研究国际关系的最大弱点是对大国关系的互动趋势既无直感,又无预见力。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地缘政治” 的知识。所谓地缘政治(geopolitics)的判断能力是指对大国关系走向的及时预测能力。 这不是外交政策的一

  • 2011-11-23 12年前 也谈“和平崛起”

    东方早报上相蓝欣先生的文章《和平崛起与地缘政治》(4月6日)对笔者启发不小。赞赏之余,这里对“和平崛起”论再略谈几句。 我认为,“和平崛起”可以发展成为系统的国家战略,但是,为了做到这点,目前切忌泛泛而谈,把一个本来具有建设性和理性的提法庸俗化。综观目前相当多的“和平崛起”文章和会议,其实都有些空乏。所以,对“和平崛起”这个提法,必须给予科学、严肃和深入的研究。到底什么是“和平崛起”

  • 2011-11-23 12年前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国的研究

    我为何要再写一本关于义和团战争的书呢?关于这个题目的流行著作自1900年以后已出了不少。同时,针对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似已有大量的学术著作、回忆录和日记加以广泛的叙述。尽管如此,一个多世纪已逝去,关于义和团战争的来龙去脉仍未被说清楚。在20世纪的历史研究中,很少有像义和团事件那样受到了如此众多的神秘主义者和学术界专家们的青睐。保罗柯文几年前出版过一本很有趣的著作,“历史三谜:义和团作为一个事件,一种

  • 2011-11-23 12年前 学习运用多边机制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年会在上海的召开,是一件举世关注的大事。众多高层政商人士势必将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研判国际社会走势,关注亚太区域合作发展进程,聚焦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同时,由于此次会议是亚太经社会在57年之后重回其诞生地上海,因此与会代表也必定会将注意力投向上海——这个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都市。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发展合作,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因此,代表与专家显然将会集中就当

  • 2011-11-23 12年前 敏感时期微妙手段 俄欧力图互相安抚

      紧接着北约实现新一轮东扩,德国总理施罗德和法国总统希拉克近日先后对俄罗斯进行了访问。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希拉克在访俄期间,居然还拔得了西方国家领导人参观俄秘密航天中心的头筹。对此,分析人士指出,法德领导人访俄,包括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7日将对俄罗斯进行的访问,是欧洲方面在当前敏感时期对俄罗斯的一种安抚,而俄罗斯向法国总统展示秘密航天中心的举动则表明,俄罗斯仍希望处理好与西方国家关系。  对俄

  • 2011-11-23 12年前 欧盟东扩与大国博弈(三)

    从欧盟东扩所引发或蕴含的大国关系变化大体上是朝着戴维•卡莱欧教授所揭示的“三极泛欧洲体系”构架在发展着。其实质是以欧、美、俄三大块都保持各自的特征,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均势体系来确保欧洲地区,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和平与稳定;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欧洲竞争态势的相对上升,俄罗斯仍然拥有大国间斡旋的巨大空间,而美国则是无近虑、有远忧,真正要象布热津斯基先生所云: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但也是世界上最后一

  • 2011-11-23 12年前 欧盟东扩与大国博弈(二)

    如果说欧盟东扩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影响还只在微妙的开始,那么它给俄罗斯在欧洲的地缘政治环境带来的变数则已相当明显。伊拉克战争后,俄欧的疏离世人有目共睹,国际舆论对此也没有太多争论。 然而,特立独行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总是叫人吃惊。这几日,他一改对欧盟对俄政策的批评,称“欧盟的扩大不是问题”,令来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及贸易代表拉米大为高兴,而就不久前,他还公开指责欧盟主席国的轮值制度“不合

  • 2011-11-23 12年前 欧盟东扩与大国博弈(一)

    5月1日,欧盟将正式接纳来自中东欧、东南欧和波罗的海的10个新成员国,成为拥有25个成员国的庞大联盟。从地理版图上看,除了独联体国家和南联盟各国,整个欧洲北部、西部和南部将连为一体。 以柏林墙的倒塌为契机,整合的浪潮弥漫欧洲,十多年间成就了蔚为壮观的欧洲大联盟。这变迁令人惊叹,也叫人琢磨——它将如何改写后冷战时期的大国关系?当然,这样的改写才刚刚开始。 首先来看跨大西洋关

  • 2011-11-23 12年前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民族主义--------盖尔纳民族理论解读

    内容提要 本文是对当代英国著名学者盖尔纳的民族理论的介绍和评论。盖尔纳在工业文明区别于农业文明的诸特征中发现了现代政治民族主义的秘密。他将民族主义的实质问题理解为民族主义时代出现的根源问题,并将该实质的内容归结为工业文明对社会同质性的要求。其理论是学术界中将现代社会和民族主义的关系讲得最透彻、最有逻辑力的理论。关键词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民族 民族主义 盖尔纳厄内斯特•盖尔纳(Erne

  • 2011-11-23 12年前 关于国际关系研究学科性问题的若干构想(简讯)

    《中国社会科学》2004NO1关于国际关系研究学科性问题的若干构想冯绍雷 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着原则上共同遵循的逻辑过程。

  • 2011-11-23 12年前 普京掌权四年之手笔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始终坚持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对当代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动态的跟踪研究,《解放日报》国际部多年来对俄罗斯国内情况也进行跟踪报道,下面是《解放日报》国际部记者孙佳华根据冯绍雷教授观点整理的报道:新闻回放与点评(解放日报2004年3月15日)普京掌权四年之手笔 编者按:普京执政四年,俄罗斯大事不少。有的在意料之中,如:“除寡”,明显走在普京规划的治国

  • 2011-11-23 12年前 下一个4年,普京会忙啥

    本报专访(解放日报2004年3月15日)下一个4年,普京会忙啥本报记者 孙佳华 被认为“没有悬念”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投票率已被确认有效,不出意外的话,现总统普京将在克里姆林宫里的头把交椅上再坐四年。过去四年,普京政绩斐然,今后四年,他将有何动作?记者昨天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冯绍雷认为,大选之后,俄罗斯将出现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局面。虽然普京在今后四年中治国方略的实施还需要一

  • 2011-11-23 12年前 俄专家学者谈俄罗斯总统大选

    俄罗斯总统大选在即,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约请几位俄罗斯著名专家学者对大选进行了预测和评论,现登出,以飨读者。 V·韦列夏金(俄罗斯风险管理协会主席、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盟专家研究所副所长): 此次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大选,是在俄罗斯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政治生活保持稳定和民主进程有序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目前来看,大选的结果已经毫无悬念,据各方预测,在第一轮选举中,

  • 2011-11-23 12年前 大刀阔斧改组政府 普京眼光超越大选

    解放日报专访大刀阔斧改组政府 普京眼光超越大选本报记者 孙佳华 继普京出人意料地任命了弗拉德科夫为新总理之后,俄政府9日再次经历大刀阔斧的改组。其间究竟暗藏了普京何种考虑?为此,记者采访了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唐修哲和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 据报道,俄罗斯政府9日将原有的30个部缩减为17个。同时,普京任命原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拉夫罗夫为外交部长,任命原外长伊戈尔·

  • 2011-11-23 12年前 普京任命新总理的背景、动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2004年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名俄罗斯前联邦税务警察局长,现任俄驻欧盟特使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为新任总理候选人。消息一传出,国内外政界、媒体都感到十分地意外。的确,从表面看来,普京的这一选择似乎比他前几天(2月24日)解散政府更出人意料。然而,深入分析,任命弗拉德科夫为新总理候选人并非如媒体所 宣传地那样十分怪异。首先,普京和其领导的克里姆林宫是十分注意信息的保密工作的,心思缜密的普京是绝不

  • 2011-11-23 12年前 从“二重唱”到“三重奏”?

    伊拉克战争结束已大半年,我们仍无法定义它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 一年前的这个星期,欧洲25国的首脑聚会布鲁塞尔,协调对可能发生在伊拉克的新战争的看法。结果,我们知道,协调以前所未有的分裂告终。法国总统希拉克警告支持战争的欧盟准成员“闭嘴”,否则将丧失加入欧盟的“历史性机会”,与他立场一致的有德国总理施罗德。而英国作为美国的主要战略盟友,则力主战的中东欧国家,俨然有“新欧洲”领袖的风范。 一年

  • 2011-11-23 12年前 普京韬略成果显现 俄新一轮杜马选举透视

    普京韬略成果显现 俄新一轮杜马选举透视 作者:周尚文;冯佩成 日期:2003.12.09 版次:3 (文汇报) 普京出任新一届总统以后的近四年时间里,俄政坛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主要是中派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加强和俄共的急剧衰落。这种局势的形成与普京的强有力的举措、纵横捭阖的策略有着密切的关联。2002年4月3日,杜马中的“团结党”等四个组织突然对俄共发难,他们要求重新分配杜马委员会的领导职位。这一议

  • 2011-11-23 12年前 后蜜月阶段的美俄关系

    如果说,2001年是美俄之间双方相互试探对方的情感投向,然后,在“9·11”事件的共同利益与意向的基础上取得情感突破;如果说,2002年春,俄罗斯以“罗马宣言”确定的“20机制”参与北约合作,美俄间以《俄美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正式联姻;那么,2003年则好比是美俄间初结良缘经过了一段短暂蜜月之后,马上就进入了一个“情感挫折”、麻烦不断的新时期。伊战分歧关系降温 2003年对于美俄关系来说,

  • 2011-11-23 12年前 2003:俄迎来“普京新政”

    文/本报编辑李念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 教授本报驻莫斯科记者姜辛 “普京新政”:大力加强国家的功能 李念:2003年,是普京外交内政取得较大成就的一年,有媒体称俄罗斯已经跨入“普京新政”时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它“新”在何处? 冯绍雷:我非常同意“普京新政”的提法。事实上,早在2000年普京当政之后的一个月,我们曾与京沪学者和媒体一起举行过一个以“普京

  • 2011-11-23 12年前 普京欲塑俄政经新格局

    普京欲塑俄政经新格局(附照片)   霍氏归案 一石多鸟 普京欲塑俄政经新格局(附照片) 冯绍雷 10月25日,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在新西伯利亚被拘捕之后,无论在俄国内舆论界还是在国际媒体上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平静数年的俄罗斯政坛,霎时间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独特的政商关系 虽然有人刻意要把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转型以来出现的金融工业集团与寡头集团加以区分,认

  • 2011-11-23 12年前 前苏联地区数国政局不稳—— 震荡来自欧亚结合部

    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中,这恐怕是第一次,在前苏联好几个独立国家内部出现了政治局势的相继动荡。局势动荡的背景是什么?局势动荡的结局会怎样?以及几乎是前所未见的本次动荡,将会对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形势产生何种影响?这不光是研究者,而且是普通读者都在关切的问题。 几乎同时发生的这一系列动荡,显然是有着深刻的经济与政治动因和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 从内部来看,在转型多年之后经济发展水平不能满足

  • 2011-11-23 12年前 用国际关系理论服务中国外交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该如何发展与提升?如何为处于战略机遇期内的中国外交服务?日前,一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与交锋。 本次研讨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的多学科互相渗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俞新天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和范式,阐述了文化价值观对国际

  • 2011-11-23 12年前 没有悬念的选举

    根据本月初俄罗斯国内的权威民调预测,“统一俄罗斯”将在今日揭晓的议会(杜马)大选中获得28.17%的选票,成为俄杜马第一大党,而共产党将以15.8%居次席。其余选票,将由其他政党(包括自由民主党、右翼联盟和“苹果党”等)瓜分,但它们的得票率都不会超过10%。数据未必尽能准确,但预测本身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今次选举没有悬念,它将是“统一俄罗斯”的胜利,也是其所支持的现任总统普京一个人的辉煌。如何读解这场

  • 2011-11-23 12年前 正确认识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

    正确认识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 所谓历史方位,是指我们党在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条件。科学判断一个政党的历史方位,从纵向看,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从横向看,必须把握现今时代的世情、国情和党情。 执政党的历史方位是现实的,又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领导人民开展斗争。80多年来,我们党历经了革命、建设和改革

  • 2011-11-23 12年前 为何此时出手抓捕霍多尔科夫斯基 普京不许首富“玩”政治

    为何此时出手抓捕霍多尔科夫斯基 普京不许首富“玩”政治(附照片) 作者:周尚文;冯佩成 日期:2003.1 ■文/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周尚文冯佩成0.29 版次:3 文汇报案2003年11月为何此时出手抓捕霍多尔科夫斯基 普京不许首富“玩”政治 新闻提示 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引出的俄社会地震,比原先预料的要强烈得多。10月27日,霍氏被捕后第一个交易日,莫斯科证券交易所

  • 2011-11-23 12年前 普京、斯大林与拿破仑

    正当莫斯科政坛上关于普京总统与寡头间各种复杂关系的传闻蜚短流长,国际舆因此论眼花缭乱之际,也许,心平气和地回到历史中作一番勘察,未必不是一件有益之事。日前,俄罗斯评论家皮翁特考夫斯基与前总理盖达尔在历史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的结论:1999年-2002年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罗斯经济与上世纪20年代初的苏俄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形势十分相似。理由是:这两个时期都处于宏观经济刚刚从动荡中得到恢复,并

  • 2011-11-23 12年前 米尔斯海莫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的演讲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美关系的未来。我们设想中国将从政治上、经济上向前发展。就像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一样,如果中国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将成为美国严重的对手。我的观点和美国的价值观、文化没有任何关系。我的观点是一种结构性观点。正因为国际关系的结构问题,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除了相互竞争之外,没有其他选择,这就是大国政治的悲剧。这是我不喜欢的一种情形与表现方式。所以,关键的事实是,我们要了解国际结构如何

  • 2011-11-23 12年前 从霍多尔科夫斯基到沃洛申:俄罗斯政局再现动荡

    冯佩成: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博士生 2003年10月24日,俄罗斯首富、尤克斯公司总裁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与公司的几个主要助手一起乘坐公司专机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前往伊尔库茨克市出差,原计划于27日返回莫斯科。25日凌晨5点,当专机在新西伯利亚机场降落,准备加油的时候,霍多尔科夫斯基被联邦安全局的人带走。随后俄罗斯总检察院对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提起刑事诉讼,指控他犯有诈骗、逃税、伪

  • 2011-11-23 12年前 9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法制建设

    【内容提要】 自1992年“司法改革构想”提出以来,俄罗斯的法制建设已经走过了十余个年头。在整个叶利钦时代,法制建设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俄罗斯的社会关系基本上处于法律的调控之下。资金匮乏和动力不足始终困扰着叶利钦时代的法制建设。以务实作风闻名的普京在2001年开启了新一轮的法制改革。普京在原有的基础上,针对资金和动力不足两个“瓶颈”,主动担当起了推动法制建设的重任,并制定了规模巨大的“五年计

  • 2011-11-23 12年前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与转型性经济危机

    内容提要:俄罗斯经济转型问题研究是一个宏大的学术问题。视角不同,逻辑路线和问题设定将有很大差别。本文主要从制度视角展开对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和绩效特征进行概括性分析和描述。分析认为,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俄罗斯转型性经济危机是转轨的政策设计以及转轨中的公共选择力量博弈的结果。关 键 词:俄罗斯 经济转轨路径选择 转型性经济危机作者简介:徐坡岭,男,1966年生

  • 2011-11-23 12年前 现代政治文明与俄罗斯的“无执政党政治”

    【摘 要】在整个20世纪里,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一直处于政党政治极不健全的状态中,“无执政党的政治”是其最为真实的写照,也是20世纪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最重要特征。现代俄罗斯的政党制度,是在现代政治文明和国内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产生的。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沙皇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的俄罗斯两个时期政党制度的简单描述,从历史分析中来寻找今日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认为“无执政党的政治”对俄罗斯的政

  • 2011-11-23 12年前 实力、财富与智慧——伊拉克战争后的美欧关系

    在国际关系领域,很难看到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水准的著作问世。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的《天堂与权力——21世纪的美国与欧洲》便是这样一部扛鼎之作:其虽短小精悍,但极具可读性。在遣词造句上,也显示出其天赋——深邃的洞察力[1]。与其他作者一样,卡根在书中将其渊博的知识渗透于字里行间,而且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同时,他也为布什政府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积极辩护。当别人在议论他是否变得心怀

  • 2011-11-23 12年前 修补中的美欧关系

    与几个月前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与法德之间互不相让的局面相比较,美国与“老欧洲”间的紧张气氛多少有了改善。不仅双方高级领导人的互访发挥了作用,而且一向言辞激烈的两国学者之间明显地可以感觉得到相互体谅与修补创伤的善意。今年夏季号的美国当红杂志《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以“克罗伊斯与恺撒”为题的文章,意指强大的恺撒理应与富足的克罗伊斯相互匹配,以此比喻今天强大的美国应当与富裕的欧洲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在欧

  • 2011-11-23 12年前 “坎昆”政治经济学

    正在在墨西哥南部海滨城市坎昆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对推动多边合作、健全贸易规则、振兴世界经济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国,相当一部分的国民收入仰赖国际贸易,因此会议的成败与否也格外令人瞩目。 政治经济学认为,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贸易谈判看似由经贸关系推动,但背后真正起作用的往往是政治的博弈。今天,大概很少有专业人士会怀疑美国在乌拉圭回合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而正如著名政治

  • 2011-11-23 12年前 欧罗巴断裂带 ——对瑞典拒绝欧元的一种读解

    9月14日,瑞典全民公决拒绝加入欧元区。结果公布后,欧盟委员会在接受事实的同时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明相信瑞典政府确保加入欧元区的努力会继续下去。德国外长菲舍尔则声称,欧盟将不得不采取新措施应对这一结果。瑞典究竟为何拒绝欧元,这一举动对欧盟未来走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4年,瑞典宣布加入欧盟时,曾经举行过有关接受欧元的公民表决。当时,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得到了议会的支持,通过了加入欧盟和接

  • 2011-11-23 12年前 北京会谈的意义-----评即将举行的朝鲜问题六方会谈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即将举行的朝鲜问题六方会谈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如果与欧洲相比较的话较高的相互依赖水平,亚太地区处于以地理分割为基础的具有很强竞争性的势力均衡状态。,当代亚太地区的最大特点,便是亚太地区不同于欧洲地区那样首先,从亚太地区各国的发展水平来看,这里既有象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又有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既有象中国,俄罗斯这样的转型国家,又有象日本这样的发达工业国家。发展水平的落差给

  • 2011-11-23 12年前 大选前的热身,还是新模式的诞生 —对俄罗斯政商关系的一种观察

    整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的演进历史,相当集中地体现在饶有特色的俄罗斯政商关系之中。今年入夏以来,普京总统与“尤科斯”公司的猫捉老鼠游戏,也大体上可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加以解读。1991年底苏联突然解体以及随之而来的“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引发了前苏联传统的政企关系的大雪崩,成千上万的原来一切听命于政府的国有企业,经过所谓“私有化”的革命,在大多数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被无情地抛到了“市场”

  • 2011-11-23 12年前 战争虽已逝去,记忆却未消失 ——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一项民调

    最新一期的美国《外关政策》刊登了一篇题为“关于2003年世界变化的若干看法”的民调分析,副标题是“伊拉克战争进一步分化着全球的民意。”尽管民调设计者的准确性及客观性都未必十全十美,但多少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变化中世界的大体看法。这项民调是把在2002以及2003年3月和2003年5月,也即伊拉克战争前后的欧洲、北美、非洲、亚洲几十个国家的民意汇总比较加以分析。总的结论是:在大多数国家,对美国的评价要比

  • 2011-11-23 12年前 “6方会谈”与东北亚多边安全

    待到朝鲜政府正式宣布接受“6方会谈”的安排,人们才从去年10月以来朝鲜半岛的持续紧张局势中稍稍缓过气来。虽然,由朝、美、中、韩、日、俄共同参与的“6方会谈”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还无人可知,大概也很少会有人对近期内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表现出过分的乐观,然而,毕竟从平壤只接受与美国的双边会谈,进入到愿意参与“6方会谈”,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和积极的姿态。如果把目光跳出朝鲜半岛,而从整个东北亚的局势来观察这一进

  • 2011-11-23 12年前 从马尼拉兵变看东盟国家社会转型之艰难

    7月27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生了兵变军人占领马卡蒂金融区的突发事件。虽说是“突发事件”,但对于一个近十六、七年中几乎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兵变的国家来说,无论是官府还是平民百姓多少有点见怪不怪,安之若素了。然而,如果仔细分析这次兵变发生的由头,人们又不得不深深感叹菲律宾作为其中之一的东盟国家努力多年的社会转型之艰难。从经济上看,马尼拉兵变之发生多少于与菲律宾当前所面临的糟糕经济状况有关。大约是从20

  • 2011-11-23 12年前 深化亚欧理念,学习多边机制

    《东方早报》2003年7月25日自1996年开始的亚欧会议进程已经进入了第七个年头。亚欧会议正随着亚欧各国间交往的发展显示出生机。今年7月21—25日在大连举行的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也许可以看作是亚欧会议进程七年来的一次检阅。亚欧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态势下,亚欧大陆又以它多样化发展的变革的势头,以它前进之中的种种新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把亚欧大陆作为一

  • 2011-11-23 12年前 在历史中找寻自由的定义

    李 宏 图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当收到留美学者王希博士所翻译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版)一书后,我立刻被书名所吸引,一口气将之读完,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样一本让人如此激动的书了。掩卷之后,不禁要写点感想。17世纪以来,在西方世界,自由和自由主义成为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通过自由的引导,最终确立起了自由的社

  • 2011-11-23 12年前 关于“资本主义”概念的考察

    ● 2000年12月28日,俄罗斯国民经济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克罗茨沃克冒着严寒来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在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分析讲演中,他用得比较多的词汇为“资本主义”,认为俄罗斯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体系。对这种资本主义,他也作出了自己的价值评判:俄罗斯的“改革”并不是改革,而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从一种比较好的社会系统向以前的资本主义系统的倒退。①无论

  • 2011-11-23 12年前 莫斯科自杀性爆炸事件评析

    去年10月莫斯科剧场恐怖事件使得当地居民惊魂未定,今年7月5日又突然在莫斯科公众音乐会上发生自杀性的爆炸事件,而且恰恰几乎就在同时,7月6日驻车臣俄军一架米格—8型直升机据报道又遭地面部队火力猛烈袭击而坠毁。显然车臣匪徒大大加剧了恐怖活动的规模与力度。

  • 2011-11-23 12年前 从菲舍尔访美看美欧关系的调整

  • 2011-11-23 12年前 美俄欧将出现重大利益分歧等

    冯绍雷: 美俄欧将出现重大利益分歧;伊拉克战争后的国际格局走向 成 键: 从北京三国会谈看朝美互信机制的建设 刘 军: 安全文化与战略选择的相关性 卿文辉: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外交安全论纲

  • 2011-11-23 12年前 “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社会转型

    “俄罗斯思想”是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思想观念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俄罗斯思想渗透在俄苏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上,无疑也在当今俄罗斯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有所表现。既是当今俄罗斯总统普京治国纲领的思想源泉,也是解读俄苏社会和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一把钥匙。 一、俄罗斯思想:俄国历史文化的聚结点 近年来,人们对俄罗斯思想议论颇多,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思

  • 2011-11-23 12年前 9.11事件以来中、美、俄三国关系演进的背景及趋势

    9.11事件的发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惨剧,也是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首先是大国关系变化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事件。因此,观察冷战之后,特别是最近以来的中俄关系的发展变化,不能脱离上述的大国关系变化,首先是中,美,俄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示本题。第一,鉴于9.11 事件首先事关美国,同时因为美国无论从主,客观上都在冷战后国际关系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先谈

  • 2011-11-23 12年前 伊拉克战争与地缘政治的复归

    伊拉克战争前后的国际媒体与国际学术界、评论界在诠释这场战争以及战争将如何影响世界局势时,使用得最多的范畴之一,要算是“地缘政治”。冷战结束以来的十余年中,可以发现有两次使用“地缘政治”这一范畴的热潮:前一次是80年代末东欧剧变与1991年的苏联解体之后,国际媒体与学术界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地缘政治大变动;这次伊拉克战争乃是第二次。为什么在2003年春天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背景之下

  • 2011-11-23 12年前 一次重要亮相——写在胡锦涛主席访俄之际

    http://globe.jfdaily.com/gb/node2/node171/node173/node11662/userobject1ai173809.html

  • 2011-11-23 12年前 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演变

    摘要:1980年代以前,美国主要推行被动防御战略——即通过“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慑防止来自苏联的攻击。里根时期推出“星球大战”计划,实现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的转变。冷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建立单极世界的需要,对安全形势进行了新的评估,对“星球大战”计划进行了变革,抛弃了其中过于理想的部分,提出并开始建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对付所谓“无赖”国家的导弹威胁。关键词:被动防御 相互确保摧毁 积极防

  • 2011-11-23 12年前 国际关系研究的“思想史转向”

    读到冯绍雷教授的新作“未被忘却的思想史”的短文,对文中的观点深表赞同。如果类比于目前在西方历史学界所出现的“语言转向”或“文化转向”这一称呼的话,是否我们也可以将冯绍雷教授所提到的问题看作为目前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一种“思想史转向”,它将预示着国际关系研究的新突破、新方向。如何将国际关系研究推向深入,我们是否需要思想史作为我们的一种分析工具。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把国际关系看作为是在国家与国家层

  • 2011-11-22 12年前 改革试点,中心未来五年项目规划会议

    2010年12月24日,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举行了基地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基地未来五年的重大项目的选题。此次会议的背景是,华东师大的六个文科基地作为教育部的改革试点,为了顺利推进项目立项等改革的重点环节,俄罗斯研究中心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召开了本次基地工作会议。

  • 2011-11-22 12年前 俄罗斯研究中心多个成果获上海市奖项

    海市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和“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公示(2010年10月30日)俄罗斯研究中心多项获奖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58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0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72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 2011-11-22 12年前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青年干部考察团访问我中心

    2010年12月2日下午,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团成员、中央书记、国家杜马议员诺维克夫为团长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青年干部考察团访问了俄罗斯研究中心,并与院领导和师生进行了座谈。

  • 2011-11-22 12年前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论坛中俄分组会议

    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论坛主办单位之一的俄新社联合主办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论坛中俄分组会议25日至26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的主题为“经由和谐发展走向地区稳定:新世界格局中的中国与俄罗斯”。俞立中校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俞校长强调:“在中俄关系承前启后的背景下举行的这场会议,对推进中俄两国关系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40余名中俄专家学者围 绕“国际体系中的中国

  • 2011-11-22 12年前 纪念列夫·托尔斯泰逝世百年学术研讨会在我中心举行

    11月10日,由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华东师大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上海翻译家协会和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纪念列夫•托尔斯泰逝世百年学术研讨会”在我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俄苏文学翻译家、研究学者、出版界代表、俄罗斯驻沪领馆官员和我校学生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华东师大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建华教授和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贝文力副教授共同主持。著名翻译家草婴先生、华东师大王智量教

  • 2011-11-22 12年前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工作会议召开

    由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国际问题与港澳台片”基地主任2010年工作会议10月25日在我校举行。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乐玉成、教育部社科司处长何健、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朱自强、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暨南大学副校长林如鹏、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许红珍、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

  • 2011-11-22 12年前 “俄罗斯内外政策调整:前景及应对”学术研讨会

      2010年10月20-2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东欧中西亚研究所举办“俄罗斯内外政策调整:前景及应对”学术研讨会。冯绍雷主任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 2011-11-22 12年前 中心学者参加第八届国际中东欧研究大会

    中心学者参加第八届国际中东欧研究大会 2010年7月26—31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八届国际中东欧研究大会(ICCEES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1974年在加拿大举办了第一届大会。会议主题范围广泛,主要涉及俄罗斯、中东欧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研究。本届大会共有1200余名专家、学

  • 2011-11-22 12年前 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副总统德·格卢仕科访问我中心

    9月17日下午,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副总统德•格卢仕科及其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了我中心。范军副校长会见了格卢仕科一行,并向客人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办学特色、推动国际化进程的举措和我国教育改革等相关情况。格卢仕科副总统等客人对我校跨学科、创新、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表示要与我开展全面、务实的合作。 我中心贝文力、杨成、王海燕老师参加了会见,向客人介绍了中心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回答

  • 2011-11-22 12年前 冯绍雷教授与普京总理问答

    2010年俄罗斯

  • 2011-11-22 12年前 普京会见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成员

    新华网莫斯科9月6日电(记者 魏良磊)俄罗斯总理普京6日说,俄罗斯应该追求平稳发展,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大幅波动的跳跃式增长方式。 普京是当天在俄黑海海滨城市索契会见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成员时发表上述看法的。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普京说,所有人都希望俄罗斯的发展更迅速,更有效,但政府的任务不单是创造国民生产总值,还要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建立必要条件。普京还认为,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总体令人满意

  • 2011-11-22 12年前 2010年俄罗斯“瓦尔代”辩论俱乐部会议

      2010年俄罗斯

  • 2011-11-22 12年前 关于俄罗斯研究中心网站的说明

    各位俄中心网站的读者,访问者: 俄罗斯研究中心网站由于与代理服务商之间的合同续约和平台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于2010年8月27日17:00至2010年8月31日,出现了暂时的关闭现象。目前已经回复正常。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十分感谢您对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网站的关注和支持!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

  • 2011-11-22 12年前 俄布里亚特共和国总统访问俄中心

    2010年8月19日下午,任友群副校长、冯绍雷院长在我院会议室会见了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总统Nagovitsyn Vyacheslav Vladimirovich率领的高级代表团一行。任友群副校长向客人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学科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果。Nagovitsyn总统介绍了布里亚特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双方一致表示要建立务实、有效的交流合作关系。冯绍雷

  • 2011-11-22 12年前 “上合组织成员国、对话伙伴国大学生暑期游学”圆满结束

     为期四周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对话伙伴国大学生暑期游学”活动,今天成功落幕。 闭幕式上,通过多媒体影像,同学们共同回顾了一起度过的美好而又难忘的时光。各国代表做了精彩的汇报讲演,畅谈了游学的收获,并献上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歌舞和史诗朗诵表演。最后,国际交流处和国关院的领导分别为参加暑期游学同学颁发了结业证书。 闭幕式由贝文力副院长主持。冯绍雷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 2011-11-22 12年前 俄著名学者亚历山大·卢金访问我中心

    2010年7月17日,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А•В•ЛУКИН(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卢金)访问我中心。卢金主任就俄中关系现状及前景做了专题讲演,并就俄罗斯内政外交、俄中关系的问题、俄美关系、吉尔吉斯政局等问题同与会者交换了意见。 座谈会由贝文力副院长主持。郭小丽、王海燕、肖辉忠、郑润宇老师及俄语系的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 2011-11-22 12年前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基地评估整改与“十二五”规划制订工作会议纪要

    2010年6月26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在理科大楼A404会议室举行了为期一天的基地评估整改与“十二五”规划制订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与专家包括:主管校长朱自强、社科处处长许红珍、副处长费斌、金武刚、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国关院党总支书记林佩云、崔启民(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研究局局长)、伍贻康(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姚海(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

  • 2011-11-22 12年前 当代美国问题研究系列讲座

    当代美国问题研究系列讲座演讲人:于滨教授(美国文博大学)时间:2010年7月5日 9:00-12:00 国际体系的转型,稳定程度,以及美国作为超级强国的作用2010年7月6日 9:00-12:00 西方/美国文官政府与军界的关系(civil-military relations)的理论与实践2010年7月7日 9:00-12:00 国际恐怖主义与国际安全研究的若干动向地点:理科大

  • 2011-11-22 12年前 美国学者Elizabeth Wishnick访问我中心

    美国学者Elizabeth Wishnick访问我中心2010年6月28日,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学者Elizabeth Wishnick女士应邀访问我中心,并做了题为:United States-Russia-China Relations and Afghanistan的演讲。Elizabeth Wishnick女士从中亚地区的民族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战略地位等问题出发,对中、美、俄不同时期的中

  • 2011-11-22 12年前 2010年上海市“多学科背景下的社会转型”研究生暑期学校日程

    2010年上海市“多学科背景下的社会转型”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将于2010年7月12日至7月2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为期9天的“多学科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暑期学校。本次暑期学校邀请了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前来讲学,现将暑期学校相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 主题:多学科背景下的社会转型二、 举办时间:2010年7月1

  • 2011-11-22 12年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当前中亚形势学术研讨会

    2010年6月2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举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当前中亚形势学术研讨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亚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我国的中亚及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又增添了新生力量。研讨会集中讨论了近期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形势、上海合作组织在稳定中亚局势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等主题。